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吃烟火食

不吃烟火食

亦作“不食人间烟火”。烟火食:熟食,世俗食物。道家以为神仙是不吃烟火烧煮的食物的,因以喻人有道气或仙气。或比喻与世俗不同,有高尚情操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旧时用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赵自然太平繁昌(今安徽繁昌)人,以卖茶为业,本名王九。13岁时,身患重病,其父送他到青华观为道士。他做梦遇一位自称姓阴的素袍白发老人,领他到山上,把青嫩的柏树枝给他吃。醒来以后,不再吃食,每闻熟食味就要呕吐。一年多以后,又梦见那位老人,教他篆书。知州王洞报告朝廷,太守特为召见了解情况,赐给道士服装,改名“自然”。以后又有郑荣、赵抱一都不吃熟食,只以生果清泉为食。

【出典】:

宋史》卷461《方技传上·赵自然传》:13512、13513页:“赵自然,太平繁昌人,家荻港旁,以鬻茗为业。本名王九,始十三,疾甚,父抱诣青华观,许为道士。后梦一人,状貌魁伟,纶巾素袍,鬓发班白,自云姓阴。引之登高山,谓曰:‘汝有道气,吾将教汝辟谷之法。’乃出青柏枝令啖,梦中食之。及觉,遂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惟生果清泉而已。”又“大中祥符中,又有郑荣者,本禁军,戍壁州还,夜遇神人谓曰:‘汝有道气,勿火食。’”

【例句】:

阮阅《诗话总龟》卷九引《直方诗话》:“(张)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东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述宾 道家认为神仙或修道的人是不吃用烟火煮熟的食物的。用以比喻出世超俗不同于一般。元·马致远《岳阳楼》3折:“我穿着领巾懒衣,~。”△多用于超脱尘世方面。也作“不吃人间烟火”、“不吃人间烟火食”、“不食人间烟火”、“不食烟火”。


【词语不吃烟火食】  成语:不吃烟火食汉语词典:不吃烟火食

猜你喜欢

  • 回头是岸

    佛教谓人只要觉悟,便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亦多比喻悔过自新。元代无名氏《来生债》:“兀那世间的人,那贪财好贿,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见“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元·刘君锡《来生债》1折

  • 长庚梦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唐李阳冰《唐翰林李太白诗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曰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后以“长庚梦”喻指非

  • 食薇

    源见“采薇”。借指隐居。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一:“避谗犹采葛,忘情遂食薇。”

  • 青白眼

    青眼:直视,比喻受到重视。白眼:眼睛上翻,比喻受到轻视。形容看人下菜,为人势利。阮籍事迹见前“得意忘形”。他为人性格怪异,不拘礼法,能用黑眼珠、白眼珠看人。遇到凡夫俗子,便以白眼相看;看见志同道合之人

  • 褚伯玉隐操

    《南齐书》卷五十四《高逸传.褚伯玉传》:“伯玉少有隐操,寡嗜欲。年十八,父为之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遂往剡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王僧达为吴郡,若礼致之,伯玉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语言迟钝。 君子说话要谨慎迟钝,但办事要快速敏捷。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马里波《还是不谙沉默》(《长江日报》1993年3月5日):“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笑得最好的,往

  • 攀朱槛

    源见“朱云折槛”。喻指直言进谏。清蒲松龄《过孙给谏芙蓉斋》诗:“圣明无待攀朱槛,痛哭应烦裂白麻。”【词语攀朱槛】   汉语大词典:攀朱槛

  • 羯末

    同“封胡羯末”。唐陆龟蒙《袭美病中闻余游颜家园见寄次韵酬之》诗:“日华风蕙正交光,羯 末相携藉草堂。”

  • 一刀两断

    比喻决绝。宋代朱熹《朱子全书.论语》:“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亦作“一刀两段”。《五灯会元.文悦禅师》:“一刀两段,未称宗师。”述宾 比喻毅然决然断绝关系。《朱子语

  • 饮黄龙

    源见“痛饮黄龙”。谓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清 杜羲《满江红.渭北终南》词:“想男儿、立志饮黄龙,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