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国学名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部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部分清 · 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七百四十六卷 清 严可均

严可均,字景文,号铁桥,清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五年(1800)举人,官严州建德县教谕。好藏书,精于考据。著有《说文校议》、《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书。

清嘉庆年间开全唐文馆,当时有名的文人大多被邀请参加。严氏因为自己没有被邀请,心有不甘,于是独自一人,化了二十七年的心力,"广搜三分书,与夫收藏家秘笈金石文字,远而九译,旁及释道鬼神。起上古迄隋,鸿裁巨制,片语单辞,罔弗综录,省并复叠,联类畸零"(《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总叙》),编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741卷,作为《全唐文》的前接部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主要取材明梅鼎祚的《文纪》及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共收唐代以前作者3497人,分代编次为十五集。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汉文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晋文

全宋文

全齐文

全粱文

全陈文

全后魏文

全北齐文

全后周文

全隋文

先唐文

全上古三代文

卷一

太昊

炎帝

黄帝

帝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

夏禹

后稷

商汤

武丁

伊尹

仲虺

卷二

周文王

武王

成王

平王

惠王

襄王

灵王

景王

王子朝

敬王

辛甲

尹逸

祝雍

王满生

王子虎

冯旦

卷三

鲁周公

鲁僖公

鲁宣公

鲁定公

鲁哀公

臧孙辰

季孙行父

季孙宿

季孙斯

里革

孔子

燕召公

燕惠王

燕王喜

燕太子丹

乐毅

麴武

卫武公

卫庄公

礼至

宁俞

孔悝

鄢

宋石

卷四

晋惠公

晋文公

晋厉公

晋平公

祖朝

介子推从者

雍子

巫臣

士燮

士弱

荀偃

羊舌

栾盈

韩厥

申不害

韩非

魏绛

魏无忌

李悝

范痤

郑桓公

郑庄公

郑定公

公子归生

公子

公孙舍之

公孙侨

卷五

吴王阖庐

吴王夫差

伍员

孙武

王孙骆

伯嚭

申叔仪

越王勾践

范蠡

文种

卷六

齐太公一

卷七

齐太公

齐桓公

齐景公

狂 华士

管仲

鲍叔

凫已疵

晏婴

程本

卷八

田常

齐湣王

田文

田单

鬼谷先生

苏秦

苏代

苏厉

淳于髡

鲁仲连

卷九

鬻熊

楚文王

楚庄王

楚平王

公子比

敖

屈到

观从

沈诸梁

吴起

黄歇

荀卿

卷十

宋玉

景差

唐勒

卷十一

赵鞅

赵武灵王

赵惠文王

代王嘉

董安于

阳虎

王登

谅毅

李牧

秦孝公

秦昭襄王

秦宣太后

杞子

商鞅

张仪

李冰

范睢

吕不韦

柳下惠妻

赵朔妻

曲沃负

韩凭妻何氏

楚处庄侄

赵括母

卷十二

阙名

卷十三

阙名二

卷十四

阙名三

卷十五

古逸

卷十六

释氏

迦叶佛

胜军王

净饭王

舍卫国贾人

释迦牟尼佛

勒那跋弥王

梨师跋陀国王

叶国湿波王

王舍国瓶沙王(《五愿经》作比沙王)

德差伊罗国弗迦沙王

加赦国波罗柰城诸族豪贵

僧大

某许国王

释氏列女

阿育王妾

梵志女

仙道

彭祖

老子

鬼神

西王母

玄女

霍太山三神

【卷一】 《全上古三代文》

◎太昊

太昊,亦作太,风姓,号伏戏氏。以木德王,是为春皇。一云伏羲氏,一云宓牺氏,一云包羲氏,一云庖牺氏,都陈。在位百十一年,一云百六十四年。

◇十言之教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左传》定四年《正义》引《易》云:「伏羲作十言之教。」)

