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二《和刘柴桑》元.李公焕注:“遗民尝作柴桑令。”晋人刘程之,曾任柴桑县令,自称“遗民”。后遂用为咏县令之典。唐.耿湋《送崔明府赴青城》诗:“当似遗民去,柴桑政自闲。”【词语遗民】
源见“乘鸾”。指秦弄玉。借指女性情侣。南唐李煜《谢新恩》词之二:“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
源见“丙吉问牛”。借指民间疾苦或灾异。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少阳用事,路不喘牛;仲秋以殷,民无惊水。”同“喘月吴牛”。宋王禹偁《寄献仆射相公》诗之二:“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
源见“乘槎”。谓乘仙舟登天遨游。宋刘仙伦《贺新郎.题吴江》词:“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
谓穿鞋而鞋破,脚后跟露在外面,比喻穷困。《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参见“捉衿肘见”条。见“纳屦踵决”。【词语纳履踵决】 成语:纳
源见“同舟共济”。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时,则互相救助。如:值此民族危亡之际,国人应本吴越同舟之义,共赴时艰。主谓 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必须互相救助,共
源见“梦惠连”。谓怀念兄弟。明何景明《除夕和以道怀弟之作》:“相怜谢池草,明日又春华。”【词语谢池草】 汉语大词典:谢池草
腹饥口渴的人在饮食上容易得到满足。 比喻急迫需要,无暇选择。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四年》:“久安之民骄佚,骄
图:谋求。振奋精神,力求治理好国家。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三:“熙宁中,王介甫初参大政,神考方厉精图治。”亦作“厉精求治”。《新唐书.魏知古等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
指返回本源。 比喻人或事物有所归宿。语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六祖慧能大鉴禅师》:“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祖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宋.陆游《寓叹》:“云闲忘出岫,叶落喜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