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国学名著>石洲诗话>卷一

《石洲诗话》卷一清 · 翁方纲

入唐之初,永兴、钜鹿并起,而钜鹿骨气尤高。

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然非入唐之正脉。

刘汝州希夷诗,格虽不高,而神情清郁,亦自奇才。

李巨山《汾阴行》末四句,明皇闻而掩泣,曰:“李峤真才子也。”此事互见《明皇传信记》及郑《津阳门诗》注,而一以为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登而歌之;一以为过剑阁下望山川,忽忆《水调辞》。二条小异。○汉武《秋风辞》,此结四句脱胎所自也。用其意而不用其词,特为妙丽。至老杜《陂行》竟用其辞而并不相犯,乃尤妙也。此即词场祖述,可觇古人之变化。

李巨山咏物百二十首,虽极工巧,而声律时有未调,犹带齐、梁遗习,未可遽以唐人试帖例视。

薛少保“驱车越陕郊”一篇,即杜诗所谓“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者也。“古风”,盖指拟古咏怀之体。今观此诗,依然阮公遗意也。可见唐初诸公原有此一种,直到陈拾踪乃独用此格,直接古调耳。此可见少陵之於唐贤,处处寻求古人门户。

诗有可以不必分古今体者,如《刘生》、《骢马》、《芳树》、《上之回》等题,後人即以平仄黏联之体为之,岂应别作律诗乎?在初唐人,则平仄又未尽黏联者,尤可以不必分也。

伯玉《感遇》诗“朝发宜都渚”一章,乃正合古乐府《巫山高》之本旨。後人作《巫山高》诗,皆不如此。

唐初群雅竞奏,然尚沿六代馀波。独至陈伯玉,聿兀英奇,风骨峻上,盖其诣力毕见於《与东方左史》一书。

伯玉《岘山怀古》云:“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感遇》诸作,亦多慨慕古圣贤语。杜公《陈拾遗故宅》诗云:“位下何足伤,所贵者圣贤。”正谓此也。今之解杜者,乃谓以“圣贤”指伯玉,或又怪“圣贤”字太过,何欤?

杜必简於初唐流丽中,别具沉挚,此家学所由启也。

沈□卿《龙池篇》,大而拙,其势开启三唐,而非七律之尽善者。“卢家少妇”一篇,斯其佳作。

沈、宋律句匀整,格目不高。杼山目以“射雕手”,当指字句精巧胜人耳。

沈、宋应制诸作,精丽不待言,而尤在运以流宕之气。此元自六朝风度变来,所以非後来试帖所能几及也。

卢鸿一《嵩山十志》诗,似是《骚》裔,而去《骚》却远,此不过自其而已。

张燕公“秋风树不静,君子叹何深”,即杜之“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所本也;“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即“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所本也。杜於唐初前哲,大都揽其菁英,不独原本家学。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後,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

明顺德薛冈生序南海陈乔生诗,谓“粤中自孙典籍以降,代有哲匠,未改曲江流风,庶几才术化为性情,无愧作者。”然有明一代,岭南作者虽众,而性情才气,自成一格,谓其仰企曲江则可,谓曲江仅开粤中流风则不然也。曲江在唐初,浑然复古,不得以方隅论。

近时粤中所刻曲江公集,颇未精校,即如开卷载苏子瞻一诗,其词之俚,不知出谁附会。其《金鉴录》之伪,则阮亭《皇华记闻》已辨之。

王尉湾诗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殷谓“诗人已来,少有此句。”至其《终南山》一篇,亦自超隽,非复唐初诸公平迤之制。

崔侍郎《白鹿观》诗“捧药芝童下,焚香桂女留”,即杜《金华观》诗“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所来也。“芝童”、“桂女”,“仙人”、“玉女”,皆以仙灵之类为辞,不必确有所指。近时解杜者,颇穿凿可笑。

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举唐初以来诸人笔虚笔实,一洗而空之,真一快也。

崔司勋票疾,有似侠客一流。

崔司马国辅诗,最有古意。如“怅矣秋风时,余临石头濑”,更何必以工於发端目古人乎?