◎炎帝

帝生于姜水。(《说文》)因姓姜,以火德王,称炎帝。一云赤帝。一云有焱氏。始作耒耜,号神农氏。一云农皇。以起烈山,亦号烈山氏。一云厉山氏。一云连山氏,一云朱襄氏。初都陈,後居曲阜,在位百二十年,传八世五百三十年。一云传十七世,一云七十世。谨案《汉。艺文志》农家有《神农》二十篇,本《注》云:「六国时,诸子疾时怠於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师古引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兵阴阳家又有《神农兵法》一篇,五行家有《神农大幽五行》二十七卷,杂占家有《神农教田相土耕种》十四卷。经方家有《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周礼。医师疏》引《食禁》作《食药》。神仙家有《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独《本草》不见,见《平帝纪》及《楼护传》,盖《食禁》、《食药》即《本草》矣。仓颉造字在黄帝时,前此未有文字。神农之言,皆後人追录。晁错所引,显是六国时语。即《六韬》及《管子》、《文子》所载,亦不过谓神农之法,相传如是。岂谓神农手撰之文哉。今除《本草》见存外,皆入录。

◇神农之禁

春夏之所生,不伤不害。(《群书治要》、《六韬。虎韬篇》引《神农之禁》)

◇神农之数

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二谷不登,减二谷,谷之法再什倍。夷疏满之,无食者予之陈,无种者贷之新。(《管子。揆度》)

◇神农之法

丈夫丁壮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文子。上义》、《淮南子。齐俗训》「不耕不织」上皆有「而」字。又《吕氏春秋。爱类》引《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神农之教

有石城十仞,有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汉食货志》晁错引《神农之教》)

◇神农书

禾生于枣,出于上党羊头之山右谷中。生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忌于寅卯。黍生于榆,出于大梁之山左谷中。生六十日秀,四十日熟,凡一百日成。忌于丑。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山谷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小豆生于李,出于农石之山谷中。生六十日华,五十日熟,凡一百一十日成。忌于卯。秫生于杨,出于农石之山谷中。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忌于午。荞麦生于杏,出于农石之山谷中。生二十五日秀,五十日熟。凡七十五日成。忌于子。麻生于荆,出于农石之山谷中。生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忌干未午辰亥。小麦生于桃,出于须石之山谷中。生二百日秀,三十日熟,凡二百三十日成。忌于子。稻生于柳,出于农石之山谷中。生八十日秀,七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亥。五谷以生长日种者多实,以老死日种者无实,又难生。以忌日种之,一人不食。

禾生于己,疾于酉,长于子,老于戌,恶于丙丁,忌于寅卯。黍生于寅,疾于午,长于丙丁,老于戌,死于申,恶于辰,忌于丑。豆生于申,疾于子,长于壬,老于丑,恶于甲乙,忌于丙丁。麦生于酉,疾于卯,长于辰,老于午,死于巳。恶于戌,忌于子。太岁在四季,葶苈子熟时可种禾豆,夏至时可种黍麻。夏至後百日,地气上时可种麦。(丑未戌是也)太岁在四仲,椹熟时可种禾豆,夏至可种黍麻,夏至後九十日,地气上可种麦(子午丑酉是也。)太岁在四孟,以蚕眠起时可种禾豆。夏至前五十日可种稻黍麻。夏至後八十日,地气上可种麦(寅申已亥是也《开元占经》一百十一。)

◇神农占

正月上朔,有风雨。三月谷贵,石五百钱。八月有三卯,旱,麦大善。无三卯,麦不善。凡虫食李,则黍贵。食枣,粟贵。食杏,麦贵。食荆,麻贵。食桑,丝贵。正月上朔日,风从东来,植禾善。从南来,植黍善。从北来,稚禾善。四月四日,风从东来,植豆善。西来,四日至七日,中豆善。七日至十日,稚豆善。十四日无风,不种豆。从冬至日到来年,满六十日,有大风雨折树木,麦大善。从平朔至食时,植麦善。至日中,中麦善。至日入,稚麦善。常以夏至後九十日可种。四月朔日,风从东来,从平明至辰时,植黍善。至日中,中黍善。至日入,稚黍善。月朔日入,清明蚕善。正月有甲子,籴初贵後贱。正月上辛,温者善,风寒者不好。(《开元占经》一百十一)

