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国三公

一国三公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春秋时,晋献公使大夫士蒍为重耳、夷吾构筑蒲和屈的城墙,不慎将柴薪填进去一些。晋献公斥责上蒍,士蒍辩解说,治国在于有德,有德则民服,无城国亦可保,能施德于民,则宗子之城自然就坚固了。士蒍退朝出来;赋诗发牢骚说:“晋国政局乱纷纷,就像狐皮上的茸毛一样,一国之中三个国君,叫我服从谁呢?”后因用为政出多门,权势分散的典故。

唐.杜甫《草堂》:“一国实三公,万人化为鱼。”


主谓 一个国家三个主公。比喻政令分歧,事权不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74回:“武夫当道势汹汹,~谁适从。”△多用于政事管理方面。→政出多门 无所适从 ↔天无二日 民无二王


【词语一国三公】  成语:一国三公汉语词典:一国三公

猜你喜欢

  • 它山之石

    它山:别的山。《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治。错:磨石。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意为别国的贤才可作为本国的辅佐。后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错

  • 休征选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是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晋人王祥字

  • 解剑

    源见“季札挂剑”。表示对亡友怀念,信守心中许诺。南朝 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清魏耕《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词语解剑】   汉语大词典:解剑

  • 负米

    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指粗劣的菜食)之食,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

  • 东陂田

    《后汉书.周燮传》:“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宗族更劝之曰:‘夫修德立行,所以为国。自先世以来,勋宠相承,君独何为守东冈之陂乎?’”东汉.周燮是研究《易》、《礼》的大师。他不愿

  • 微管之叹

    《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后因以“微管之叹”为颂扬功勋卓著的大臣的典故。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

  • 宫墙

    源见“夫子墙”。喻称高尚的道德和高超的学问。清袁枚《再赠中丞》诗:“贱子仰宫墙,六年不敢窥。”【词语宫墙】   汉语大词典:宫墙

  • 寡鹄

    汉.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少寡,养幼孤……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鹄(音hú,天鹅)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因以“寡鹄”作为称代寡妇的典故。唐.李商隐《圣女柯》诗:“寡鹄迷苍壑,羁凤

  • 三寸之舌

    马司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寸之舌,即舌头。据《史记索隐》注释:“《春秋纬》云:“舌在口中,长三寸。”舌为人类使用语言的重要器官,舌做灵活运动,始能发出

  • 戟指

    同“戟手”。明李东阳《奕说》:“其胜者施施然,若辟土地而朝秦 楚;不胜则赪面戟指,无所不至。”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然而别一方面,慷慨激昂之士也露脸了,他戟指大叫道:‘我们中国有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