齐、梁遗音在唐初者,长篇则烦而易滥,短篇则婉而多风,如崔国辅五言小乐府是也。

崔司马乐府,殷以为“古人不及”,然“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不如“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不如“画眉犹未竟,魏帝使人催”也。其故以公言诠。○“故侵珠履迹”二句,阮亭以为直用庾诗,然视庾尤巧矣。

盛唐之初,若独孤常州及薛侍郎据,皆遒劲雄浑,少陵之嚆矢也。侍郎曾与少陵同登慈恩寺塔,今其诗不传。○丘庶子为、祖员外咏,则右丞之先声也。

右丞五言,神超象外,不必言矣。至如“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未尝不取乐府语以见意也。岂独唐子西《语录》始以乐府取给诗材乎?

今之选右丞五古,必取“下马饮君酒”一篇,七古则必取“终南有茅屋”一篇,大约皆自李沧溟启之。此元遗山所谓“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者也。

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固不必言矣。然此题咏者,唐、宋诸贤略有不同,右丞及韩文公、刘宾客之作,则直谓成仙;而苏文忠之论,则以为是其子孙,非即避秦之人至晋尚在也。此说似近理。盖唐人之诗,但取兴象超妙,至後人乃益研核情事耳。不必以此为分别也。王荆公诗亦如苏说。而崇宁中汪彦章藻一诗亦佳,乃曰“花下山川长一身”,则亦以为避秦人得仙也。○刘宾客之作,虽自有寄托,然逊诸公诗多矣。郭茂倩并取入《乐府》,似未当。

昔人称李嘉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右丞加“漠漠”、“阴阴”字,精彩数倍。此说阮亭先生以为梦呓。盖李嘉中唐时人,右丞何由预知,而加以“漠漠”、“阴阴”耶?此大可笑者也。然右丞此句,精神全在“漠漠”、“阴阴”字上,不得以前说之谬而概斥之。

岑嘉州诗“忽思湘川老,欲访□中君”,此乃後人用□中君之所本也,与《九歌》原旨不同。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风会所感,豪杰挺生,遂不得不变出杜公矣。

高常侍与岑嘉州不同,锺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李东川《王母歌》云:“若能炼魄去三尸,後当见我天皇所。”此二语前人已言其寓意。然篇中“复道歌钟杳将暮,深宫桃李飞成雪”二句,复不让少陵《丽人行》“杨花”、“青鸟”一联也。东川句法之妙,在高、岑二家上。

高之浑厚,岑之奇峭,虽各自成家,然俱在少陵笼罩之中。至李东川,则不尽尔也。学者欲从精密中推宕伸缩,其必问津於东川乎?

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徒以李沧溟揣摹格调,几嫌太熟。然东川之妙,自非沧溟所能袭也。

古人唱和,自成感激。若《早朝大明宫》之作,并出壮丽;《慈恩寺塔》之咏,并见雄宕,率由兴象互相感发。至於裴蜀州之才诣,未遽齐武右丞;而辋川唱和之作,超诣不减于王。此亦可见。

龙标精深可敌李东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间,徐迪功尚与李、何鼎峙,则有唐开、宝诸公,李太、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谁与归!○司空表圣之论曰:“杰出於江宁,宏肆於李、杜。”信古人不我欺也。

常建《第三峰》诗:“愿与黄麒麟,欲飞而莫从。”此亦是顺口急气之故。可以取证欧公《菱溪大石》诗。○常较王、孟诸公,颇有急疾之意,此所以为飞仙也。又多仙气语。

储侍御《张谷田舍》诗:“确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虽只小小格致,然此等诗,却是谁诗本色。窃谓一人自有一人神理,须略存其本相,不必尽以一概论也。阮亭《三昧》之旨,则以盛唐诸家,全入一片空澄澹泞中,而诸家各指其所之之处,转有不暇深究者。学人固当善会先生之意,而亦要细观古人之分寸,乃为两得耳。

常尉以玄妙得之,储侍御以浅淡得之。储近王,常近孟,而常胜於储多矣。

元次山《别何员外》诗结句:“不然且相送,醉欢於坐隅”,与韩文公《送王含序》结句同旨,而韩尤妙矣。次山称文章之弊,烦杂过多,欲变淫靡,以系风雅。然其诗朴拙处过甚。此乃棘子成疾周末文胜,等虎、豹、犬、羊为一享者也。天宝、至德之际,若哲相望,似未可尽以文胜抹之。君家遗山所云:“风□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未必次山之诗,遂为有唐风雅正宗也。独其诗序,则稍有致。○观《箧中集》所录,其意以枯淡为高,如以孟东野诗投之,想必惬意也。