◇有焱氏颂

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庄子。天运》引「有焱氏为之颂」。《释文》「焱亦作炎」。)

◎黄帝

帝姓公孙,名轩辕。一云姓姬。始服轩冕,号轩辕氏。一云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号亦云帝轩氏。一云帝鸿氏,一云归藏氏。有熊国君少典氏之子,亦号有熊氏。伐炎帝,杀蚩尤,以土德王,称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一。

◇道言

一者,阶於道,机於神。(《六韬。兵道》十二)

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文子。符言》、《上仁》、《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缪称训》、《泰族训》、《御览》七十七。)

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吕氏春秋。去私》)

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以言不刑蹇。(《吕氏春秋。圜道》)

厉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虽恶奚伤。(《吕氏春秋。遇合》)

四时之不正也,正五谷而已矣。(《吕氏春秋。审时》)

◇政语

日中必й,操刀必割。(贾谊《新书。一宗首》)

道若川谷之水,其出无已,其行无止。(贾谊《新书》九《修政语》上)

◇巾几铭

毋翕弱,毋亻肥德,毋违同,毋敖礼,毋谋非德,毋犯非义。(《路史。疏仡纪》「黄帝作巾几之铭」。案《後汉。朱穆传》《注》:「黄帝作巾机之法。」即此。《汉志》道家有《黄帝铭》六篇)

◇金人铭

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无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柰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纲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後之下之,使人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惑,我独不从。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富,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说苑。敬慎》。案此铭旧无撰人名,据《太公阴谋》、《太公金匮》,知即黄帝六铭之一。《金匮》仅载铭首廿馀字,今取《说苑》以足之)

◇戒

余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意林》一引《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

◇丹书戒

施舍在心平,不幸乃弗闻过。祸福在所密,存亡在所用。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上下一日百战。(《路史。疏仡纪》:「黄帝用作戒於丹书」。又《韩非子。杨权》引末五语)

◇诲颛顼

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吕氏春秋》。序意》:「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

◇黄雀占

黄者士精,赤者火荧。爵者赏也。余当立大功乎。黄雀者集也。(《御览》八百七十二引《春秋考异邮》:「黄帝将兴,有黄雀赤头立于日旁。黄帝曰」《艺文类聚》九十九引作。黄帝占曰:「黄者,玉精。赤者,火荧。雀者,赏也。余当立。」」)

◇《李法》

壁垒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汉书。胡建传》)

◇《兵法》

甲子从北斗魁第一星起,顺数至庚午,在第七刚星。至辛未,还从第六星逆数至丙子,又从第一星顺数,尽六甲。(《五行大义》第五篇引《黄帝兵诀》。案《隋志。黄帝兵法杂要诀一卷》此省词。《隋志》《黄帝兵法》共八种。又案《李法》《律法》《兵律》在其中。今辑《兵法》次《李法》後。)

沈阴,日月俱无光,昼不见日,夜不见月星,皆有云障之而不雨,此为君臣俱有阴谋,两敌相当,阴相图议也。若昼阴,夜月出,君谋臣;夜阴,昼日出,臣谋君,下逆上也。(《开元占经》五引《黄帝用兵要法》。又十一引《黄帝用兵要诀》)

日月晕,仰视之。须臾,忽有云气从傍入者,急随云以攻之,大胜。(《开元占经》八引《黄帝兵法》)

荧惑出太白之阴,若不有分军,必有他急,分大军也。(《开元占经》二十一引《黄帝兵法》)

