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七德

七德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晋.杜预注:“此武七德。”

春秋时,楚王曾提出武功有七个方面的作用,被称为武之“七德”。后因用为称颂武功之典。

唐.李世民《执契静三边》:“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


【词语七德】   汉语词典:七德

猜你喜欢

  • 避骢

    《后汉书.桓荣传》附《桓典传》:“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持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东汉人桓典曾任侍

  • 暗珠还浦

    源见“合浦珠还”。喻指去而复还。宋张炎《瑞鹤仙.赵文升席上代去姬写怀》词:“休赋。王尊别后,老叶沈沟,暗珠还浦。”

  • 使羊将狼

    比喻以弱者率领强者,必然难以成功。《史记.留侯世家》:“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上:指汉高祖。兼语 将,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

  • 吾道东

    《后汉书.郑玄传》:“(郑玄)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人,是汉时的大学问家和辞赋家

  • 知足不辱

    谓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辱。《老子》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传》:“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警世通言》卷三一:“常言道:‘知足不辱。’官人宜急

  • 瞳子方

    源见“方瞳翁”。指得道长寿。唐李端《樵歌呈郑锡司空文明》:“鬓眉飒爽瞳子方,胡麻作饭琼作浆。”

  • 泉石膏肓

    泉石: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膏肓(huāng荒):人体内重要部位。此处形容酷爱大自然,如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出自唐田游岩之语。田游岩,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唐初隐士。早年曾携母妻共游各地山水,后隐居于箕

  • 羽毛未丰

    形容实力不够,或比喻经验见识浅薄不足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公元前338年,纵横家苏秦到达秦国,向秦惠文王献连横之策。他说秦国土地辽阔,形势险要,资源丰富,兵力强大,应当推行连横政策而逐个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 刘阮天台

    南朝 宋刘义庆《幽明录》载:汉 明帝 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饥乏殆死。见大桃树,各食数枚,而饥止体充。循流而出,见一大溪,遇二女子,姿质绝妙,见刘 阮,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

  • 木上座

    《景德传灯录.杭州佛日和尚》:“佛日禅师见夹山,夹山问:‘什么人同行?’师举拄杖曰:‘唯有木上座同行耳!’”后因以“木上座”借称木手杖。宋苏轼《送竹几与谢秀才》诗:“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