盛唐诸公之妙,自在气体醇厚,兴象超远。然但讲格调,则必以临摹之句为主,无惑乎一为李、何,再为王、李矣。愚意拈出龙标、东川,正不在乎格调耳。

渔洋先生云:“李诗有古调,有唐调,当分别观之。”所录止《古风》二十八首,盖以为此皆古调也。然此内如“秦皇扫六合”、“天津三月时”、“郑客西入关”诸篇,皆出没纵横,非斤斤於践迹者。即此可悟古调不在规摹字句,如後人之貌为《选》体,拘拘如临贴者。所谓古者,乃不古耳。

子昂、太白,盖皆疾梁、陈之艳薄,而思复古道者。然子昂以精深复古,太白以豪放复古。必如此,乃能复古耳。若其摹於形迹以求合,奚足言复古乎?

渔洋云:“韩、苏七言诗,学《急就篇》句法如‘鸦鸱鹰矢鹄’,‘骓丕る骆骊骝原’等句。近又得五言数语,韩诗‘蚌螺鱼鳖’,卢仝‘鳗鲇鲤酋’云云。然此种句法,间作七言可耳;五言即非所宜,解人当自知之。”盖渔洋先生所谓五古者,专指《唐贤三昧》一种淡远之体而言;此体幽闲贞静,何可杂以急管繁弦?他日先生又谓“东坡效韦苏州之作,是《生查子》词”者,即此旨也。至於五言诗,则初不限以一例。先生又尝云:“感兴宜阮、陈,山水宜王、韦,铺张叙述宜老杜。”若是则格由意生,自当句由格生也。如太白云:“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若以“十二楼五城”之句入韦苏州诗中,岂不可怪哉?不必至昌黎、玉川方为尽变也。

魏程晓诗:“今世衤能衤戴子,触热到人家。”字书:“衤能衤戴,不晓事也,音耐戴。”而太白诗云:“五月造我语,知非亻台亻疑人。”字书:“亻台,夷在切,痴貌。亻疑,海爱切。亻台亻疑,痴貌。”“亻台”字下又注云:“又他代切。亻台亻疑,痴貌。”按“亻台亻疑”音义并与“衤能衤戴”相似,太白诗当即用程诗也。然“亻台”字恐不当与“亻疑”字相连,此是字书因“亻台”误“亻台”耳。

敖器之评太白,谓“如刘安鸡犬,遗响白□,其归存,无定处”。愚谓须知太白又自有十分着实处耳,然器之语自妙。

太白咏古诸作,各有奇思。沧溟只取《怀张子房》一篇,乃仅以“岂曰非智勇”、“怀古钦英风”等句,得赞叹之旨乎?此可谓仅拾糟粕者也。○入手“虎啸”二字,空中发越,不知其势到何等矣,乃却以“未”字缩住;下三句又皆实事,无一字装他门面;及至说破“报韩”,又用“虽”字一勒,真乃逼到无可奈何,然後发泄出“天地皆振动”五个字来,所以其声大而远也。不然,而但讲虚赞空喝,如“怀古钦英风”之类,使後人为之,尚不值钱,而况在太白乎?

太白《远别离》一篇,极尽迷离,不独以玄、肃父子事难显言;盖诗家变幻至此,若一说煞,反无归着处也。惟其极尽迷离,乃即其归着处。○“绿□”谓竹。

太白《秋思》云:“海上碧□断,单于秋色来。”“单于”当指台。

太白云:“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少陵云:“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此等句皆与手会,无意相合,固不必谓相为倚傍,亦不容区分优劣也。

太白五律之妙,总是一气不断,自然入化,所以为难能。苏长公“横翠峨嵋”一联,前人比于杜陵《峡中览物》之句。然太白作《上皇西巡南京歌》云:“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则更大不可及矣。○《西巡》之歌,殊于风雅之旨不类。安、史之乱,岂得云“轻拂边尘”?不观杜公直书“仙仗离丹极,妖星照玉除”乎?甚且铺张蜀中浓丽,尤为非体。若反言之则不必,若正言之则不宜,即不作能《北征》之篇,亦何必有《西巡》之颂也。此事在唐,自非细故,而李、杜二家为有唐一代诗人冠冕,若此之类,何以立诗教乎?