太白与辰星俱出东方,西方国大败。俱出西方,东方国大败。若客主人俱出军,在东方,东方军败。在西方,西方军败。言其表面军也。在表者不善,不获已,军坚守可也。(《开元占经》二十二引《黄帝兵法》)

◇出军诀

牙旗者,将军之精;金鼓者,将军之气,一军之形侯也。(《御览》三百三十八)

◎帝颛顼

帝名颛顼,黄帝孙,兴於高阳,号高阳氏。云姓。一云姬姓。以水德王,都帝丘,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

◇政语

帝颛顼曰:「至道不可过也。至义不可易也。是故以後者复迹也。故上缘黄帝之道而行之,学黄帝之道而赏之,加而弗损,天下亦平也。」(贾谊《新书。修正语》上)

颛顼曰:「功莫美於去恶而为善,罪莫大於去善而为恶,故非吾善善而已也。善缘善也。非恶恶而已也,恶缘恶也。吾日慎一日,其此已也。(同上)

◇丹书

敬胜怠者强,怠胜敬者忘。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大戴礼》:「武王践祚,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帝颛顼之道存乎?」师尚父曰:「在《丹书》。书之言云云」」。案「昔帝」各本作黄帝,今从官聚珍本。《学记》疏云。检《大戴礼》,惟云帝颛顼之道,无「黄」字)

◇帝颛顼之法

妇人不辟男子於路者,拂之於四达之衢。(《淮南。齐俗训》、《御览》七十引《淮南子》「拂」作祓,注云「除其不祥」)

◎帝喾

帝名喾,一云名,一云名岌,黄帝曾孙。兴於高辛,号高辛氏。年十五,佐颛顼,三十五即位,以木德王,都亳。在位七十年,年百有五。

◇政语

帝喾曰:「缘道者之辞,而与为道已。缘巧者之事,而学当作与为巧已。行仁者之操,而与为仁已。故节仁之器以修其躬,而身专其美矣。故上缘黄帝之道而明之,学颛顼之道而行之,而天下亦平也。」(贾谊《新书。修政语》上)

帝喾曰:「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故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吾慎此而已也。」同上)

◎帝尧

帝姓伊祁,名放勋,帝喾子,兄帝挚封为唐侯,以帝挚之九年受禅,号陶唐氏。以火德王,都平阳。或云以土德王。在位七十年而舜摄,又二十八年崩,年百七十。(谥曰尧。)

◇政语

帝尧曰:「吾存心于千古,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饥,曰此我饥之也。一民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此我陷之也。(贾谊《新书。修政语》)上

◇尧戒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贵於山,而贵於垤。(《淮南子。人间训》)

刻璧东沈於雒

天子臣放勋,德薄施行不玄。(《御览》八十引《尚书中侯》)

◎帝舜

帝姓姚,名重华。或云字都君,诸冯人。颛顼之後。尧徵为司徒,寻摄政受禅,号有虞氏。以土德王,都浦阪。在位五十年,年百岁,或云百十岁。(谥曰舜。)

◇九共

予辩下土,使民平平,使民无敖。(《尚书大传》)

◇政语

帝舜曰:「吾尽吾敬,而以事吾上,故见为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为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为仁焉。

◇祠田

荷此长,耕彼南亩,四海俱有。(《文心雕龙。祝盟篇》引舜之《祠田》)

◎夏禹

禹姓姒,名文命,蜀之石纽人,颛顼六世孙。尧以为司空,封夏伯,因称伯禹。後受舜禅,号有夏氏,始降称王。亦号夏后氏。摄位二十年,即位十年,(谥曰禹,亦称神禹,又曰大禹。)

◇禹誓

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疑当作群邦诸君以征有苗。(《墨子。兼爱》下)

◇禹禁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纲罟,以成鱼鳖之长。且以并农力,执成男女之功。(《周书。大聚篇》:「旦闻禹之禁」)

