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生石

三生石

唐.袁郊《甘泽谣.圆观》:“后十二年秋八月,(李源)直指杭州,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名歌《竹枝词》者,乘牛叩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观也。李公就谒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与。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公以无由叙话,望之潸然。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诣。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寺前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后三年,李公拜谏议大夫,一年亡。”

这是一个宣扬佛教轮回宿命的故事。传说唐代李源与僧人圆观是好友,圆观与李源游蜀州后,同出三峡,船行至南浦,圆观遂圆寂转生而去。临死前,他和李约定,待他死后十二年,在杭州天竺寺相见。至期,李便到寺前践约,遇一牧童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这个牧童就是圆观的托身。后来有人把杭州天竺寺后面的山石指称为“三生石”。

旧时诗文中因以“三生石”用为因缘前定的典故。五代前蜀.释贯休《禅月集》卷十九《酬和(张)相公见寄》诗:“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懽擎九转金。”《聊斋志异.鲁公女》:“石上三生事渺茫,痴情竟欲待张郎;红颜白发知多少?安得神仙换骨方。”


【典源】 唐·袁郊《甘泽谣》:“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贯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绝其知闻,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招讥诮,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蜀州,抵青城峨嵋,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出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决。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从三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次南洎,维舟山下, 见妇女数人, (tiao) 达锦铛,负瓮而汲。圆观望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此峡来,此徒不少,何独泣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载,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 今即见矣,即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之期也。’……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叩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圆观也。李公就谒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勤修不堕,即遂相见。’……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今译】 圆观 (一作圆泽) 是唐代大历末年洛阳惠林寺的僧人,善于经营,财富很多,佛学之外,还精通音律。时人称之为富僧。谏议大夫李源是官宦子弟,为避乱来到惠林寺栖居,把家财捐给寺庙作为公产,寺僧只是每天供分饮食而已。李源不闻世事,只与圆观成为知心朋友,每天促膝交谈。这样度过了三十年。李源和圆观相约游历蜀州,他们来到了青城、峨嵋二山,求仙访道。之后,圆观提出要出斜谷,到长安去,李源则提出要出三峡,到荆州去,半年也没决定下来。李源说:“我已断绝世事,怎么能取道进京呢?”圆观说:“既然事已如此,我也随你出三峡吧。”于是他们从荆江到三峡去,走到南洎时停船在山脚下。这时正有几个妇人背着瓮罐来江边打水。圆观看到了不禁哭泣,说:“我不愿来此,就是担心见到那妇人啊。”李源惊讶地问:“自从乘船以来,一路上见到许多妇人,为什么单单见到这人就哭呢?”圆观说:“其中有一姓王的孕妇,是我托生的人,已经过了三年,她还未分娩,因为我一直没有来; 现在看到了她,我也就该转生了,这就是所谓的循环啊。”又对李源说:“请以符咒祷祝我早生。在此停船稍驻,把我葬在山下。孩子生后三天,你去看望,如果孩子对你一笑,则表示认识你了。再过十二年的中秋之夜,在杭州天竺寺外,我还会与你再相见。”……十二年后八月,李源来到杭州赴约。正逢天竺寺山雨初晴,月光泻地,无处寻访。忽然听到葛洪川畔,有一牧童在唱《竹枝词》,见他骑着牛,叩着牛角,头梳双髻,穿短衣,来到寺前,即是圆观后身。李源上前拜道:“观公康健吗?”圆观却对李源说:“您真是个守信的人。我与你身分已不同,不必互相亲近。您俗缘未尽,希望勤勉修行,即可相见。”李源无言,望着圆观,潸然泪下。圆观向前走去,到寺前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交谊深厚,历时长久; 或用以指因缘前定。

【典形】 重逢圆泽、访圆泽、高僧石上期、三生客、三生梦、三生石、三生石上梦、三生愿、石交、石上三生、弹指三生、圆泽贤、三生心。

【示例】

〔重逢圆泽〕 明·徐渭《再到太守寺老僧酿甚良》:“半脱毘卢惊削雪,重逢圆泽是投胎。”

〔访圆泽〕 宋·苏轼《过永乐文长老已卒》:“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等秋深。”

〔高僧石上期〕 明·高启 《期徐七游云岩》:“明朝见雨还同往,恐负高僧石上期。”

〔三生客〕 清·王夫之《过西明寺追怀怡一上人》:“惭愧千金无报处,三生客在自蒸砂。”

〔三生石〕 宋·陈与义《印老索钝庵诗》:“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三生石上梦〕 宋·黄庭坚《和答莘老见赠》:“三生石上梦,记是复疑不。”

〔三生愿〕 宋·陆游《世事》:“山林已结三生愿,朝市谁非九折途?”

〔石交〕 宋·张元干《次友人寒食书怀韵》:“共喜石交逢异县,更陪彩笔赋春愁。”

〔石上三生〕 元·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想世间百岁人,似石上三生梦,转头来谁是英雄?”


【词语三生石】   汉语词典:三生石

猜你喜欢

  • 春秋大一统

    春秋:古代编年体史书名,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大:重视,尊重。一统:统一。 《春秋》尊重周天子君临天下的统一局面。语出《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

  • 每况愈下

    原作“每下愈况”,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用作“每况愈下”,义亦转变,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东郭子与庄子互相对话揭示道无处不在、广大无边而又体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的道理。东郭子

  • 光连斗气

    源见“丰城剑气”。形容刀剑锋刃光芒四射。北周庾信《刀铭》:“光连斗气,焰动山精,身文水动,刃古珠生。”

  • 会心处不必在远

    会心:心领神会。 使人心领神会,思想有所收获的不在地点的远近,而在于人的颖悟。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清.李渔《闲情偶寄

  • 和峤专车

    《晋书.和峤传》:“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也……有盛名于世。朝野许其能正风俗,理人伦……迁中书令,帝深器遇之。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乃使监令异车,自

  • 大笔

    同“大手笔”。《新唐书.崔融传》:“朝廷大笔,多手敕委之,其《洛出宝图颂》尤工。”【词语大笔】   汉语大词典:大笔

  • 折足

    同“折鼎覆?”。宋范仲淹《睦州谢上表》:“时招折足之忧,介立犯颜之地。”【词语折足】   汉语大词典:折足

  • 曳尾涂中

    《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楚威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愿以国内之事委托贤人而相累)!’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藏于笥而覆以巾)而藏之庙堂之

  • 东床佳婿

    源见“坦腹东床”。用以美称女婿。陈国凯《代价》:“他成了总工程师的东床佳婿以来,厂里的那些科长、主任们,对他似乎比过去客气多了。”见“东床快婿”。解释对女婿的美称。出处《世说新语·雅量》:“郗(xì)

  • 调梅

    同“调羹鼎”。唐李乂《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词语调梅】   汉语大词典: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