大,可为也;化,不可为也。其李诗之谓乎?太白之论曰:“寄兴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若斯以谈,将类于襄阳公以简远为旨乎!而又不然。盖太白在唐人中,别有举头天外之意,至於七言,则更迷离浑化,不可思议,以此为寄兴深微,非大而化者,其乌乎能之!所谓七言之靡,殆专指七律言耳,故其七律不工。

《李诗补注》一书,颇未修整。即如“中间小谢又清发”,乃以惠连作注,竟若不知题为“宣城谢胱楼”者。此犹苏诗之王注,未经淘洗故耳。如有识力者取而删补订正之,亦快事也。

元相作《杜公墓系》有“铺陈”、“排比”,“藩翰”、“堂奥”之说,盖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之中,有“藩篱”焉,有“堂奥”焉。语本极明。至元遗山作《论诗绝句》,乃曰:“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则以为非特“堂奥”,即“藩翰”亦不止此。所谓“连城璧”者,盖即《杜诗学》所谓参苓、桂术、君臣、佐使之说,是固然矣。然而微之之论,有未可厚非者。诗家之难,转不难於妙悟,而实难於“铺陈终始,排比声律”,此非有兼人之力,万夫之勇者,弗能当也。但元、白以下,何尝非“铺陈”、“排比”!而杜公所以为高曾规矩者,又别有在耳。此仍是妙悟之说也。遗山之妙悟,不减杜、苏,而所作或转未能肩视元、白,则“铺陈”、“排比”之论,未易轻视矣。即如白之《和梦游春》五言长篇以及《游悟真寺》等作,皆尺土寸木,经营缔构而为之,初不学开、宝诸公之妙悟也。看之似平易,而为之实艰难。元、白之“铺陈”、“排比”,尚不可跻攀若此,而况杜之“铺陈”、“排比”乎?微之之语,乃真阅历之言也。自司空表圣造《二十四品》,抉尽秘妙,直以元、白为屠沽之辈。渔洋先生韪之,每戒後贤勿轻看《长庆集》。盖渔洋之教人,以妙悟为主者,故其言如此。当时宣城施氏已有顿、渐二义之论,韩文公所谓“及之而後知,履之而後难”耳。

《墓系》又举“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拾选练,取三百篇。至子美之作,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此亦究极波澜之言。竹先生有言:“《王制》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得列于《诗者》,仅十有一而已。殆所操类邻国之音,所沿者前人体制,则胶固不知变,变而不能成方。司马迁谓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去其重复。信矣!圣人固未尝尽以少为贵,顾其多者,篇体何如耳!”然渔洋先生谓“少陵晚年五律,後半往往重复”,《墓系》所举,则但以诸大篇全局论之。南宋金华杜仲高游读杜诗,有“仲尼不容删”之句,可作此注脚。

自初唐至开、宝诸公,非无古调。但诸家既自为体段,而绍古之作,遂特自成家,如射洪、曲江是也。独至杜公,乃以绍古之绪,杂入随常守酢布置中,吞吐万古,沐浴百宝,竟莫测其端倪所在。

《奉先咏怀》一篇,《羌村》三篇,皆与《北征》相为表里。此自《周雅》降风以後,所未有也。迹熄《诗》亡,所以有《春秋》之作。若《诗》不亡,则圣人何为独忧耶?李唐之代,乃有如此大制作,可以直接《六经》矣。○沧溟首先选次唐时,而此等皆所不取,乃独取《玉华宫》一篇,盖以“万籁笙竽”,“秋色潇洒”,为便於掇拾装门面耳。

《垂老别》一首,“土门壁甚坚”二句,接上“加餐”,通是述其老妻代虑之词;“势异邺城下”以下,则行者答慰其妻也。注家多未之及。

《羌村》第一首,“归客千里至”五字,乃“鸟雀噪”之语,下转入妻子,方为警动。鸟雀知远人之来,而妻子转若出自不意者,妙绝!妙绝!若直作少陵自说千里归家,不特本句太实太直,而下文亦都Τ紧无复伸缩之理矣。此等处最是诗家关捩,而评杜者皆未及。○苏诗“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下七字即塔铃之语也。乃少陵已先有之。