◇政语

民无食也。则我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於民,我弗能劝也。(贾谊《新书。修政语》上》)

◇夏箴

中不容利,民乃外次。(《周书。文传篇》引《夏箴》。孔晁曰:「夏禹之箴戒书也。」)

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与马非其有也。戒之哉。弗思弗行,至无日矣。同上

◇开望

土广无守,可袭伐。土狭无食,可围竭。二祸之来,不称之灾。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周书。文传篇》引《开望》。孔晁曰:「《开望》,古书名也。」《北堂书钞》一百二引「天有四殃」已下为《周书。夏箴》。今据编於《夏箴》後。)

◇иね铭

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寡人以义者击钟,教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语寡人参狱讼者挥召。(《鬻子》:「夏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门悬钟鼓铎磬而置召,以待四海之士。为铭於иね。又见《淮南子。汜论训》,作「以待四方之士为号」云云,小异。)

◇祀六

若尔神灵,洪祀。六是合,无差无倾,无有不正。若民有不敬事,则会批之六,六事之机,以垂示我。民人无敢不敬事。上下王祀。(《尚书大传》《鸿范五行传》)

◎后稷

后稷名弃,帝喾之胄。别姓姬,唐虞之际为天官,主稷。后之言主,故号后稷。後为司马,子孙世居稷官,皆称后稷。至太康末失官。商初代柱为稷神。周克商,追尊为自出之帝,效配天。

◇教稷

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吕氏春秋。上农》)

后稷曰:「子能以为突乎?子能藏其恶而揖之以阴乎?子能使吾王靖而川浴土乎?子能使保湿安地而处乎?子能使夷母淫乎?子能使子之野尽为泠风乎?子能使藁数节而茎坚乎?子能使穗大而坚均乎?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强乎?无之,若何?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上田弃亩,下田弃川。五耕五辱,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必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是以六尺之,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川也。辱柄尺,此其度也。其辱六寸,所以间稼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泽,使苗坚而地隙。人辱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草讠大月。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日至,苦菜死而资生,而树麻与菽。此告民地宝尽死。凡草生藏日中出。犭希首生而麦无叶,而从事于蓄藏。此告民究也。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获死。天下时,地生财,不与民谋。有年瘗土,无年瘗土,无失民时,无使之治。下知贫富,利器皆时至而作,渴时而止,是以老弱之力可尽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不知事者,时未至而逆之,时既往而慕之,当时而薄之,使其民而郄之。民既郄,乃以良时慕,此从事之下也。操事则苦,不知高下,民乃逾处。种禾不为,种重禾不为重,是以粟少而失功。(《吕氏春秋。任地》)

◎商汤

汤姓子,名履。一名天乙。契十四世孙。即位十七年克夏,号曰武王。王十三年崩,年百岁。谥曰汤。一曰成汤,一曰武汤。

◇帝告

施章乃服,明上下(《困学纪闻》二引《尚书大传。帝告》)

◇汤征

汤曰:「予有言,有视水见形,视民见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史记。殷本纪》案《孟子。滕文公》篇引「葛伯仇」饷。《梁惠王篇》引「汤一征自葛始」,又引「我后,后来其苏。《滕文公》篇引「汤始征自葛载,」又引「我后,后来其无罚」,皆《汤征》文。以《孔书》入《仲虺之诰》,故不录。)

◇汤诰

惟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於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史记。殷本纪》)

◇与诸侯誓

汤即天子之位,与诸侯誓曰:「阴胜阳,即谓之变,而天弗施。雌胜雄,谓之乱,而人弗行。故诸侯之治政,在诸侯之大夫治与从。」(《周书。殷祝》)

◇政语

汤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其日。静思而独居,譬其若火。夫舍学圣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于室也。然可以小见,而不可以大知。(贾谊《新书》九。)

汤曰:「药食尝于卑。然後至于贵。药言献于贵。然後闻于卑。」(同上,又见《说苑。君道》)

