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国学名著>妇人大全良方>卷三 妇人中风诸症

《妇人大全良方》卷三 妇人中风诸症·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妇人中风诸症

宋 临川 陈自明良甫编辑 明 古吴 薛 己立斋补注 鄞县 曹赤电炳章圈校

方论第一

夫中风者。因内虚而中之也。盖风为四时八方之气。常以冬至之日。自坎而起。从其乡来者。主长养万物。否则名为虚风。贼害万物。从背而入。或中腑。或中脏。或中血脉经络。其症或肢体不遂。或手足偏枯。或痰涎壅塞。或口眼歪斜。或牙关紧急。或腰背反张。若眼开口闭。涎流失音者。难治。如眼闭口开。鼾睡遗尿者死。中风中气。皆用苏合香丸。中气用三生饮。若作风治。百无一生。

愚按、中风者。即内经所谓偏枯、风痱、风懿、风痹是也。而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之分焉。夫中腑者为在表。中脏者为在里。中血脉者为在中。在表者宜微汗。在里者宜微下。在中者宜调荣。中腑者多着四肢。如手足拘急不仁。恶风寒。此数者病浅。皆易治。用加减续命汤之类。中脏者多滞九窍。如眼瞀者。中于肝。舌不能言者。中于心。唇缓便秘者。中于脾。鼻塞者。中于肺。耳聋者。中于肾。此数者病深。多难治。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证。内无便溺之阻。肢不能举。口不能言。用大秦艽汤主之。中腑者。多兼中脏。如左关脉浮弦。面目青。左胁偏痛。筋脉拘急。目瞤。头目眩。手足不收。坐踞不得。此中胆兼中肝也。用犀角散之类。如左寸脉浮洪。面舌赤。汗多恶风。心神颠倒。言语蹇涩。舌强口乾。忪悸恍惚。此中小肠兼中心也。用麻黄散之类。如右关脉浮缓。或浮大。面唇黄。汗多恶风。口?语涩。身重。怠惰嗜卧。肌肤不仁。皮肉瞤动。腹膨不食此中胃兼中脾也。用防风散之类。如右寸脉浮涩而短。面色白。鼻流清涕多喘。胸中冒闷短气。自汗声嘶。四肢痿弱。此中大肠兼中肺也。用五味子汤之类。如左尺脉浮滑。面目黧黑。腰脊痛引小腹。不能俛仰。两耳虚鸣。骨节疼痛。足痿善恐。此中膀胱兼中肾也。用触活散之类。此皆言真中风也。而有气血之分焉。盖气虚而中者。繇元气虚而贼风袭之。则右手足不仁。用六君子汤。加钩藤、姜汁、竹沥。血虚而中者。繇阴血虚而贼风袭之。则左手足不仁。用四物汤。加钩藤、竹沥、姜汁。气血俱虚而中者。则左右手足皆不仁也。用八珍汤。加钩藤、姜汁、竹沥。其与中风相类者。则有中寒、中湿、中火、中气食厥、劳伤、房劳等症。如中于寒者。谓冬月卒中寒气。昏冒口噤。肢挛恶寒。脉浮紧。用麻黄桂枝理中汤之类。中于暑者。谓夏月卒冒炎暑。昏冒痿厥。吐泻喘满。用十味香薷饮之类。中于湿者。丹溪所谓东南之人。多因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用清燥汤之类。加竹沥、姜汁。中于火者。河问所谓非肝木之风内中。六淫之邪外侵。良繇五志过极。火盛水衰。热气怫郁。昏冒而卒仆也。用六味丸、四君子、独参汤之类。内有恚怒伤肝。火动上炎者。用柴胡汤之类。中于气者。繇七情过极。气厥昏冒。或牙关紧急。用苏合香丸之类。误作风治者死。食厥者。过于饮食。胃气自伤。不能运化。故昏冒也。用六君子。加木香。劳伤者。过于劳役。耗损元气。脾胃虚衰。不任风寒。故昏冒也。用补中益气汤。房劳者。因肾虚精耗。气不归源。故昏冒也。用六味丸。此皆类中风者也。夫内经主于风。河间主于火。东垣主于气。丹溪主于湿。愚之斯论。僭补前人之阙也。若夫地之南北。人之虚实。固有不同。其男子女人。大略相似。当与后论参看通变治之。附治验

靳阁老夫人。先胸胁胀痛。后四肢不收。自汗如水。小便自遗。大便不实。口紧目瞤。饮食颇进。十余日矣。或以为中脏。公甚忧。余曰非也。若风既中脏。真气既脱。恶症既见。祸在反掌。焉能延之。乃候其色。面目俱赤。而面或青。诊其脉。左三部洪数。惟肝尤甚。余曰。胸乳胀痛。肝经血虚。肝气否塞也。四肢不收。肝经血虚。不能养筋也。自汗不止。肝经风热。津液妄泄也。小便自遗。肝经热甚。阴挺失脏也。大便不实。肝木炽盛。克脾土也。遂用犀角散四剂。诸症顿愈。又用加味逍遥散。调理而安。后因郁怒。前症复作。兼发热呕吐。饮食少思。月经不止。此木盛克土。而脾不能摄血也。用加味归脾汤为主。佐以加味逍遥散。调补肝脾之气。清和肝脾之血而愈。后每遇怒。或睡中手足抽搐。复用前药即愈。

大参朱云溪母。于九月内。忽仆地痰沫。不省人事。唇口?斜。左目紧小。或用痰血之剂。其势稍缓。至次年四月初。其病复作。仍进前药。势亦渐缓。至六月终。病乃大作。小便自遗。或谓风中于脏。以为不治。余诊之。左关弦洪而数。此属肝火血燥也。遂用六味丸。加五味、麦门、芎、归。一剂而饮食顿进。小便顿调。随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山栀、钩藤、丹皮而安。至十月。复以伤食腹痛作泻。左目仍小。两关尺脉弦洪鼓指。予以六君加木香、吴茱、升麻、柴胡。一剂而痛泻俱缓。复以六君加肉果、故纸一剂。诸脉顿平。痛泻俱止。余谓左关弦洪。繇肝火血燥。故左目紧小。右关弦洪。繇肝邪乘脾。故唇口?斜。腹痛作泻。二尺鼓指。繇元气下陷。设以目紧口?。误作风中。投以风药。以腹痛泄泻。误作积滞。投以峻剂。复耗元气。为害甚矣。后以阳虚恶寒。围火过热。致痰喘。误服寒剂而卒。

一归人因怒仆地。语言蹇涩。口眼?斜。四肢拘急。汗出遗尿。六脉洪大。肝脉尤甚。皆繇肝火炽盛。盖肝主小便。因热甚而自遗也。用加味逍遥散。加钩藤。及六味丸寻愈。

一老妇两臂不遂。语言蹇涩。服袪风之药。反致筋挛骨痛。余谓此肝火血虚所致。用八珍汤补气血。用地黄丸补肾水。佐以排风汤。年余而愈。

一妇人经行。口眼歪斜。痰涎壅盛。此血虚而肝火动。用加味逍遥散。加牡丹皮治之。寻愈。后因饮食停滞。口吐痰涎。此脾气虚。不能摄涎归经也。用六君子二十余剂而安。

一妇人因怒。口眼歪斜。痰涎上涌。口噤发搐。此脾肺气虚而肝木旺。用六君子。加木香、钩藤、柴胡治之。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调理而安。

一产妇勤于女工。忽仆地。牙关紧急。痰喘气粗。四肢不遂。此气血虚而发痉。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夕用八珍汤。加半夏。各三十余剂。不应。此气血之未复。药之未及也。仍用前二汤。又五十余剂寻愈。