《四松诗》:“得吝千叶黄”,“吝”与忄吝同,亦悭惜之意。“得吝”者,不得吝也。或作“得愧”,非。○“足以送老姿”,亦钱刻之讹耳,本作“足为送老资”,讹二字,即讲不通矣。钱本之谬,类如此。他如“雨声先以风”,“以”讹“已”《种莴苣》;“杜曲换耆旧”,“换”讹“晚”《壮游》;“实唯亲弟昆”,“实”讹“督”《别李义》;“汨吾隘世网”,“汨”讹“洎”《望岳》;“□雷屯不足”,“屯”讹“此”《三观水涨》之类,实不可枚举。

杜之魄力声音,皆万古所不再有。其魄力既大,故能於正位卓立铺写,而愈觉其超出;其声音既大,故能於寻常言语,皆作金钟大镛之响。此皆後人之必不能学,必不可学者。苟不揣分量;而妄思攀援,未有不颠踬者也。

杜五言古诗,活於大谢,深於鲍照,盖尽有建安、黄初之实际,而并有王、孟诸公之虚神,不可执一以观之。

渔洋以五平、五仄体,近於游戏,此特指有心为之者言。若杜之“凌晨过骊山,御榻在ゃや”,“忧端齐终南,Е洞不可掇”,“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鸱枭鸣黄桑,野鼠拱乱穴”,“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至于“山形藏堂皇,壁色立积铁”,于五平五仄之中,出以垒韵,并属天成,非关游戏也。

“乃是蒲城鬼神入”,阮亭抹之,岂虞其戆耶?然妙处固到极顶,看其上下衔接,是何等神理!不以阮亭之抹而稍减也。昔太仓王宫詹原祁尝自言作画“使笔如金刚杵”,此可以参杜诗。○阮亭先生意在轻行浮弹,不着边际,见地自高。此所谓言各有当也。即如欧公《明妃曲》後篇,阮亭亦尝讥之,而其妙自不可及。

歌屈铁回枝之双松,故以“直”为出路。而说者乃以直难画,谓少陵以此戏之,不亦异乎?

杜公《相从歌》“铜盘烧蜡光吐日”一句,苏长公因之作《日喻》,古人文章善于脱化如此。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一篇,前云“蹴踏长楸”,後言“腾骧磊落”,而中间特着“顾视清高气深稳”一句,此则矜重顿挫,相马入微,所以苦心莫识,寥寥今古,仅得一支遁、一韦讽耳。韦讽只是借作影子,亦非仅仅此人眼力足配道林也。此一段全属自喻,故不觉因而自慨,想到《三大礼》献赋时矣。末段微引“翠华”,并非寻路作收,此乃正完得“可怜”三字神理耳。

杜《古柏行》中间虽有“忆昨”一折,然“落落盘踞”以下,只是浑浑就古柏唱叹。朱注分“上二句咏成都之柏,此二句咏夔府之柏”,殊可不必。要知此等处,不须十分板划也。东坡和张耒《高丽松扇》诗:“可怜堂上十八公,老死不入明光宫。万牛不来难自献,裁作团团手中扇”。“万牛”句可作《古柏行》“谁能送”三字注脚。又东坡《木山》诗:“木生不愿回万牛,愿终天年仆沙洲。”即从“不露文章”意脱化而出。古人之善用事如此。

唐之八分,自开元时已多趋肥硕。李潮于尔时,笔法能步武李、蔡。故《八分小篆歌》谓“书贵瘦硬”,而以《峄山》传刻之肥本反形之;及後又回绕八分,乃却以“肉”字显出之。至苏文忠作《墨妙亭诗》,则因亭中石刻,自秦篆《峄山》、褚摹《兰亭》以迨颜、徐诸人,家数既多,体格不一,所云“短长肥瘦”,“玉环飞燕”,特总统隐括之词,故借杜诗语侧入,以见笔锋耳。此所谓言各有当,不得因此二诗,而区别论书之旨,以为杜、苏殊嗜也。○《苕溪渔隐丛话》云:“唐初书得晋、宋之风,故以劲健相尚,褚、薛尤极瘦硬。开元、天宝以後,变为肥厚,至苏灵芝辈,几於重浊。杜诗云云,虽为篆而发,亦似有激於当时也。”此论与鄙意相合。

