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啻若自其口出

不啻若自其口出

不啻( ㄔˋ chì ):无异于。 如同从他自己嘴里说出的一样。 表示说话人的口吻语气与某人一模一样。语出《书.秦誓》:“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文心雕龙.事类》:“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中》:“且赋诗断章,不啻若自其口出,而本指有所不拘也。”《镜花缘》二〇回:“唐、多二人随向那群飞蝇侧耳细听,那个大声果然竟是‘不啻若自其口出’。”


猜你喜欢

  • 掊克在位

    掊克、聚敛。亦指搜括民财的人。 搜括钱财的人执政掌权。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一:“朝廷果专任此三名相,事无大小,必取决而

  • 白乌头

    源见“乌头白,马生角”。比喻意外出现的事。清吴锡麒《新水令.喜洪稚存自塞外归》套曲:“蓦地里白乌头,论时光葛替裘,端只为赤旱灾流,得邀蒙丹诏恩优。”

  • 海槎

    同“海上仙槎”。隋 虞茂《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亦指渡海的舟楫。唐刘长卿《赠元容州》诗:“何事沧波上,漂漂逐海槎。”【词语海槎】   汉语大词典:海槎

  • 薏苡谤

    同“薏苡明珠”。唐陈子昂《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诗:“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词语薏苡谤】   汉语大词典:薏苡谤

  • 义乌衔鼓

    《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引《异苑》曰:“东阳颜乌,以纯孝著闻。后有群乌衔鼓,集颜所居之村,乌口皆伤。一境以为颜至孝,故慈乌来萃,衔鼓之兴(举也),欲令聋者远闻。即于鼓处立县,而名为乌伤,王莽改为乌孝,以彰

  • 献白豕

    同“献豕辞辽”。唐裴度《与李翱书》:“若弟摈落今古,脱遗经籍,则如献白豕,何足采取。”

  • 下学而上达

    指学习平常的知识,却能透彻了解高深的道理。语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皇侃义疏:“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汉书.五行志下》:“下学而上达,则诸侯怀德,士民归仁,灾消而福

  • 长笛邻家

    源见“山阳笛”。谓感旧兴怀。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长笛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词语长笛邻家】  成语:长笛邻家汉语大词典:长笛邻家

  • 投笔事戎轩

    同“投笔从戎”。唐魏徵《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 耐久

    同“耐久朋”。宋陆游《饭罢忽邻父来过戏作》诗:“赖有邻翁差耐久,雨畦频唤共携锄。”【词语耐久】   汉语大词典: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