一妇人素有内热。月经不调。经行后。四肢不能伸。卧床半载。或用风湿痰火之剂。不效。其脉浮缓。按之则涩。名曰瘈症。属风寒所乘。用加味逍遥散。加肉桂、防风。四剂顿愈。更以八珍汤。调理两月余而瘥。

一妇人素经行后期。因劳怒四肢不能屈。名曰痵症。此血虚而风热所乘。先用八珍汤。加钩藤、柴胡渐愈。更佐以加味逍遥散。调理而痊。

一妇人四肢挛屈。烦痛自汗。小便短少。畏见风寒。脉浮弦缓。此气血虚而风寒湿热相搏。先用东垣清燥汤。渐愈。再用加味逍遥散。及八珍汤。加牡丹皮而痊。

一妇人素有火。忽然昏瞶。瘈痵抽搐。善伸数欠。四肢筋挛。痰涎上升。此肺金燥甚。血液衰少而然也。用清燥汤、六味丸。兼服寻愈。

一妇人肢节作痛。不能转侧恶见风寒。自汗盗汗。小便短少。虽夏亦不去衣。其脉浮紧。此风寒客于太阳经。用甘草附子汤。一剂而瘥。

一妇人因怒发搐。呕吐痰涎口噤昏愦。气口脉大于人迎。此气滞而食厥。用平胃散。加茯苓、半夏、木香治之而苏。更以六君子加木香渐愈。乃去木香。又二十余剂而痊。

一妇人元气素虚。劳则体麻发热。痰气上攻。或用乌药顺气散袪风化痰丸之类。肢体痿软。痰涎自出。面色痿黄。形体倦怠。而脾肺二脉虚甚。此气虚而类风。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十全大补汤。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调理寻愈。

一妇人体肥胖。头目眩晕。肢体麻木。腿足痿软。自汗身重。其脉滑数。按之沉缓。此湿热乘虚也。用清燥羌活二汤渐愈更佐以加味逍遥散全愈。

一妇人口眼歪斜。四肢拘急。痰涎不利而恶风寒其脉浮紧。此风寒客于手足阳明二经。先用省风汤二剂。后用秦艽升麻汤而愈。

一妇人素性急。患肝风之症。常服搜风顺气丸、秦艽汤之类。后大怒吐血。唇口牵紧。小便频数。或时自遗。余以为肝火旺而血妄行。遂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牡丹皮渐愈。五年之后。又大怒吐血。误服降火袪风化痰之剂。大便频数。胸满少食。用清气化痰之剂。呕而不食。头晕口乾。不时吐痰。用导痰降火之类。痰出如涌。四肢常冷。余曰。呕而不食。胃气虚弱也。头晕口乾。中气不能上升也。痰出如涌。脾气不能摄涎也。四肢逆冷。脾气不能运行也。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治之。诸症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兼服而安。

鸿胪王继之室人。素有癵症。遇劳役怒气则发。良久自省。一日因饮食劳役失宜。发而半日方省。不能言语。或以为风中于脏。用袪风化痰顺气之剂。及牛黄清心丸。病益甚。六脉浮大。两寸虚而不及本部。且进饮食。余曰。此脾胃之气伤也。若风中于脏。祸在反掌。彼不信。仍用风药。后果卒。

妇人吐痰头晕。肢体麻木。见第四卷 娠妇发搐似中风。见第十四卷 产后发痉似中风。见第十九卷 男子诸症见内科摘要

排风汤 治风邪入脏。狂言妄语。

白鲜皮 白术 白芍药炒 桂心川芎 当归 防风 杏仁去皮尖炒 甘草各二两 白茯苓 麻黄去节 独活各二两

三生饮 治卒中不省。口眼?斜。痰壅喉响。无问外感内伤。痰涎食厥。气虚眩晕。但六脉沉。悉有神效。

生南星 生乌头去皮尖 生附子各半两去皮 木香一钱

右每服半两。姜水煎。不省人事。以细辛、皂角末少许吹鼻中。得嚏进药。气盛只用南星五钱。生姜十四片。煎饮之。名星姜饮。

愚按、三生饮乃行经络。治寒痰之良药。斩关夺旗之神剂。每服必用人参两许。驱其外邪。而补其真气。否则不惟无益。适以取败。观先哲用耆附、术附等汤。其义可见。

加减小续命汤 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战掉。语言蹇涩。神思昏乱。筋挛骨痛。或脚气缓弱。阴晦复作。

麻黄去节根 防己 人参 黄芩炒 桂心 甘草炒 白芍药 川芎杏仁各一两 附子炮半两 防风一两半

右每服五钱。姜枣水煎。 精神恍惚。加茯苓、远志。 有热。去附子。加芍药。 心烦。加犀角半两。 骨冷痛。加桂附。 呕逆腹胀。加人参、半夏一两。 躁闷便涩。去附子。加芍药一两。竹沥一合。 脏寒下利。去防己、黄芩。加附子、白术一两。 自汗。去麻黄、杏仁。加白术一两。 脚弱。加牛膝、石斛一两。 身痛。加秦艽一两。 腰痛。加桃仁、杜仲半两。 失音。加杏仁一两。

小引风汤

防风 独活 细辛 川芎 五味子杵炒 白茯苓 人参 白芍药焙 白术炒 甘草等分

右每服五钱。姜三片。杏仁五个。水煎服。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羚羊角等分。即大引风汤也。

必效竹沥汤 治中风痰涎壅盛。言语蹇滞。四肢缓纵。

秦艽 防风 独活 附子炮各一钱

右以水二盏。煎半盏。入生地汁、淡竹沥各半盏。再煎四五沸。作四服。病既去。以他药调治。未愈再服。最效。

星香汤 治中风痰盛。服热药不得者。

南星 木香等分

右每服四钱姜十片。水煎。

星附汤 治中风痰涎上攻。六脉沉伏。不知人事。

附子生用 南星生用各一两 木香半两

右每服四钱。姜水煎。 寒甚。加天雄、川乌。多灸关元、丹田二穴。附方

三化汤 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先以加减续命汤治。内有便溺之阻隔者。此方主之。

厚朴姜汁炒 大黄酒蒸 枳实麸炒 羌活各八两

右每服一两。水煎。

秦艽汤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乃血弱不能养于筋。手足不能运。口强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荣也。

秦艽 石膏各二两 甘草炒 川芎 当归 芍药炒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炒 白芷 生地黄 熟地黄自制 白茯苓 白术各两 细辛半两

右每服一两。水煎。 阴甫。加生姜七片。 春夏。加知母一两。

省风汤 治中风口噤。口眼?斜。筋脉挛急。抽掣疼痛。风热痰实。

防风 南星生用各四两 半夏水浸洗生用 黄芩炒 甘草生用各二两

右每服五钱。水煎。

大八风汤方见后

烧竹沥法 用新竹截尺许。作两片。用两砖对立。竹仰砖上。中以火烧之。两头沥自出。取荆沥亦然。

乌药顺气散 治风气骨节疼痛。遍身顽麻。手足瘫痪。言语蹇涩。宜先痚气道。后随证投药。

麻黄去节 乌药 陈皮去白 川芎 白芷 桔梗 枳壳去穰麸炒 甘草炒各一两 乾姜炮半两 僵蚕炒一两

右每服五钱。姜水煎。 头痛。加葱白。 有汗。加薄荷。

八味顺气散

白术 白茯苓 青皮 白芏 陈皮炒 乌药 人参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每服五钱。水煎。