汉人分隶古劲,至唐以後,乃渐以流丽胜。此诗之所谓“不流宕”者,不独对草书言之也。渔洋论此歌有败笔,不知指何句而言。盖渔洋论诗,以格调撑架为主,所以独喜昌黎《石鼓歌》也。《石鼓歌》固卓然大篇,然较之此歌,则杜有停蓄抽放,而韩稍直下矣。但谓昌黎《石鼓歌》学杜此篇,则亦不然,韩又自有妙处。

杜公以“取乐喧呼”之重浊字眼放入“三更风起寒浪涌”之下,其手腕有万钧之力。如“取乐”之字眼抛出,如蜻蜓点水,一毫不觉其滞实,此谁能之!而後人不知,一味填实,即如作游宴诗,将“取乐”一种字眼放入,有不令人闻而呕哕者乎?○渠偏不怕,而下文又以“欢会”字放入。今人不知杜公有多大喉咙,而以为我辈亦可如此,所以纷如乱丝也。

《陪姚通泉宴东山》一首,即《陂行》也。更不用“湘妃汉女”等迷离之幻字,而直用真景,则晚年之境更大也。

《朱凤行》:“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尽,即忍切。《曲礼》:“虚会尽後,食坐尽前。”《左传》:“公子商人尽其家贷于公”,即此“尽”字也,犹尽教之尽。《白黑二鹰》诗:“雪飞玉立尽清秋”之“尽”亦同此。又刘梦得“且尽姜芽敛手徒”,李义山“绿杨枝外尽汀洲”,亦皆此“尽”字。

杜五律亦有唐调,有杜调,不妨分看之,不妨合看之。如欲导上下之脉,溯初、盛、中之源流,则其一种唐调之作,自不可少。且如五古内《赠卫八处士》之类,何尝非《选》调?亦不可但以杜法概乙之也。此如右军临锺太傅《丙舍》、《力命》诸帖,未尝不借以发右军之妙处耳。

窃谓“花柳更无私”,却不如“欣欣物自私”更为化工之笔,愿与解人质之。

杜五律《所思》一首,当是与“地下苏司业”一首同时而作,末句“无计龙泉”,指苏也。解此方觉第六句顿挫之妙。“徒劳望牛斗”,乃倒因下句生耳。解者或以此二句仍作怀郑,则不通矣。

杜五律《洞房》诸作、七律《秋兴》诸作,皆一气喷洒而出,风涌泉流,万象吞吐,故转有不避重复之处。其他诸什,大都类此。其巨细精粗,远近出入,各自争量分寸之间,不必以略复为疑也。七律到後来,实无可以变化处,不得不参以拗体。五律地窄,则不能也。此等处,微茫之至。

《赠张》诗:“无复随高凤”。盖因上数联叙张之宠遇,不啻朝阳羽,故此句落到自己,言不克追随也。刘会孟谓用古人姓名,钱笺驳之,良是。但“高凤”二字如此用,则另当记出。

《谒先主庙》一首,只“杂耕”二句跟上“仗老臣”来,指武侯说,其馀俱与武侯无涉。而说者必牵武侯,所以“关张”、“耿邓”句不可通也。钱笺以为公自叙,是矣。而亦不免黏着武侯,何也?近又有查初白评本,谓“孰与”四句,应移至“事醉辛”之下,此尤谬矣。○“乘时”、“应天”皆指先主,所谓“有王者兴,必有名世”也。“事酸辛”则正接下“歇”字,所谓“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也。刘梦得《蜀先主庙》诗:“得相能开国”五字,可作此篇注脚。

杜公之学,所见直是峻绝。其自命稷、契,欲因文扶树道教,全见於《偶题》一篇,所谓“法自儒家有”也。此乃羽翼经训,为《风》、《骚》之本,不但如後人第为绮丽而已。无如飞腾而入者,已让过前一辈人,不得不怀江左之逸、谢邺中之奇;而缘情绮靡,斯已降一格以相从矣。又无奈所遇不偶,迁流羁泊,并所谓缘情者,只用以慰漂荡,尤可慨也。故山不见,只作愁赋,别离之用,更何堪说!远想《风》、《骚》,低徊堂构,牵连缀述,缕缕及之,岂仅以诗人自许者乎!

《宣政殿退朝》一首,五六二句烘染“出迟”,舂容酝藉,而倾心恋君之意,亦复流溢笔墨。读者但作写景看,浅矣!

