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中郎竹

中郎竹

同“柯亭笛”。清黄景仁《又题其曝书图》诗:“移官只载中郎竹,去何来陆贾金?”


猜你喜欢

  • 崇山谪

    《尚书.虞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据史书记载帝尧曾流放驩兜(四恶之一)到崇山去。后遂用为贬谪之典

  • 颡泚

    《孟子.滕文公上》:“其颡有泚,睨而不视。”赵岐注:“颡,额也。泚,汗出泚泚然也。见其亲为兽虫所食,形体毁败,中心惭,故汗泚泚然出于额也。”后因以“颡泚”表示心中惭愧、惶恐。明陶宗仪《辍耕录.隆友道》

  • 四维

    治国的四条纲领。《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是系网的绳子,分于四角,纲举则目张,所以喻为维持国家的要领,立国的根本。【

  • 书成鸡鹜

    源见“家鸡野雉”。谓书法风貌。清王摅《雁字》诗:“飞错豕鱼还易辨,书成鸡鹜竟难分。”

  • 三夫之对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

  • 旃厦

    《汉书.王吉传》:“夫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 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其乐岂徒衔橛之间哉!”夏,通“厦”。后因以“旃厦”指帝王读书学习之所。明沈德符《野

  • 击壤年

    源见“击壤歌”。指太平盛世。南朝 陈徐陵《报尹义尚书》:“击壤之年,唯欣尧俗。”

  • 回光返照

    宋代悟明《联灯会要.继成禅师》:“颠倒一生,永无休歇,直须回光返照,亲近明师。”佛教语原意,为返顾自己的本分。后来以人在临死前短暂的精神兴奋或脸色略为好转称为“回光返照”。见“回光反照”。朱自清《经典

  • 缁衣丈夫

    《史记.龟策列传》:“〔宋元王〕召博士卫平而问之曰:‘今寡人梦见一丈夫,延颈而长头,衣玄绣之衣而乘辎车……是何物也?’〔卫平〕对元王曰:‘……玄服而乘辎车,其名为龟。’”后因以“缁衣丈夫”为龟的别称。

  • 郭公夏五

    同“夏五郭公”。荒芜《长安杂咏》诗之二:“郭公夏五大懵懵,小试黔驴技已穷。”【词语郭公夏五】  成语:郭公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