导痰汤

半夏 南星 茯苓 陈皮炒 枳实炒 甘草炒

右姜水煎服。

参苏饮 治痰积中脘。晕眩嘈杂。怔忡哕逆。或痰停关节。手足亸曳。口眼?斜。半身不遂。呕吐恶心。头疼发热。

人参 紫苏叶 半夏 茯苓 乾葛 前胡各三钱 甘草炙 木香 陈皮炒 枳壳制 桔梗各半两

右每服一两。姜水煎。 腹痛。加芍药。

附子理中汤 治中寒不语。四肢强直。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盼瞻。忽然晕倒。又马观文之内。厥逆恶寒腹痛。服此悉愈。方见十一卷第八论

牛黄清心丸方见后

秦艽升麻汤 治风寒客于手足阳明经。口眼?斜。恶见风寒。四肢拘急。其脉浮紧。

秦艽二钱 升麻 乾葛 甘草 芍药炒 人参各半两 防风 桂枝各三钱

右每剂一两。连须葱白二茎。水煎服。

犀角散 治肝脏中风。筋脉拘挛。手足不收。坐踞不得。胸背强直。胁肋胀满。面赤心烦。言语蹇涩。或风邪流注四肢。上攻头面作痛。口眼?斜。脚膝痛乏。

犀角屑二钱 石膏 羚羊角 羌活各一钱 人参 甘菊花 独活 黄芩炒 天麻 枳壳去穰麸炒 当归 黄耆 芎? 白术 酸枣仁炒 防风 白芷各五分 甘草五分

右水姜煎。

薏苡仁散 治肝脏中风。

薏苡仁 麻黄去节各一钱半 防风 附子炮去皮脐 柏子仁 川芎 桂心 枳壳麸炒 石膏 细辛 独活 羚羊角各一钱

右姜水煎服。

射干汤 治肝经受病。多汗恶风。善悲嗌乾。目下青黄。可治。急灸肝腧百壮。一黄一白。不可治。

射干 芍药各二钱半 薏苡仁三钱 桂心五分 牡蛎 石膏各二钱

右作一剂。水煎服。

茯神散 治同前。或四肢沉重。精神不安。或痰气不利。

茯神去木 羌活 麻黄去节 龙齿另研 赤芍药 甘草炙各一钱 蔓荆子 薏苡仁 麦门冬去心 人参去芦 防风去芦 犀角屑各二分

右水姜煎。

远志汤 治症同前。或偃卧不侧。闷乱冒绝。若唇色正赤。可治。灸心腧百壮。若青黄不定。面色目□亭目□亭战栗动者。不可治。

远志去心二钱半 人参 石葍蒲 羌活 细辛 麻黄去根各半两 赤芍药 白术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煎小麦汤调。日二服。

防风散 治脾脏中风。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能动。色微黄。不嗜食。舌强语涩。口?斜僻。肌肤不仁。腹膨心烦。翕翕发热。神思如醉。其脉浮缓。胸满痰涎。志意昏浊。

独活一钱半 防风 茯神去木 人参 附子炮去皮脐 前胡 沙参 半夏汤洗七次 黄耆炒 旋覆花 羚羊角镑末 甘草炙各一钱

右水姜煎。

白术汤 治症同前。或腹满身黄。呕吐酸水。急灸脾腧百壮。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口角两边黄者。可治。

白术 厚朴姜制 防风各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 橘红 白藓皮 五加皮各一钱

右水姜煎。

细辛散 治症同前。或肉热。肌肤淫淫如虫行。或汗大洩。皮肤不泽。唇鼻黄色。

细辛 白术 独活 附子炮去皮脐 肉桂 防风各一钱 厚朴姜制 麻黄枳实麸炒 甘草炒各一钱五分

右水煎。

防风麻黄散 治症同前。或志意恍惚。肢体沉重。

防风 麻黄去节 人参 川芎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 黄耆炒 赤茯苓 酸枣仁炒 白术 独活 桑白皮炒 羚羊角镑末各一钱 甘草炒五分

右水煎服。

五味子汤 治肺脏中风。胸满短气。冒闷汗出。嘘吸颤掉。声嘶体重。四肢痿弱。其脉浮。昼瘥夜甚。偃卧冒闷。其鼻两边。下至口。上至眉。其色白者。急灸肺腧百壮。若色黄。其肺伤而为血矣。撮空拈衣摸床者。必死。

五味子杵炒 杏仁炒去皮尖 桂心各一钱 防风去芦 甘草炒 赤芍药 川芎各二钱 川椒三分

右水煎服。

独活细辛散 治症同前。或头痛项强。背痛鼻乾。心闷语蹇。胸中少气。四肢疼痛。

独活 细辛 附子炮去皮脐 甘菊花 麻黄去芦 白芷 五味子杵炒 紫苑茸 赤茯苓 肉桂 白术 川芎 桑白皮 杏仁麸炒去皮 防风各一钱 甘草炙半钱

右水煎服。

独活散 治肾脏中风。腰疼不得俛仰。或偏枯耳鸣。语声浑浊。面色浮肿。骨节痠疼。精神昏愦。喜怒好忘。而肌色黧黑。身体沉重。发汗恶风。隐曲不利。或两脚冷痹。头昏耳聋。语音浑浊。宜用此。

独活 附子炮去皮脐 当归酒洗 防风 天麻 桂心各一钱 川芎 甘菊花 枳壳麸炒 山茱萸取肉 黄耆炒 丹参 牛膝酒浸 萆藌酒浸 甘草炙 细辛 菖蒲 白术各半钱

右水煎服。

萆藌散 治症同前。或脊骨促痛。不能行立。肌肤黑色。两胁赤黄如饼者。可治。急灸肾腧百壮。齿黄发槁。面如土色者。不可治。

萆藌酒浸 狗脊 杜仲炒去丝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何首乌 天雄去皮脐炮 泽泻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吴茱萸丸 治症同前。或恶风多汗。面色浮肿。腰膝疼痛。形色憔悴。

吴茱萸 细辛 白茯苓 独活 木香 山茱萸取肉 牛膝酒浸 石斛 萆藌酒浸各半两 附子炮去皮脐 芎?各二钱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盐汤下。日二服。

黄耆丸 治症同前。或麻痹肿痛。少气。肢体乏力。

黄耆炒 川椒炒 茴香炒 川乌头去皮脐 狼毒 防风 川练子肉 黑附子炮去皮脐白蒺藜炒 地龙去土炒 赤小豆各等分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酒下。日二服。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四物汤四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加味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四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理中汤方见二十卷第八论 清暑益气汤 十味香薷饮二方见本卷第三论 东垣清燥汤方见四卷第二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独参汤方见本卷第十三论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 苏合香丸方见后 羌活汤方见后 甘草附子汤方见后 平胃散方见十一卷第十八论妇人中风角弓反张方论第二

论曰。妇人气虚。风入诸阳之经。或产后血虚。汗出中风。体强口噤。腰背反张。名为发痉。因太阳经先伤风。复感寒而致。如发癵状。但脉沉迟弦细。无汗恶寒。名刚痉。有汗不恶寒。名柔痉。无汗者。葛根汤、小续命汤。有汗者。去麻黄。加葛根。

愚按仲景先生云。太阳病。发汗太多。致痉。风病下之则痉。三因方云。气血内虚。风寒湿热所中则痉。以风能散气。故有汗而不恶寒曰柔痉。寒能涩血。故无汗而恶寒曰刚痉。非专于风湿。因内虚发汗亡血。筋无所荣而然。乃虚象也。窃谓伤寒汗下过度。与产妇溃疡等病。及因克伐之剂。伤损气血而变。若金衰木旺。先用泻青丸。后用异功散。肾水虚。用六味丸。肝火旺。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四物汤。发热。用加味逍遥散。若木侮脾土。用补中益气。加芍药、山栀。脾经郁结。用加味归脾汤。脾土湿热。用大承气汤。大凡病后气血虚弱。用参术浓煎。佐以姜汁、竹沥。时时用之。如不应。用十全大补汤。更不应。急加附子。或用参附汤。缓则不救。仍与后治验参看。附治验