杜《晚出左掖》一诗,较之《春宿左省》篇,尤为含蓄酝藉。评家或称其退食之风度,或称其得谏臣之体,皆未得其深处。盖其曰“晚出左掖”,乃纯是一片恋主之忱,融结而出,所以觉得“簇仗”齐班之际,“昼”漏殊“浅”也。“散”而“迷”者,非因身在“柳边”,正因心在君侧耳。末句“骑马”二字,笔略宕开,“欲鸡栖”,乃正拍合,实自比於日夕鸡埘之暂安,而非如所谓出银台门上马谓之大三昧者也。解此,则虽出而犹未出,虽栖而犹未栖,即虽晚而犹未晚也。解此,则五六句,浓染之笔,更有精神矣。

杜五律虽沉郁顿挫,然此外尚有太白一种暨盛唐诸公在。至七律则雄辟万古,前後无能步趋者,允为此体中独立之一人。

“不觉前贤畏後生”,此反语也。言今人嗤点昔人,则前贤应畏後生矣。嬉笑之词,以此辈不必与庄论耳。○《六绝句》皆戒後生之沿流而忘源也。其曰“今人嗤点”,曰“尔曹轻薄”,曰“今谁出群”,曰“未及前贤”,不惜痛诋今人者,盖欲俾之考求古人源流,知以古人为师耳。六首俱以师古为主。卢、王较之近代,则卢、王为今人之师矣;公有“近代惜卢王”之句。汉、魏,则又卢、王之师也;《风》、《骚》,则又汉、魏之师也。此所谓“转益多师”,言其层累而上,师又有师,直到极顶,必须《风》、《雅》是亲矣。此乃汝师,汝知之乎?盖深嫉今人之依墙靠壁,目不见方隅者,而以此儆觉之也。卢、王亦且必祖述汉、魏,汉、魏亦且必祖述《风》、《骚》,知此中之谁先,则知今人之所以不古若矣,故曰“未及前贤更勿疑”也。第五首“不薄今人爱古人”句,皆作不肯薄待今人说。愚窃以为不然。使如此说,则下三句俱接不去矣。其曰“轻薄为文晒未休”,即指今人之好嗤点古人者。此句之“今人”,亦犹是也。“薄”乎云者,即上“轻薄”之“薄”,言今无出群之雄,而翻多嗤点前辈,则此风乃今时之薄也。故反言以醒之,曰:若不此之薄,而不古之爱,文法犹如“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则必逐逐于词句之巧丽而已。吾知其不深求古人立言之意,而但惟是一词之美、一联之丽,必依附为邻而已耳。揣其意,亦岂不谓从此可以方驾屈、宋哉!然自我观之,“恐与齐梁作後尘”也。如此则不流于伪体不止,与下章“未及”句,亦复针锋相接也。“别裁伪体”,正是薄之也。“亲《风雅》”,正是爱之也。杜陵薄今人嗤点之辈,至于如此!与“尔曹身名俱灭”之言,未免太刺骨矣。故题之曰“戏”也。皇甫持正尝叹“时人诗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此语可作《六绝句》注脚。

杜《晚洲》诗:“危沙折花当。”注家或以为花蒂,非是。

“李陵苏武是吾师”,此七字乃孟□卿平日论诗之语,观下句可见。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言欲以大小谢之性灵,而兼学阴、何之苦诣也。“二谢”只作性灵一边人看,“阴何”只作苦心锻炼一边人看,似乎公之自命,乃欲兼而有之,亦初非真欲学阴、何,亦初非真自许为二谢也。正须善会。

杜诗“自在娇莺恰恰啼”,今解“恰恰”为鸣声矣。然王绩诗“年光恰恰来”,白公《悟真寺》诗“恰恰金碧繁”,疑唐人类如此用之。又韩文公《华山女》诗“听众狎恰排浮萍”,白乐天《樱桃》诗“洽恰举头千万颗”,“狎恰”即“洽恰”。

杜诗有不待辨而知者,发“鼓角漏天东”之用大小漏天,“遗恨失吞吴”之为失在吞吴,“┺根稚子”之指┺,皆灼然无疑。而说者必哓哓不已,何也?

近日有《读杜心解》一书,如《送远》、《九日蓝田崔氏庄》、“诸葛大名”等篇,所解诚有意味。然苦于索摘文句,太头巾酸气,盖如文而不知诗也。不过较之《杜诗论文》、《杜诗详注》等略为有说耳,其实未成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