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苇杭

一苇杭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按:杭通航。

一苇,指将一束苇代船而渡。因《诗经》有“一苇航之”之语,故后以一苇”代称小舟。

唐.杜甫《洗兵马》:“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典源】《诗·卫风·河广》:“谁渭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qi) 予望之。”疏:“正义曰: 言一苇者,谓一束也; 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浮栰然,非一根苇也。”

【今译】《诗经·河广》诗中说:“谁说黄河宽又宽,一束芦苇渡对岸。谁说宋国远又远,踮起脚尖望得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渡河、航行;或用以指船,多指小船。

【典形】 渡苇、杭苇、一苇、一苇杭、一苇下长川、一苇通津。

【示例】

〔渡苇〕 宋·吴文英《烛影摇红·饯冯深居》:“一棹回潮渡苇,正西窗灯花报喜。”

〔杭苇〕 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之一:“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

〔一苇〕 唐·杜甫《洗兵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一苇杭〕 宋·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一苇下长川〕 宋·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


猜你喜欢

  • 泗滨

    源见“泗石”。指用泗滨石作的磬。宋王禹偁《笙磬同音诗》:“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词语泗滨】   汉语大词典:泗滨

  • 博闻强志

    比喻屈原有广博之学识和见闻、记忆力很强。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人。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初辅佐楚怀王,任左徒(参预

  • 玉界尺

    《新五代史.唐六臣传.赵光逢》:“光逢(字延吉),在唐,以文行知名,时人称其方直温润,谓之玉界尺。”旧时以“玉界尺”比喻正直而温和的人。【词语玉界尺】   汉语大词典:玉界尺

  • 康伯複裤

    参见:韩伯複裤

  • 九世仇

    《公羊传.庄公四年》:“(齐)哀公享乎周,纪侯讚之。以襄公之为此焉者,事祖祢之心尽矣。尽者何?襄公将复仇乎纪。……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春秋时,齐哀公被纪侯诬陷,遭

  • 骄饵

    《汉书.叙传上》:“桓生欲借其书,嗣(班嗣)报曰:‘若夫严子者,绝圣弃智……不絓圣人之罔,不齅骄君之饵。’”颜师古注:“饵谓爵禄。君所以制使其臣,亦犹钓鱼之设饵也。”骄饵,骄君之饵。喻指爵禄。南朝 梁

  • 茂陵滞骨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内传》:“王母乃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问云:‘……刘彻好道,适来视之,见彻了了,似可成进,然形慢神秽,脑血淫漏不淳,关胄彭孛,骨无津液,脉浮反升,肉多精少,瞳子不夷,三尸狡乱,

  • 跖犬噬尧

    同“桀犬吠尧”。明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咎繇不作谁与平兮,跖犬噬尧理则然兮。”主谓 ①比喻嫉妒贤才。明·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咎繇不作谁与平兮,~理则然兮。”②见“跖狗吠尧”。△贬义。用于描写

  • 蓬莱阁

    同“蓬莱”。唐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词语蓬莱阁】   汉语大词典:蓬莱阁

  • 强不凌弱

    见“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何休注:“夫饥寒并至,虽尧舜躬化,不能使野无寇盗;贫富兼并,虽皋陶制法,不能使~。”【词语强不凌弱】  成语:强不凌弱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