一妇人脾胃虚弱。忽痰壅气喘。头摇目劄。手扬足掷。难以候脉。视其面。黄中见青。此肝木乘脾土。用六君。加柴胡、升麻。治之而苏。更以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而痊。

葛根汤 治刚痉无汗恶风。

葛根一钱 麻黄去根节 僵蚕炒各三分 桂枝 粉草炒 芍药各五分 大枣三个

右水煎。出汗为度。凡产后麻黄宜斟酌用

附术汤 治手足逆冷。筋脉拘急。汗出项强。口噤痰涌。

附子炮 白术 独活各五分 川芎 肉桂各三分

右枣水煎服。

桂心白术汤 治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白术 桂心 附子炮 防风 川芎 甘草各等分

右每服五钱。姜枣水煎。

八物白术散 治阴痉手足厥冷。筋急脉拘而无汗者。

白术 麻黄去根节 茯苓 五味子杵炒 羌活各半两 附子炮 桂心各二钱 良姜一钱

右每服四钱。姜水煎。凡用麻黄宜斟酌不可过多附方

通关散 治卒然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药不得咽。

细辛 薄荷叶 牙皂角各等分

右为末。每用少许吹鼻内。候得喷嚏。随进汤药。

泻青丸方见二十四卷第三论 异功散方见二十三卷第三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加味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 补中益气汤 加味四物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加味逍遥散 十全大补汤 加味归脾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大承气汤方见后 参附汤方见十二卷第三论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夫中风口噤。乃体虚受风。入于颔颊。盖手三阳之经。结于颔颊。上夹于口。风邪乘之则筋挛。故牙关急而口噤也。

愚按、前症若风邪客于手足阳明经。口眼?斜。用秦艽升麻汤。若风热伤气。用省风汤。当与后方同用。附治验

一妇人因怒。经事淋沥。半月方竭。遇怒其经即至。甚则口噤筋挛。鼻衄头痛。痰痉搐搦。瞳子上视。此肝火炽甚。以小柴胡汤。加熟地黄、山栀、钩藤治之。后不复发。

一妇人素阴虚。患遍身搔痒。误服祛风之药。口噤抽搐。肝脉洪数。余曰。肝血为阴为水。肝气为阳为火。此乃肝经血虚火盛耳。宜助阴血抑肝火。用四物、麦门、五味、柴胡、山栀、生草。热搐顿止。又以八珍、黄耆、麦门、五味、钩藤、炙草。调理而痊。

天南星散 治中风口噤。四肢拘急。或痰气上壅。

天南星姜汁炒黄 白附子炮 黑附子炮 乌蛇肉酒炙 全蝎炒等分

右为末。每服半钱。姜汁、温酒调灌。

走马散 治中风口噤。四肢强直。

黑附子炮 天麻各半两 桂心 石膏 麻黄去根节 蝎梢炒 川乌炮去皮尖 南星炮各一钱麝香二分另研

右为末。每服三分。豆淋酒调灌。附方

秦艽升麻汤 省风汤二方见本卷第一论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 四物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八珍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妇人中风不语方论第四

巢氏云。脾脉络胃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若心脾受邪。则舌强不能言。然喉咙者。气之上下也。会厌者。声之户。舌者。声之机。唇者。声之扇。若风寒客于会厌。故卒然而喑。经云。醉卧当风。使人发喑。

愚按、前症若因痰迷心窍。当清心火。若因湿痰舌强。当清脾热。若因风热。牙关紧急。当清肝火。若因风痰塞喉。当导痰涎。若因虚火上炎。当壮水之主。若因气虚厥逆。当益火之源。若因肾虚舌喑而不语。当补肾气。附治验

一妇人因怒仆地。痰涌不语。灌牛黄清心丸。稍苏。用神仙解语丹。加山栀、柴胡、桔梗。渐愈。又用六君、柴胡、山栀、枳壳而痊。

一妇人忽然不语半年矣。诸药不应。两尺浮数。先用六味丸料。加肉桂。数剂稍愈。乃以地黄饮子。三十余剂而痊。男子多有此症。亦用此药治之。

神仙解语丹 治心脾受风。言语蹇涩。痰唾溢盛。

白附子炮 石菖蒲去毛 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十沸 天麻 全蝎 羌活 南星牛胆酿如无只炮各一两 木香半两

右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薄荷汤下。

防风汤

石斛一两半酒炒 生地黄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 丹参各一两一钱 防风 川芎 麦门冬去心 桂心 独活

右每服五钱。枣水煎。

竹沥汤 治风中肝脾。四肢不遂。舌强语滞。或痰涎上涌。

威灵仙 附子炮 苦梗 蔓荆子 防风 枳壳去穰麸炒 川芎 当归各等分

右每服四钱。姜水煎。入竹沥半盏。日四服。忌饮茶。

三黄独活汤 治中风手足拘挛。半身不遂。失音不语。

麻黄去根节 黄耆半两 黄芩七钱 独活一两

右每服四钱。水煎。取汗为效。

小省风汤 治中风瘫痪。口眼?斜。口噤不语。手足顽麻。

防风 南星汤泡各三两 甘草炙一两

右每服四钱。姜十片。水煎。

秦艽升麻汤方见本卷第一论

愈风汤 治诸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不能动履等症。

天麻 牛膝同酒浸 萆藌另研细 玄参各六两 杜仲七两 羌活十四两 当归 熟地黄自制生地黄各一斤 独活五两 肉桂三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常服五七十丸。病甚。至百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白汤下。

地黄饮子 治肾虚弱。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

熟地黄自制 巴戟去心 山茱萸去核 石斛 肉苁蓉酒浸焙 附子炮 五味子杵炒 白茯苓 石菖蒲 远志 桂心 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右每服三钱。入薄荷少许。姜枣水煎服。

牛黄清心丸 治诸风瘈痵。语言蹇涩。健忘恍惚。头目眩晕。胸中烦郁。痰蹇喘嗽。精神昏愦。或寻常风痰咳嗽。或伤寒阳症。汗下不解。发热烦渴。其效如神。

牛黄一两二钱 麝香 龙脑三味分研 羚羊角镑末各一两 当归酒洗 防风 黄芩 白芍药 麦门冬去心 白术各一两半 柴胡 桔梗 白茯苓 杏仁去皮尖 芎? 肉桂 大豆黄卷 阿胶各一两七钱 蒲黄 人参去芦神黡各二两半 雄黄另研八钱 甘草五两 白歛七钱半 乾姜七钱半 犀角镑末二两 金箔一千三百片内四百片为衣 乾山药七两 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烂成膏

右各另为末。炼蜜与枣膏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

苏合香丸 治气中。痰气上攻。牙关紧急。不省人事。或卒暴气逆心痛。鬼魅恶气。及一切气滞等症。

沉香 麝香 诃子肉 丁香 青木香 安息香 香附 荜拨 白术 白檀 薰陆香 苏合油 龙脑另研各一两 朱砂另研 乌犀角镑末

右为末。用安息香并炼蜜丸。桐子大。温水化服四丸。每两作十丸。熔黄蜡包裹为善。

青州白丸子 治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壅塞。手足顽麻。

半夏七两水洗过生用 川乌头半两去皮脐生用 南星二两生用 白附子二两生用

右为末。用绢袋盛之。水浸一日。如急用。以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丸。姜汤下。

瓜蒂散

瓜蒂二钱 赤小豆五分

右为末。每夜于鼻内口□畜之。取下黄水。内服凉剂。

六君子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风痹手足不随方论第五

夫妇人风痹。手足不随。或肌肤疼痛。或肢体麻木。盖诸阳之经。皆起于手足。循行肢体。因气虚风邪所客而为患也。

愚按、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前症若风邪淫旺。或怒动肝火。血燥筋挛。用加味逍遥散。脾肺气虚。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用三痹汤。若肾水亏损。不能滋养筋骨。或肝脾血虚。而筋痿痹。用六味丸。服燥药而筋挛者。用四物、生甘草。气血俱虚。用八珍汤。何医林集要等方。新刊丹溪心法附录云。若人大拇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内必有大风之症。宜先服八风汤、天麻丸、防风通圣散以预防之。殊不知河间云。风者病之末也。所以中风有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内中。亦非六淫风邪外袭。良由五志过极。心火炽盛。肾水虚衰。卒倒无知也。治当以固元气为要。若遽服八风等药。则反伤元气。适足以招风取中。仍参本卷首论主治。附治验

