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丙魏

丙魏

丙吉、魏相二人的合称。丙吉、魏相先后担任汉宣帝的丞相,以能识大体,为政宽平名重于世。丙吉、魏相二人相友善,被人称为贤相。《汉书·魏相丙吉传·赞》曰:“古代经书称国君为‘元首’(即“头”,喻君王),称大臣为‘股肱’(即“手臂和大腿”,喻帝王左右辅助得力的臣子)。二者很明显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的。因此君臣相配合是自古至今天经地义的常理。看一看汉朝的丞相,高祖开基创业时,萧何、曹参的名位在众臣之上;在汉宣帝复兴时,丙吉、魏相又名重一时。在那时对官员的贬退和晋升都有固定的法度和程序,各级官吏都能进行公正的治理,多数高级官员都能胜任自己的职位,天下人都推崇盛行礼貌和谦让的社会风尚。看一看那时,因皇帝圣明,臣子贤德而使社会安定的史实,难道是虚夸的吗?”

【出典】:

汉书》卷74《魏相丙吉传·赞》:3150、3151页:“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

【例句】:

唐·斐度《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圆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宿斋》:“运偶唐虞盛,情同丙魏深。” 宋·宋祁《将到都先献枢密太尉相公》:“今日献谋须丙魏,他年宾客但邹枚。” 清·高其倬《蓟州新城》:“且复命丙魏,不啻求韩彭。”


【词语丙魏】   汉语词典:丙魏

猜你喜欢

  • 问周鼎

    同“问鼎”。清黄遵宪《述怀再呈霭人》诗:“今年问周鼎,明年索赵璧。”陈毅《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周鼎,大军西去渡金沙,抗日要开花。”

  • 铄石流金

    亦作“流金铄石”。形容天气酷热,似能把金石熔化。《淮南子.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见“流金铄石”。明·宋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虽经~之候,未尝离冠衣而处。”【词语铄石流金】  成

  • 当仁不让于师

    当做事合乎仁义的时候,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意谓做人应当勇于行仁。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序》:“当仁既不让于师,论道岂惭于前哲?”,明.高则诚《琵琶记.

  • 吹寒谷

    同“邹衍吹律”。唐蒋防《八风从律》诗:“愿吹寒谷里,从此达前蒙。”

  • 傅说梦

    参见:梦傅野

  • 百举百捷

    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主谓 比喻万事皆成。《三国志·吴书·周鲂传》:“~,时不再来。”△用于事成。又作“百举

  • 吴坂

    源见“骥伏盐车”。指受困厄的地方。南朝 宋何承天《拟君马黄》诗:“不怨吴坂峻,但恨伯乐稀。”【词语吴坂】   汉语大词典:吴坂

  • 门上楣

    唐.白居易《长庆集》十二附陈鸿《长恨歌传》:“(杨妃)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故当时歌谣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按:《太

  • 击瓮

    宋.释洪惠《冷斋夜话》卷三“活人手段”:“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堕瓮水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后以“击瓮”用为幼儿智略不凡的典故。宋.王十

  • 颛顼宅幽

    《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閒(同间),附禺之山,帝颛(zhuān)顼(xū)与九嫔葬焉。”古代传说帝颛顼和嫔妃葬在附禺之山。后以此为咏古帝王之墓地的典故。后汉张衡《思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