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亲死了三年,儿子不改变父亲所制定的规矩,可说是尽了孝道了。 古时认为孝子应当墨守父亲的旧规。语出《论语.学而》:“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也单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汉书.师丹传》:‘丹自以师傅居三公位,得信于上,上书言:‘古者谅闇不言,听于冢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宋史.司马光传》:“是时天下之民,引领拭目以观新政,而议者犹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但毛举细事,稍塞人言。”


猜你喜欢

  • 题桥志

    同“题柱志”。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辣浪相如,薄情卓氏,因循堕了题桥志。”【词语题桥志】   汉语大词典:题桥志

  • 先狗马,填沟壑

    填沟壑:死的代称。 在别人的狗马死去之前,自己就已死去。 古人对死的一种委婉说法。语出《史记.平津侯列传》:“公孙弘乃上书曰:‘臣弘素有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

  • 盾头磨墨

    同“磨盾鼻”。清袁枚《读杨蓉裳骈体文喜而有作时牧灵州寄来》诗:“月下吹箎能退敌,盾头磨墨竟封侯。”

  • 点睛之笔

    指文章或绘画的传神绝妙之处。《晋书.顾恺之传》记载,恺之每画完一人像,几年都不点上眼睛。有人问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偏正 使文章传神、警辟升华之语。语本《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

  • 殷浩才略

    《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浩)既废,桓公(温,字元子)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殷浩字)共骑竹马,我弃去已辄取之,故当出我下。’”桓温素轻殷浩,举少时骑竹马游戏之事,意在说明浩从小就不如自己。后因用为

  • 瞻前顾后

    瞻望前面,回顾后面,比喻做事谨慎,考虑周到。后也用以比喻顾虑过多,行事犹豫不决。屈原道,考察历史而又展望未来啊!我完全弄清了人生之途径。坏人怎能信用啊!坏事岂能放纵?【出典】:《楚辞·离骚》:“瞻前而

  • 子牟怀魏阙

    同“子牟恋魏阙”。谓心恋朝廷。唐崔湜《襄城即事》诗:“子牟怀魏阙,元凯滞襄城。”

  • 鲁国灵光

    同“鲁灵光殿”。张焘《为燕孙题先世遗墨》诗:“鲁国 灵光吉光羽,謦欬恍惚亲先民。”

  • 顾荣摇羽扇

    同“顾荣挥扇”。清文廷式《玉楼春》词之一:“借如李令拥旌旗,何似顾荣摇羽扇。”

  • 束高阁

    同“束之高阁”。唐韩愈《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词语束高阁】   汉语大词典:束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