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指人到三十岁正是立业之年,应当有所建树。孔子在谈到自己一生成长过程时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下学习的志愿,三十岁时学业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而不感到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事情所以然的道理而穷道达变;六十岁时见闻广博,遇事可立辨曲直善恶;七十岁时能按自己心愿而又不超越法度。后人把人的三十岁叫做“而立”之年。

【出典】: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鲁迅《阿Q正传》:“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


偏正 而,才。三十岁才开始成熟,能自立于社会。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多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陆继宗《三十而立》:“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金,真可谓~。”△用于描述青年的成熟阶段。


解释本指人在三十岁左右知晓礼仪,做事有分寸。后用来表示人在三十岁前后应当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主要学生的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从《学而》到《尧曰》共二十篇。

在第二篇《为政》中,孔子有一段话,大致叙述了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教导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要有每个阶段的收获。他说:“我十五岁时立下了学习的志愿;三十岁时学懂了礼仪,从此说话做事都有了把握;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所以心里不犯糊涂;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言语,就可以分辨出真假,判定出是非;到了七十岁,便能做到既随心所欲,又不逾越规矩。”

例句

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真可谓三十而立。


【词语三十而立】  成语:三十而立汉语词典:三十而立

猜你喜欢

  • 山中白云

    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后世往往用“山中惟白云而已”作为辞谢客访之辞。偏正 山中白云飞,指空旷无人。常辞绝客访。语本南朝梁·陶弘景

  • 彼茁者蓬,一发五豵

    茁( ㄓㄨㄛˊ zhuó ):草木生长壮盛的样子。蓬:野草名,形似白蒿。发:射箭。豵( ㄗㄨㄥ zōng ):小猪。《广雅》:“兽一岁为豵。” 蓬蒿长得又密又粗,一次射中五头小猪。 古代赞美猎

  • 鲍叔

    源见“管鲍交”。指知己好友。唐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千载得鲍叔,未契有所及。”【词语鲍叔】   汉语大词典:鲍叔

  • 饮罢精明

    于定国(?-前40年)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东南)人,字曼倩。年轻时向父亲学法律,先前任狱史、郡决曹,后先后任御史中丞、水衡都尉、廷尉,最后任丞相,封西平侯。于定国任廷尉18年,审狱判案公正平允,哀怜孤

  • 泉客泪

    源见“鲛人泣珠”。谓伤离别。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东道违宁久,西园望不禁。江生魂黯黯,泉客泪涔涔。”

  • 其殆庶乎

    其:助词。殆:大概。庶:庶几。接近、差不多之意。 大概差不多了吧! 表示人或事物已接近于理想的目标。语出《易.系辞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后多引作〔其殆庶乎〕。《后汉书.黄宪传.

  • 班荆椒举

    源见“班荆道故”。椒举,即伍举。谓思念故乡友人。唐李德裕《夏晚有怀平泉林居》诗:“眷阙悲子牟,班荆感椒举。”

  • 写鹅经

    源见“换鹅书”。雅称练习书法。宋赵彦端《鹧鸪天.为韩漕无咎寿》词:“挥羽扇,写鹅经,使星何似老人星?”

  • 笼水

    《太平御览》卷五十九引《续述征记》:“梁邹城西有笼水,云齐孝妇诚感神明,涌泉发于室内,潜以绩笼覆之。由是无瓮汲之劳。家人疑之,时其出而搜其室,试发此笼,而泉遂涌漂居宇。故名曰‘笼水’。”旧以“笼水”用

  • 燕许大手笔

    燕:燕国公张说。许:许国公苏颋。燕许两大文学家。后以此典赞誉文学大家。出自唐人张说、苏颋事迹。张说生平事迹,参见后“得江山助”条;苏颋生平事迹参见“思若涌泉”条。史载,自唐中宗景龙年后,张说、苏颋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