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不知

三不知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即智襄子)帅师伐郑,次(军队次宿)于桐丘(今河南扶沟县西二十里)。郑驷弘请救于齐……中行文子(即荀寅,又称荀文子,此时正在齐国)告成子(即陈成子,名恒)曰:‘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压齐师之门,则可尽也(可尽歼齐军)。’成子曰:‘寡君命恒曰:“无及(攻击,打击)寡,无畏众”。虽过千乘,敢辟(同避)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文子自恨不知敌情)。君子之谋也,始、衷(同中)、终皆举(谋虑)之,而后入焉(入,指入言于上)。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荀文子认为,谋划一件事情,应当对于事情的全面情况有所了解,考虑到始、中、终三变,然后才能提出建议,付诸实行。如果对事情的原尾并不了解,就不能无知妄说,轻率地去提出自己的意见。从晋军中听到的消息并不全面,因此不同意报告齐王。

后以“一问三不知”用为俗语,泛指本无所知或故作不知。《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在小说或戏曲中,有时“三不知”作“突然”解。《醒世姻缘》二五:“正好好的,三不知又变坏了。”


一问 “三不知”,通常人们理解为什么都不知,这也不知、那也不知。意思虽然不错,但于原意不确。为什么不说一问 “七不知”或 “八不知”呢? 为什么单单说 “三不知”呢?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荀文子的话说: “君子之谋也,始、衷 ( 中) 、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原来,晋国的将军荀瑶准备率军攻伐郑国,朝廷上下有的赞同,有的反对,使得荀瑶一时拿不定主意。谋士荀文子说了上述那番话,认为战事的开始阶段、中间过程、最终结果等情况都不清楚,怎么能进行呢? 荀瑶将军听了此番议论后,便放弃了攻打的计划。

因此,“三不知”指的是事情的 “始、中、终”三个阶段都不了解,而后则泛指事事不知之意。

有的地区口语中的 “三不知”,则是有时、偶尔等义,这就属于方言、俗语的问题了。


【词语三不知】  成语:三不知汉语词典:三不知

猜你喜欢

  • 桃来李答

    源见“投桃报李”。比喻互相酬赠。明 王錂《春芜记.构衅》:“小姐用的是绫罗绮绣,我有绫罗绮绣;小姐用的是玩好奇珍,我有玩好奇珍。况且桃来李答,一定也不折本。”并列 你送给我桃子,我回赠你李子。比喻互相

  • 河出图,洛出书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疏”:“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尚书.顾命》“天球,河图”汉.孔安国传:“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 神仙侣

    同“神仙友”。元白朴《摸鱼子.秋仲一日》词:“欢乐处,忘尔汝,清谈况有神仙侣。”

  • 韦金

    源见“籯金一经”。为称扬韦姓族人之典。唐郑愔《同韦舍人早朝》诗:“闻有题新翰,依然想旧林。同声惭卞玉,谬此托韦金。”【词语韦金】   汉语大词典:韦金

  • 玄驹国

    源见“南柯梦”。南柯梦中的槐安国。玄驹,蚁的别名。寓功名虚幻无常之意。清刘献廷《幽居》诗:“功名梦醒玄驹国,卜筑门临白马湖。”【词语玄驹国】   汉语大词典:玄驹国

  • 炉火

    晋代葛洪《神仙传》:“少君于安期先生,得神丹炉火之方。”道家谓炼丹汞之术为炉火。炼丹成功时,炉火会发生纯青的火焰,后则以“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程度。【词语炉火】   汉语大词典:炉火

  • 移封酒泉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九:‘及晋武践位,忽见(姚)馥立于阶下,帝奇其倜傥,擢为朝歌邑宰。馥辞曰:‘老羌异域之人,远隔山川,得游中华,已为殊幸,请辞朝歌之县,长充养马之役,时赐美酒,以乐余年。’帝曰:

  • 使君自有妇

    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妇:妻。 使君本已有了妻室。 后泛指男子已婚。语出《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唐.杜甫《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使君

  • 王良登车

    《淮南子.览冥训》:“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乐进,驰骛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世皆以为巧。”后因以“王良登车”为善驭之典。汉王充

  • 难鸣孤掌

    比喻难以成事的单薄势力。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第四折: “许下俺调琴瑟,我似难鸣孤掌,不线单丝。” 参见:○孤掌难鸣见“孤掌难鸣”。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在朝非无守正不阿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