一妇人因怒。吐痰胸满。服二陈顺气化痰之剂。半身不遂。内热口乾。形气殊倦。余视之。乃肝火炽盛而侮脾土也。用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喜其慎疾。年余而愈。

一孀妇胸胁胀痛。内热晡热。月经不调。肢体痠麻。不时吐痰。或用清气化痰药。喉间不利。白带腹胀。又用清热理气药。胸膈不宽。肢体时麻。余曰。此本郁怒伤肝脾。前药伤甚耳。朝用归脾汤。以解郁结。生脾气。夕用加味逍遥散。以生肝血。清肝火。百余剂而愈。后因怒肢体复麻。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茯苓、半夏而痊。后复怒。病再作。月经如注。脉浮洪而数。此肝火伤脾。不能摄血所致也。用六君、芎、归、炮姜。一剂而血止。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茯苓、半夏。一剂而胃醒。更用归脾汤、逍遥散。调理而痊。

一妇人头晕吐痰。用化痰理气药。肢体或麻。服袪风化痰药。肢体常麻。手足或冷或热。此脾土虚而不能生肺金。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二十余剂。脾气渐复。诸症稍愈。更用加味逍遥散。三十余剂而愈。后因怒吐痰。自服清气化痰丸。饮食不进。吐痰甚多。胸胁胀满。余用六君子倍加参术。少加木香。数剂而安。

三痹汤 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等疾。

续断酒浸炒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 防风 桂心 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炒 黄耆炒 牛膝酒浸炒 甘草炒各五分 秦艽 生地黄 川芎 独活各三分

姜水煎服。

五痹汤 治风寒湿气。客留肌体。手足缓弱。麻痹不仁。

片姜黄 羌活 白术 防己各钱 甘草炙五分

右姜水煎服。

东垣羌活汤 治湿热身重。或眩晕麻木。小便赤涩。下部痿软。不能行履。

羌活 防风 柴胡各一钱 藁本 独活 茯苓 泽泻 猪苓 黄耆炒 甘草炙 陈皮 黄柏酒炒黑 黄连炒 苍术 升麻 川芎各五分

右水煎服。

甘草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不时抽痛。不能伸屈。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微肿痛。

甘草炙一两 附子一枚重一两三四钱方是炮去皮尖不真不效 白术炒一两 桂枝二两

右每服五钱。水煎。

八珍汤 治肝脾气血俱虚。不能养筋。以致筋挛骨痛。或不能行履。或发热晡热。寒热往来等症。

加味逍遥散 治肝经风热。血燥筋挛。肢体不遂。内热晡热等症。

归脾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六论 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 六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中风自汗方论第六

右方续命、排风、越痹等汤。皆用麻黄。取其发汗而散风邪也。然而无汗者为宜若自汗者用之。则津液转脱。反为大害。故仲景云。中风自汗。用桂枝汤。发搐。口眼瞤动。遍身出汗。用独活汤、续命煮散。以复荣卫而却风邪。

愚按、前症若腠理不固而自汗者。用桂枝汤。或防风白术牡砺汤。若过服风药而自汗者。用白术防风汤。若阳气虚弱而自汗者。用耆附汤。若兼盗汗。用补中益气汤送六味丸。如不应。用当归大黄汤。

独活汤 治风虚昏愦。手足瘈痵发热。及中风自汗等症。

独活 羌活 人参 防风 当归 细辛 茯神去木 半夏桂心 白薇 远志去心 菖蒲 川芎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续命煮散 治风气昏愦。四肢无力。口眼瞤动。或时搐搦。或津液不足。渴饮热汤。及产后中风自汗等症。

防风 独活 当归 人参 细辛 葛根 芍药炒 川芎 甘草炒 熟地黄自制 半夏 远志去心 荆芥穗各半两 桂心七钱半

右每服五七钱。姜水煎。汗不止。加牡砺粉五分。

防风白术牡砺散 治中风气虚。腠理不密。自汗不止等症。

白术炒 牡砺煅 防风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三钱。米饮下。日三服。如不止。服黄耆建中汤。附方

柴胡桂枝汤 治伤风发热自汗。或鼻鸣乾呕。或痰气上攻等症。

桂枝二钱 黄芩炒 人参 白芍药炒各钱半 甘草炙 半夏姜制 生姜各一钱 柴胡四钱 大枣二枚

右作一剂。水煎服。

白术防风汤 治服表药过多而自汗者。

白术炒 黄耆炒各二两 防风一两

右每服五七钱。水煎温服。术应倍之。

耆附汤方见十九卷第六论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当归六黄汤方见十九卷第六论妇人筋脉瘈痵方论第七新附

医学纲目云。瘈者筋脉急也。痵者筋脉缓也。急则引而缩。缓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痵。俗谓之发搐是也。凡癫癵、风痉、破伤风、三症。皆能瘈痵。但癫癵则仆地不省。风痉瘈痵、则角弓反张。破伤风瘈痵、则有疮口。窃谓瘈者。属肝经风热血燥。或肝火妄动。血伤痵者。属肝经血气不足。或肝火汗多亡血。以致手足伸缩不已。抽搐不利。若因风热血燥。用羚羊角散。加钩藤钩山栀。若肝火妄动。用加味四物汤。加钩藤钩、山栀。若肝经血气不足。用八诊汤加钩藤钩、山栀。若肝火亡血。用加味逍遥散。加钩藤钩、山栀。如不应。须用六味丸。以补肾水。生肝木为主。佐以前剂治之。若其脉长弦者。是肝之本脉也。则易治。其脉短涩者。是肺金克肝木也。则难治。其面色青中见黑者。是水生木也。当自愈。青中见白者。是金克木也。必难愈。附治验方药

一妇人素口苦。月经不调。或寒热。妊娠五月。两臂或拘急。或缓纵。此肝火伤血所致也。用四物加柴胡、山栀、丹皮、钩藤钩。治之而愈。

一妊妇因怒寒热。颈项动掉。四肢抽搐。此肝火血虚风热。用加味逍遥。加钩藤钩。数剂而痊。附方

羚羊角散方见十四卷第二论 加味四物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八珍汤 加味逍遥散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颤振方论第八新附

黄帝曰。人之颤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气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堕。筋脉懈堕。则行阴。用力不复故为颤。因其所在。补分肉间。医学纲目云。颤振与瘈痵相类。瘈痵则手足牵引。而或伸或屈。颤振则但颤动而不伸屈也。胃虚有痰。用参、术以补气。茯苓、半夏以行痰。如实热积滞。用张子和三法。

愚谓颤振者。掉眩也。易曰。鼓万物者。莫疾乎风。鼓之为言动也。大抵掉眩。乃风木之摇运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法若肝木实热。用泻青丸。肝木虚热。用六味丸。肺金克肝木。用泻白散。肝木虚弱。用逍遥散。加参、术、钩藤钩。脾血虚弱。用六君子。加芎、归、钩藤钩。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钩藤钩。若产后颤振。乃气血亏损。虚火益盛而生风也。切不可以风为论。必当大补。斯无误矣。附治验方药

