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举两得

一举两得

做一件事情而能同时得到两种好处。汉代班固等撰《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亡矣,可谓一举而两得者也。”《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增广穷人之业,以辟西郊之田,此又农事之大益也。”


述补 做一件事收到两方面的功效。语本《战国策·秦策一》:“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高阳《粉墨春秋》:“方又接着说道:‘既然已经谢绝了他的重礼,索性再放了万墨林,既表示了你的清白,也顾全了你们之间的私交。~,何乐不为?’”△褒义。多用于说明做事的效果好。→一箭双雕 ↔鸡飞蛋打。 也作“一举二得”、“一举两便”、“一举两全”。


解释做一件事而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战国时,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齐国兴兵攻打楚国。楚王派陈轸到西边的邻国秦国求助,秦王对陈轸说:“你是秦国人,按理说咱们是老关系,可能是我没有才能,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你抛弃我而去侍奉楚王。现在齐、楚两国交战,有人说帮忙好,有人又说不好,你难道不能把忠心献给楚王的同时帮我出出主意吗?”

陈轸说:“大王您难道没听过管与(人名)讲的故事吗?有两只老虎为了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管庄子打算杀死它们。管与制止他说:‘老虎是暴戾的动物,人是香甜的诱饵。现在两只老虎为了吃人而争斗,小的一定会死掉,大的一定会受伤。您等到大虎受伤后再去刺杀它,就会一下获得两只老虎。对您来说,没有花费刺杀一只虎的力气,却得到了杀死两只虎的名声。’现在齐、楚交战,必定有一方失败。等到一方失败,大王您再起兵救助他,那么您就会既获得救助一方的好处,又不会落下攻打另一方的坏名声。”

近义一箭双雕

例句

植树种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减少空气污染,一举两得,不应忽视,小城镇也不能例外。


【词语一举两得】  成语:一举两得汉语词典: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 乘鸾跨凤

    源见“乘鸾”。比喻结成美好的姻缘。清李渔《慎鸾交.债饵》:“只消他纤手儿才一动……留下了伊行笔踪,就不怕事成空,准备着乘鸾跨凤。”并列 比喻结成美好的姻缘。”《再生缘》2回:“将门此女人难比,果有~缘

  • 人自为战

    人人自觉地奋战。《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非:除非,只有。主谓 人人都能拼死战斗。①形容每个人都能独立奋战。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

  • 神光

    《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春三月,祠后土。诏曰:‘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幸中都宫,殿上见光。’”汉朝武帝、宣帝时,传说在神祠宫殿中常有神光显现,皇帝以此常恭敬礼拜。后用为咏

  • 禾绢

    皇帝的一种代称。禾绢是应上纳之物,以代“上”。《南史.明帝纪》:“中书舍人胡母颢专权,奏无不可。时人语曰:‘禾绢闭眼诺,胡母太张橐。’‘禾绢’,谓上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诚斋为章焘墓铭云

  • 欧冶剑

    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相传春秋时铸剑名工欧冶子,曾为越王铸湛卢、纯钩、胜邪、鱼肠、巨阙五剑,又为楚王铸龙渊、太阿、工布三剑,皆为旷世宝剑。后因以“欧冶剑”为咏宝剑的典故。唐章孝标《思越州山

  • 推衣

    《太平御览》卷四〇九引后汉.蔡邕《琴操》:“《三士穷》者,其思革子之所作也。其思革子、户文子、叔衍子三人相与为友,闻楚成王贤好士,三人俱往见之,于豪嵚岩之间,卒(猝)逢飘风暴雨,俱伏于空柳之下,衣寒粮

  • 陟明

    《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后以“陟明”指进用贤能。唐白居易《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 湘之间,蛮越杂处。

  • 杨氏铜盘

    《北史.杨惜传》:“惜一门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学者三十馀人。学庭前有奈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其季父暐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注:安静宽宏),有我家风。’宅

  • 眼腰黄赤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国初士大夫戏作语云:‘眼前何日赤,腰下几时黄。’谓朱衣吏及金带也。”后以“眼腰黄赤”喻富贵荣华。宋刘克庄《好事近.壬戌生日和居厚弟》词:“雪鬓霜髭不管,管眼腰黄赤。”主谓

  • 从毛薛

    《史记.魏公子列传》:信陵君留赵,“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