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逞之徒

不逞之徒

原作“不逞之人”,指因不得志而故意为非作歹、犯法乱纪、专干坏事的人。公元前563年,由于郑国执政子驷对田制进行改革,郑国群公子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尉氏的田地都被剥夺了不少。为此,他们聚集五族不得志的那些人一起发动政变,杀死子驷并劫持了郑简公。子产闻知政变消息,即刻调集军队,整顿器械,平定叛乱,郑国又恢复了安定。

【出典】:

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


偏正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年》:“初,子䦉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回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四是各军大招兵,‘~’去了许多。因此,农运一起,匪患告绝。”△贬义。多用于坏人方面。→亡命之徒 →老师宿儒。也作“不逞之辈”。


解释逞:如愿,满意。本指心怀不满而行为不轨的人。后泛指违法乱纪、为非作歹的人。

出处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子驷是春秋时期郑国人,他拥立郑简公,杀死反对派,成为执政大臣。子驷主持国政后,整治田间沟渠和田埂,损害了贵族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的土地。于是这些贵族联合起来,又聚集了一群心怀不满的人,发动叛乱。

叛军攻入国都和宫廷,杀死了子驷,以及司马(最高军事长官)子国、司空(最高工程建设长官)子耳,并劫持了国君。子驷的儿子子西听说有叛乱,因为不作准备就去追赶,所以未获成功,只收敛了父亲的尸首。子国的儿子子产听说后,先安排好守门的警卫,再配合各方面的官吏整顿好防守设备,然后才把家兵排成队列,带领十七辆兵车前去征讨。战斗之前,子产先收拾好父亲的尸体,然后率领部队一举攻破叛乱者的巢穴,平定了这场暴乱。

此后,子产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长期担任郑国的执政大臣,为郑国的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子产治国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以至于他死后,郑国的壮年人放声大哭,老年人也像小孩一样痛哭流涕。

近义亡命之徒

例句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我们对于不逞之徒一定要坚决打击。


【词语不逞之徒】  成语:不逞之徒汉语词典:不逞之徒

猜你喜欢

  • 虎头燕额

    见“燕颔虬须”。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羞杀他脸似桃花。”【词语虎头燕额】  成语:虎头燕额汉语大词典:虎头燕额

  • 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席:古人席地而坐。席,指坐席。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不按那方法分解的,叫“割不正”。 坐席不端正,不坐;不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 旧指儒者处处依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 阿连

    《南史.谢灵运传》:“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堂弟谢惠连很会做诗,他的父亲方明不了解。有一次谢灵运对方明说:阿连聪明多才,你却作为平常的孩子对待,灵运常称惠连为

  • 义形于色

    指仗义持正的心情流露在脸上。公元前710年,宋国大夫华父督擅自杀死了大夫孔父并夺其妻室,据为己有。宋殇公很生气。华父督便一不作,二不休,又杀死了宋殇公。公羊高在评论华父督先杀孔父而后再杀宋殇公的原因时

  • 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

    见〔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词语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  成语: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

  • 耳擩目染

    见“耳濡目染”。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不学以能。”

  • 断金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唐.孔颖达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者,二人若同齐其心,其鑯利能断截于金。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此谓二人心行能同也。”《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

  • 越蠡

    源见“范蠡扁舟”。指春秋时越国范蠡。宋陆游《江亭》诗:“铸形尊越蠡,抉眼悼荆 员。”【词语越蠡】   汉语大词典:越蠡

  • 冠章甫

    《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章甫,殷时冠名,即缁布冠。因孔子曾冠章甫冠。后遂用为咏儒生之典。唐.权德舆《奉和张仆射朝天行》:“自古全才贵文武,懦夫只解冠章甫。”

  • 温室秘

    源见“温室树”。谓宫禁中事。唐沈佺期《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诗:“温室秘,籍向琐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