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海孝妇

东海孝妇

东海:郡名,在今山东至江苏沿海地区。汉朝时,东海郡有位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子女,孝养婆母很恭谨。婆母让她改嫁,她不答应。婆母对邻居说:“媳妇侍奉我很勤苦,她年轻守寡,又没有孩子,太可怜了!我这么老了,却去连累这年轻媳妇,真不知怎么办了?”后来婆母自缢身死,婆母的女儿到官府告状,说是媳妇害死了婆母。官府严刑拷问,孝妇屈打成招。案卷送到郡府,负责刑狱的于公认为孝妇奉养婆母十多年,是有名的孝妇,婆母一定不是她杀死的,但太守却固执己见。于公与之争辩,但无济于事,就抱着案卷在郡府大堂上痛哭,然后称病辞职。太守竟判孝妇死刑,结果使东海郡干旱三年。后以此典指人受诬蒙冤,亦形容天旱无雨。

【出典】:

汉书》卷71《于定国传》3041、3042页:“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例句】:

唐·白居易《郊陶潜体十六首》之10:“东海杀孝妇,天旱逾年月。” 唐·王巨仁《愤怨诗》:“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愁五月霜。” 宋·苏轼《五禽言》之5:“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干,不如广汉庞姑去且还。” 宋·苏辙《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传闻四方同此苦,不关东海诛孝姑。” 宋·陆游《悯雨》之2:“微风敢喜北窗卧,大旱恐非东海冤。” 元·关汉卿《窦娥冤》3折:“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明·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古时东海辟孝妇,草木枯瘁连三冬。” 明·徐渭《送某人之台州》:“南冠琴两奏,东海旱三年。”


【典源】《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无子,养姑甚谨,姑欲嫁子,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絫(lei) 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东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今译】 汉时东海郡有位孝妇,年轻守寡又没有儿子,奉养婆婆很恭谨,婆婆想让她出嫁,她始终不肯。婆婆对邻人说:“孝妇奉养我很劳苦,我可怜她没有儿子守寡。我已经老了,这样长久拖累她,可怎么办好啊?”后来婆婆自缢而死。婆婆的女儿告状说:“媳妇杀了我母亲。”官府捉去孝妇,孝妇辩白自己没有杀,官吏用刑拷问,孝妇无法只得屈打成招。文书送到府里,主管刑事的于公认为孝妇养婆婆十几年; 孝行闻名,定不会是她杀的。而太守不听,于公争辩也无用,抱着文书,在府大堂上痛哭,然后辞职。太守竟将孝妇处死,结果郡中大旱三年。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遭受诬陷,蒙受冤屈; 也形容天旱。

【典形】 东海旱三年、东海孝妇、东海冤、辟孝妇、杀孝妇、孝妇冤、诛孝妇。

【示例】

〔东海旱三年〕 明·徐谓《送某人之台州》:“南冠琴两奏,东海旱三年。”

〔东海孝妇〕 宋·苏轼《五禽言》之五:“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干,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

〔东海冤〕 宋·陆游 《闵雨》 之二:“微风敢喜北窗卧,大旱恐非东海冤。”

〔辟孝妇〕 明·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古时东海辟孝妇,草木枯瘁连三冬。”

〔杀孝妇〕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东海杀孝妇,天旱逾年月。”

〔孝妇冤〕 元·关汉卿《窦娥冤》:“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诛孝妇〕 宋·苏辙《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传闻四方同此苦,不关东海诛孝妇。”


【词语东海孝妇】   汉语词典:东海孝妇

猜你喜欢

  • 朱干玉戚

    源见“舜舞干戚”。指文德教化。宋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小儿队》:“朱干玉戚,本以象功;白叟黄童,皆知颂圣。”并列 干,盾牌;戚,斧形兵器。红色的盾与用玉装饰的斧。后也作为仪仗器具。语出《礼记·

  • 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对别人猜疑就不要任用,既任用别人,就不要猜疑。 表示用人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语出《旧唐书.文宗纪上》:“五月壬戌朔戊辰诏:‘元首股肱,君臣象类,义深同体,理在坦怀。夫任则不疑,疑则不任。’”(任:

  • 独立使君

    《周书.裴侠传》:“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

  • 川媚

    《文选》卷十七晋.陆士衡(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唐.李善注:“虽无佳偶,因而留之,譬若水石之藏珠玉,山川为之辉媚也。”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用“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 角牙

    源见“雀角鼠牙”。比喻陷害别人的手段。《新唐书.朱敬则传》:“去萋斐之角牙,顿奸险之芒刃,塞罗织之妄源,扫朋党之险迹。”【词语角牙】   汉语大词典:角牙

  • 灵王子

    源见“王乔控鹤”。指骑鹤飞升的王子乔。唐郑畋《题缑山王子晋庙》诗:“有昔灵王子,吹笙溯泬寥。”

  • 卜凤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妫,音guī,陈国为虞舜之后裔,姓妫。姜,齐国

  • 西山日迫

    见“日薄西山”。元·张公芝《九世同居》1折:“堪叹的是~桑榆暮,喜的是高堂月旦芝兰聚。”【词语西山日迫】  成语:西山日迫汉语大词典:西山日迫

  • 黄公肆

    同“黄公酒垆”。唐白居易《晚春沽酒》诗:“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词语黄公肆】   汉语大词典:黄公肆

  • 二心两意

    两样心意,含有不平等对待的意思。《论衡.譋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后来也用作心志不专一或“三心二意”的意思。见“三心二意”。清·王夫之《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