一妇人性善怒发热。经水非过期。则不及。肢体倦怠。饮食少思而颤振。余以为脾气不足。肝经血少而火盛也。午前以调中益气汤。加茯苓、贝母送六味丸。午后以逍遥散送六味丸。两月余而愈。

一妇人身颤振。口妄言。诸药不效。余以为郁怒所致。询其故。盖为素嫌其夫。而仓怒久矣。投以小柴胡汤稍可。又用加味归脾汤而愈。附方

海藏愈风汤 治产后一切失血过多。及汗后中风搐搦。方见十九卷第十二论

交加散 治瘈痵。或颤振。或产后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当归 荆芥穗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少许。煎至七分。灌下咽。即有生理。

增损柴胡汤 治产后或经适断。致手足牵搐。咬牙昏冒异症。

柴胡八钱 黄芩炒四钱 半夏炮三钱 石膏四钱 知母二钱 黄耆炒五钱 甘草炙二钱

右为粗末。每服半两。姜五片。枣四枚。水煎温服。

本事青盐丸 治肝肾虚损。腰膝无力。颤振身□单曳。

茴香末三两 兔丝子末四两 乾山药末二两 青盐一两

右先将兔丝子洗净。无灰酒浸晒七日。冬天近火煨炙乾。另为细末。和匀。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酒或盐汤下。常服壮筋力。进饮食。一妇人素患足身□单曳。久服此药。履地如故。

本事星附散 治中风能言。而手足身□单曳。脉虚浮而数。

天南星 半夏二味薄切片姜汁浸透 黑附子 白附子炮 川乌炮 白僵蚕炒 没药 人参 白茯苓各等分

右为粗末。每服二钱。酒水各一盏。同煎至八分。去滓。热进三二服。汗出即瘥。在桐庐有患此症。用前药三服得汗。手足即能举物。

三因独活散 治气虚感风。或惊恐相乘。肝胆受邪。使上气不守正位。致头招摇。手足颤掉。渐成目昏。

独活 地骨皮 细辛 芎?菊花甘味者 防风去叉 甘草炙等分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煎取清汁六分。入竹沥少许。再煎一二沸。食后。温饮。日二服。

世传茯苓丸 治手臂抽牵。或战掉不能举物。服此药立愈。又治臂痛如神。方见后并注兼治之法。附方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加味归脾汤 逍遥散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妇人风寒臂痛方论第九

妇人臂痛。或筋脉挛急。遇寒则剧者。繇肝气虚弱。风寒客于经络。故其脉紧细。宜用柏子仁丸、舒筋汤。若臂痛而不能举。或痛无定处。此脾虚。邪气相搏。中脘伏痰。故其脉沉细如此。宜用茯苓丸控涎丹主之。

愚按、前症若肝血虚。用加味逍遥散。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血气俱虚。用八珍汤。风热血燥。用秦艽地黄汤。脾肾虚寒。用柏子仁丸。脾胃实热。用茯苓丸。水不能生木。用六味丸、逍遥散。怒动肝火。用小柴胡。加川芎、当归。眩晕晡热。用四物、柴、栀、丹皮。晡热月经不调。用加味逍遥散。食少体倦。无寐盗汗。用加味归脾汤。附治验

先太宜人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屈伸。口乾目赤。头眩痰壅。胸膈不利。小便赤短。夜间殊甚。遍身作痒如虫行。此属肝肾气虚而热也。用六味地黄丸料。加山栀、柴胡而愈。

柏子仁丸

柏子仁二两 熟地黄自制二两 茯苓 枳壳去穰麸炒 覆盆子炒 五味子杵妙 附子炮 石斛酒蒸炒 鹿茸酥炙 酸枣仁炒 桂心 沉香 黄耆各一两蜜水炙一方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舒筋汤 治风寒所伤。肩臂作痛。及腰下作痛。又名五痹汤。

片姜黄一钱 甘草炒 羌活各三分 白术 海桐皮 当归 赤芍药各五分

右水煎服。

茯苓丸 治脾气虚弱。痰邪相搏。停伏中脘。以致臂内筋脉挛急而痛。

茯苓二两 半夏姜制二两 枳壳半两制 风化朴硝一两

右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汤下。

控涎丹 凡人忽胸背手足头项腰胯牵痛不定。或头痛昏倦。痰唾稠粘。喉中锯声。手脚重痹。此痰涎伏于胸膈也。宜此治之。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真白芥子各等分炒

右为末。糊丸桐子大。临卧姜汤下五七丸。痰盛。服十丸。

白芥子散 治臂痛牵引背脾。或辍或作。繇荣卫循行失度。痰滞经络。或似瘫痪。

真白芥子 木鳖子各三两麸炒 没药另研 桂心 木香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

愚按、前三方脾气虚弱者。必佐以六君子汤。中气虚弱者。必佐以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必佐以八珍汤。脾气郁滞者。必佐以归脾汤。肝经怒气者。必佐以逍遥散。若专用前方治之。胃气益虚。病气益甚。不可不谨。

流气饮 治七情气滞。胸胁闷痞。咽喉不利。呕喘面浮。二便不调。或气攻肩背。胁肋作痛。或脚气喘急。腹胀便闭。元气充实者。宜用此药慎之。

紫苏叶 黄耆炒 青皮去白 当归 半夏姜制 乌药 芍药炒 茯苓 桔梗 防风各五钱 川芎 陈皮各七钱五分 枳实麸炒 木香二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 大腹子一两姜制

右每服半两。姜枣水煎服。

交加散方见前

四物汤 治血滞中风。血虚手足不遂。如臂痛。加红花煎。方见前

交加散。加木瓜、牛膝。治冷脾。肩臂作痛。即人参败毒和五积散。

乌药顺气散。加羌活、木瓜。治外邪气滞。筋骨作痛。或痰气不利。附方

秦艽地黄汤 治肝胆经风热血燥。肩臂疼痛。或筋脉引急。或时牵痛。其内症发热。或寒热晡热。月经不调或肢体酸痛等症。

秦艽 熟地黄自制 当归各一钱 川芎 芍药 牡丹 白术 茯苓各一钱半 钩藤钩一钱 柴胡 甘草炙各二分

水煎服。

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 加味归脾汤 八珍汤四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 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贼风偏枯方论第十

论曰。贼风偏枯。其状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作痛。经云。汗出偏枯。如树木一枝。津液不到则枯槁。被风所害。古人有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治法当用大八风汤、增损茵芋酒、续断汤以养其血。则风自袪矣。

愚按、医风先医血。此论得之。大抵此症。多因胎前产后。失于调养。以致精血乾涸。肝木枯槁。治法当滋其化源。考之生气通天论曰。风客注气。精乃亡。邪伤肝也。阴阳象大论曰。风气通于肝。风搏则热盛。热盛则水乾。水乾则气不荣。故精乃亡。此风病之所由作也。附治验

一妇人性善怒。常自汗。月经先期。余以为肝火血热。不信。乃泛用降火之剂。反致月经过期。复因劳怒。口噤呻吟。肢体不遂。六脉洪大。面目赤色。用八珍、麦门、五味、山栀、丹皮。数剂渐愈。兼用逍遥散、六味丸各三十余剂全愈。

大八风汤 治中风偏枯。失音不语。时复恍惚。或昏愦发热。

当归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 甘草炒 桂心 乾姜炮各二两 五味子杵炒 升麻各二两 川乌炮去皮尖 黄芩炒 芍药炒 独活 防风 川芎 麻黄去节 秦艽 石斛去根酒浸茯神去木 石膏 黄耆炒 紫苑各一两 大豆二两去皮尖

