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道理,义理。 意谓世上万事万物,其存在、发展、消亡,都是有理可循的。语出宋.朱熹《大学章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清
同“玉兔”。清程晋芳《游太学观石鼓》诗:“赤乌踆兔犹朦胧,六经聚讼如蚁丛。”【词语踆兔】 汉语大词典:踆兔
源见“周王宴镐”。谓天下升平,君臣同乐。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道光辛丑八月,恭值圣寿六旬,部院臣工照例奏请举行庆典。宣宗以?夷内扰,海氛不靖,未俞所请。遂使万国抑呼嵩之愿,群工废宴镐之仪。”【词
同“一经传训”。清戴名世《节孝唐孺人传》:“吾岂忍见一经之传自尔而坠。”
源见“范蠡扁舟”。指功成身退,泛舟江湖。范蠡字少伯,故称。明瞿式耜《和密之七夕韵》:“平居每笑东山屐,千载犹传少伯舟。”
《三国志.管宁传》:“尺牍之迹,动见模楷焉。”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魏略》:“先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又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蜗牛……壳如小螺,热则自悬於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
参见:泗滨友
源见“匕鬯”。《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唐孔颖达疏:“《震卦》施之于人,又为长子。长子则正体于上,将所传重,出则抚军,守则监国,威震惊于百里,可以奉承宗庙彝器粢盛,守而不失也。”后因称太子为“主
晋陶潜《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通子,陶潜小儿名。后因以“通子”为咏子之典。唐韩翃《寄赠虢州张参军》诗:“好栗分通子,名香赠莫愁。”【词语通子】 汉语大词典:通子
同“季札聆音”。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故知季札观辞,不直听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