右每服五钱。水煎服。

续断汤

当归三两 陈皮 芍药炒 细辛各一两 生地黄二两 续断酒浸炒

右每服五七钱。水煎。脏寒下痢。加熟附子一两。

金生虎骨散 治半身不遂。肌肉乾瘦。忌用麻黄发汗。恐津液枯竭。惟当润筋养血消风。

当归二两 赤芍药 续断酒浸炒 白术 藁本 虎骨炙各五两 乌蛇肉炙半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酒调。骨痛。加生地一两。自利。加天雄半两。

虎胫骨酒 治中风偏枯。四肢不随。一切风痹。筋脉挛拳。

石斛 石楠叶 防风 虎胫骨炙当归 茵芋叶 杜仲炒 牛膝酒浸炒 续断酒浸炒 芎? 巴戟去心 狗脊各一两

右以绢囊盛药。用酒一斗。浸十日。每服一盏。温饮。附方

八珍汤 逍遥散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偏风口?方论第十一

论曰。偏风口?者。因体虚受风。而入足阳明胃经。盖足阳明之经。上夹于口。风乘之。其筯偏急故也。

愚按、前症当参本卷首论治之。附治验方药与前诸治验参看

一妇人怀抱郁结。筋挛骨痛。喉间似有一核。服乌药顺气等药。口眼歪斜。臂难伸举。痰涎愈多。内热晡热。食少体倦。余以为郁火伤脾。血燥生风。用加味归脾汤二十剂。形体渐健。饮食渐进。又用加味逍遥散十余剂。痰热少退。喉核少消。更用升阳益胃汤数剂。诸症渐愈。但臂不能伸。此肝经血少而筋挛耳。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肾水。生肝血而愈。附方

升阳益胃汤 治脾胃虚弱。肢体怠惰。或体重节痛。口舌乾渴。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饮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凄惨不乐。乃阳气不和也。

羌活 独活 防风各五钱 柴胡 白术 茯苓渴者不用 泽泻各三钱 人参 黄连炒 陈皮各四钱

右每服三五钱。姜枣水煎。早温服。如小便愈而病益加。是不宜利小便也。当少减茯苓、泽泻。

加味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怔忡惊悸方论第十二

夫心藏神。为诸脏之主。血气调和。则心神安静。若劳伤心血。外邪乘袭。则心神惊悸恍惚。忧惧不安。用排风汤治之。

愚按、丹溪先生云。惊悸者血虚。用朱砂安神丸。痰迷心窍。用定志丸。怔忡者。属火属痰。思虑便动者。属虚。时作时止者。火动也。假如病因惊而致。惊则神出其舍。痰乘而入矣。盖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由作也。治当调养心血。和平心气而已。金氏妇。暑月赴筵。因坐次失序。自愧成病。言语失伦。两脉弦数。余曰当补脾导痰清热。不信。以数巫者。喷水咒之而死。或谓病既无邪。以邪治之。何至于死。予曰。暑月赴筵。外受蒸热。辛辣适口。内伤郁热。而况旧有积痰。加之愧闷。其痰愈盛。又惊以法尺。益惊其神。而气血不宁。喷以法水。闭其肌肤。而汗不得泄。内燔则阴既消而阳不能独立。不死何待。故滑伯仁先生云。若胆气虚寒。用茯神汤。胆气实热。用酸枣仁丸。心气虚热。用定志膏、茯苓补心汤。心气实热。用朱砂安神丸、茯苓散。附治验方药附

文学归云桥内。月事不及期。忽崩血昏愦。发热不寐。或谓血热妄行。投以寒剂。益甚。或谓胎成受伤。投以止血。亦不效。余曰。此脾气虚弱。无以统摄故耳。法当补脾而血自止。用补中益气。加炮姜。不数剂而验。惟终夜少寐惊悸。别服八物汤。不效。余曰。杂矣。乃与归脾汤加炮姜。以补心脾。遂如初。

一妇人劳则心跳怔忡。寒热往来。用归脾汤为主。佐以八珍汤。诸症渐愈。又用加味逍遥散、宁志丸而安。后复作。服归脾定志二药即愈。

一妇人患惊悸怔忡。日晡发热。月经过期。饮食少思。用八珍汤。加远志、山药、酸枣仁。三十余剂。渐愈。佐以归脾汤全愈。后因劳发热。食少体倦。用补中益气汤。又因怒。适月经去血不止。前症复作。先以加味逍遥散。热退经止。又用养心汤。治之而痊。

一妇人惊悸怔忡无寐。自汗盗汗。饮食不甘。怠惰嗜卧。用归脾汤而愈。至年余。怀抱郁结。患前症。兼衄血便血。仍用前汤而愈。

茯神散 治五脏气血虚弱。惊悸怔忡。宜用此安神定志。

茯神去木 人参 龙齿方研 独活 酸枣仁炒各三钱 防风 远志去心 桂心 细辛 白薇炒各三钱 乾姜炮各三两

右为末。每服四五钱。水煎服。或蜜为丸服。

茯苓补心汤 治心气不足。善悲愁怒。衄血面黄。五心烦热。或咽喉痛。舌本作强。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炒各三两 紫石英煅 人参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麦门冬去心三两 赤小豆二十四粒

右水七升。煎二升半。分三服。

茯神汤 治胆气虚冷。头痛目眩。心神恐畏。不能独处。胸中烦闷。

茯神去木 酸枣仁炒 黄耆炒 柏子仁炒 白芍药炒 五味子杵炒各一两 桂心 熟地黄自制 人参 甘草炒各半两

右每服五钱。姜水煎。

酸枣仁丸 治胆气实热。不得睡卧。神思不安。惊悸怔忡。

茯神去木 酸枣仁炒 远志去心 柏子仁炒 防风各一两 枳壳麸炒 生地黄杵膏各半两 青竹茹二钱五分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滚汤下。

定志丸 治心神虚怯。所患同前。或语言鬼怪。喜笑惊悸。

人参 茯苓各一两五钱 菖蒲 远志去心各一两

右为末。蜜丸。如前服。

养心汤 治心血虚。惊悸怔忡不宁。或盗汗无寐。发热烦躁。

黄耆炒 白茯苓 茯神去木 半夏黡 当归酒拌 川芎各半两 辣桂去皮 柏子仁 酸枣仁炒 五味子杵炒 人参各三钱 甘草炙四钱

右每服三五钱。姜枣水煎。

朱砂安神丸 治心经血虚头晕。心神惊悸等症。

朱砂飞过五钱 黄连酒洗六钱 甘草炙五分 生地黄 当归各一钱五分

右为末。饭糊为丸。每服十五丸如一二服不应。当服归脾汤补之。

治要茯苓散 治心经实热。口乾烦渴。眠卧不安。或心神恍惚。

麦门冬 茯神各一两半 通草 升麻各一两二钱半赤石脂一两七钱五分 知母一两 大枣十二枚 紫苑 桂心各七钱五分 淡竹茹五钱

每服一两。水煎。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归脾汤 八珍汤 加味逍遥散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宁志丸方见后妇人失血心神不安方第十三原无论

窃谓前症若脾肝郁热。用加味逍遥散。脾肝郁结。用加味归脾汤。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脾肺虚弱。气血不足。用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痰气郁滞。用六君、桔梗、贝母。如不应。审系气虚。但补脾胃。如不应。用独参汤。如恶寒发热。属气血俱虚。内热晡热。属血虚。作渴面赤。是血脱烦躁。皆宜甘苦之剂。以补阳气而生阴血。经云。血脱补气。若用寒凉之剂以降火。则误矣。仍审所属之因而治之。

宁志膏 治失血心神不安。言语失常。不得安睡等症。

辰砂另研 酸枣仁炒 人参 白茯苓 琥珀另研各五分 滴乳香一钱研

右为末。每服一钱。煎枣汤。空心调下。附方

妙香散 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虚烦少睡。盗汗等症。

甘草炒五钱 远志去心炒一两 辰砂别研三钱 麝香二钱另研 人参五钱 山药姜汁炙一两 木香煨二钱五分 茯苓 茯神去木 黄耆各一两 桔梗五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

茯神汤方见前

温胆汤 治胆虚痰热。惊悸不眠。

半夏 枳实醋炒 竹茹各二两 陈皮 生姜四两 甘草炒三两

右每服一两。水煎。

半夏汤 治胆腑实热。精神恍惚。寒热泄泻。或寝汗憎风。善太息。

半夏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远志一钱 生地黄二钱 秫米一合 酸枣仁炒三钱 缩砂一钱五分

右长流水煎服。

独参汤 治元气虚弱。恶寒发热。或作渴烦躁。痰喘气促。或气虚卒中。不语口噤。或痰涎上涌。手足逆冷。或难产产后。不省喘急。用好人参二两。或三四两。炮姜五钱。一剂。水煎。徐徐服。盖人参性寒。故姜佐之。如不应。急加炮附子。

加味逍遥散 加味归脾汤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四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 补中益气汤 六君子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风邪颠狂方论第十四

妇人颠狂。繇血气虚而风邪所乘。若邪并于阴则发狂。邪并于阳则发颠。夫颠者卒发而意不乐。直视仆地。吐涌涎沫。口?目急。手足撩戾。无所知觉。良久而苏。狂者少卧不饥。自高贤。自辩智。自贵倨。妄笑歌乐。妄行不休。素问云。阳厥狂怒。饮以铁落。狂怒出于肝。肝属木。铁落金也。以金制木之意。

一妇人眼见鬼物。言语失当。循衣直视。或作心病治之。无效。投养正丹二服。煎乳香。送三生饮立愈。养正丹三生饮方见本卷第一论

愚按、前症刘宗厚先生云。有在母腹中受惊者。或有闻大惊而得者。盖惊则神不守舍。舍空则痰涎归之。或饮食失节。胃气有伤。痰停胸膈而作。当寻火寻痰固元气。若顽痰胶固上膈。必先用吐法。若在肠胃。亦须下之。窃谓此症若因元气虚弱。或痰盛发热等。皆是虚象。如慢惊症无风可袪。无痰可逐。但补脾胃。生气健旺。神智自清。痰涎自化。若误用辛散袪逐脑麝之剂。必为败症。附治验

一妇人素清苦。因惊而癫。或用风痰等药。愈甚。余用参、耆、归、术浓煎。佐以姜汁、竹沥三斤余。方愈。仍参十八十九卷狂言谵语乍见鬼神方

防风茯神散 治风颠啼泣歌笑。或心神恐惧。或语言失常。

防风 茯神去木 独活 人参远志去心 龙齿 菖蒲去毛 石膏 牡蛎煅各一两 秦艽 禹余粮煅 桂心各五钱 甘草炒三分 蛇蜕一条炙

右每服五钱。水煎服。

排风汤

牛黄清心丸 治诸风缓纵不随。言语蹇涩。痰涎壅盛。怔忡健忘。或发癫狂。二方见本卷首论妇人飞尸血厥方论第十五

夫飞尸者。游走皮肤。穿行脏腑。每发刺痛。变作无常。遁尸者。附骨入肉。攻通血脉。见尸丧。闻哀哭便发。风尸者。淫濯四肢。痛而昏沉。得风雪便作。沉尸者。缠骨结脏。内肿心胁。发而绞通。遇寒冷便作。注尸者。举身沉重。精神错杂。时觉昏愦。每至节气便作。并宜苏合香丸治之。

愚按、丹溪云。凡人忽手足逆冷。肌肤起如米粒。头面青黑。精神恍惚。或错言妄误。或牙关紧急。或昏寐仆倒。吊死问丧。入庙登墓。多有此病。先以苏合香丸灌之。次服调气散、平胃散。玉机微义云。卒厥飞尸。客忤鬼击口噤。用麻黄汤。寒厥表热里寒。则下利清谷。食入则吐。脉沉。手足冷。用四逆汤。热厥腹满。身重难转。面垢。谵语。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沉滑。用白虎汤。若人身忽然不动。目闭口噤。恶闻声音。眩冒。顷时方寤。此繇出汗过多。气并于血。阳独上而不下。气壅塞而不行耳。气过血还。阴阳复通。移时方寤。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宜服白薇汤、仓公散。附治验

锦衣杨永兴。举家避眚。有仆沉醉失避者。既而神思昏昧。遍身青伤。各煎金银藤汤灌之。即愈。

一妇人忽昏愦发谵语。自云为前谋赖某人银两。某神责我。将你起解。往城隍理问。两脚踝膝臀处皆青肿。痛不可忍。口称苦楚。次日方苏。痛尚不止。用金银藤两许。水煎服即愈。

一妇人入古墓。患前症以紫金锭灌之即苏。通政余子华。太常汪用之。皆因往吊。而卒死丧家。想即是症。

苏合香丸方见本卷第四论

白薇汤

白薇 当归各一两 人参 甘草一钱

右每服五钱。水煎。

仓公散 治卒中鬼击。心腹如刺。下血不省。及卧魇啮脚指不觉。并诸毒等症。

皂荚 黎芦 雄黄研 矾石煅研各等分

右每用少许。吹入鼻中。未嚏再吹。以得嚏为度。

内鼻散 治尸厥脉动。静而若死。用石菖蒲末。吹鼻中。仍以桂尖安于舌上。苏合香丸亦可

硫黄散 治尸厥不省。四肢逆冷。腹中如雷鸣。或痰气不降。

焰硝半两 硫黄一两各另为细末

右每服三分。酒调灌之。良久。再服即苏。附方

麻黄汤 治寒厥或伤寒。恶风发热。身疼无汗者。

麻黄六钱 桂枝四钱 甘草炙二钱 杏仁二十枚炒

右作一剂。水煎服。

调气散 治气厥不省。或痰气上壅。及治气滞胸膈不利。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钱 藿香 甘草炙各六钱 砂仁四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下。

四逆汤 白虎汤二方见七卷第二论

神仙追毒丸又名紫金锭又名太乙丹又名神仙解毒万病丸 能解一切毒。或狐狸、莽草、毒菌、河鲀、疫死、牛马肉毒。或蛇犬恶虫所伤。及鬼怪恶疮等毒。或二广断肠草蛇毒化菌等毒。

文蛤即五倍子捶破洗焙为末三两 山茨菰去皮净末二两 麝香二钱另研 千金子一名续随子去壳研去油一两 红牙大戟去芦蒂为末一两半

右用糯米浓饮。和作四十粒。用井华水。或薄奇汤磨服。利一两次。用粥止之。修合须端午、七夕、重阳。或天德、月德日。于净室焚香修制。效验不能具述。宜珍藏之。凡人居家出入。不可无此药。岭外有妇。与旅合阴以定年。药置食中。且戒之曰。子几时来。果从其言。彼复以药解之。可无恙。若过期不往。必死。若遇此毒。及前一应诸毒。服前药一粒。或吐或下即愈。昔有女子劳瘵。为尸虫所噬。磨服一粒。吐下小虫。更服苏合香丸。遂愈。若菌蕈、菰子、砒石。时行瘟疫。山岚瘴气。自缢溺水。打折伤死。瘀血内滞。心头微温。用姜汤磨灌一粒可苏。其急喉闭。缠喉风。脾肿赤眼。痈疽发背诸疮。汤火所伤。用东流水磨涂并服。颠邪鬼气鬼胎。暖酒磨服。余谓喉闭以下诸症。果能灼见。形病俱实。乃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