◇嫁妹辞

无以天子之尊而乘诸侯,无以天子之富而骄诸侯。阴之从阳,女之顺夫,本天地之义也。往事尔夫,必以礼义。(《困学纪闻》一京房引汤嫁妹之词)

◇盘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纲祝

汤见设纲者,四面张,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纲。」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纲,今之人循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贾谊《新书》七。又见《吕氏春秋。异用》、《史记。殷本纪》、《新序》五,并小异。)

◇桑林祷

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大时,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躬。朕躬有罪,无及万方。(《墨子。兼爱》下引汤说。又《吕氏春秋。顺民篇》:「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於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多末二语。其为祷旱之词,可以互证。而《周语。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韦诏注:「《汤誓》,《商书》伐桀之誓也。」今《汤誓》无此言,则散亡矣。又《论语。尧曰篇》孔安国注:「此伐桀告天之文。」《墨子》引《汤誓》其词若此,则与《墨子》显异,所未详也。)

政不节与?使民疾与?宫室崇与?妇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兴与?(《荀子。大略篇》。又《公羊解诂》二引《韩诗传》、《说苑。君道篇》、《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小异。)

◎武丁

武丁,小乙子,汤十世孙,商之第二十二王。在位五十九年,一云百年,庙号高宗。

◇说命

高宗梁ウ,三年不言。(《尚书大传》)

曰:「以余正于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楚语》上:白公子张曰:「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於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武丁於是作书。」贾逵。唐固曰:《书》,《说命》也。)

曰:「若金,用女作砺。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大旱,用女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不暝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同上)

必交修余,无余弃也。(同上)

念终始,典于学。(《文王世子》)

学学半。(《学记》)

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同上)

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推干戈省厥躬。(《缁衣》)

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同上)

◎伊尹

伊尹名挚,姓伊字尹,有亻先之空桑人。初仕桀,归相汤,为阿衡。太甲尊为保衡。

◇伊训

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汉书。律历志》引《伊训》)

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孟子》)

载孚在亳。(《尧典》疏云。郑《注》典宝引《伊训》)

征自三届。(同上)

从谏而不指,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荀子。臣道》引《书》。杨亻京云:「《书》,《伊训》也。」)

◇四方献令

汤问伊尹曰:「诸侯来献,或无牛马之所生。而献远方之物,事实相反,不利。今吾欲因其地势所有而献之。(本脱「而」字,从《文选》左思《咏史诗》注引补,)必易得而不贵。其为四方献令。」伊尹受命,於是为四方令曰:「臣请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九夷、十蛮、越沤、湔发、文身,请令以鱼皮之な,吴之酱,(吴字本空白,从《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六引补)鲛《盾》利剑为献。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正西昆仑、狗国、鬼亲、枳巳、耳、贯胸、雕题、离丘、漆齿、请令以丹青、白旄、纰、江历、龙角、神龟为献。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一作貌胡)代翟、匈奴、楼烦、月氏、犁、其龙、东胡。请令以橐驼、白玉、野马、余、是、良弓为献。」汤曰:「善」(《周书。王会》)

◇说汤

汤得伊尹,祓之於庙,熏以萑苇(此四字本脱,从《风俗通。祀典》、《续汉。礼仪志》中注引补)爝以火,衅以牺犭。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得(本作「可对」,从《御览》八百四十九校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後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犭矍者燥,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後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乐(本作「酷」。从《玉篇》引改),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侯。肉之美者,猩猩之唇,《豸》々之炙,隽《角燕》(《文选。七命》注作「隽燕」)之翠,述荡之腕,旄象之约。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鱼之美者,洞庭之,东海之鲕。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疑当作「若碧」。)水之鱼名曰鳐,其状若鲤而有翼,常从西海夜飞,游於东海。菜之美者,昆仑之苹,寿木之华。指姑(《齐民要术》十引作「括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馀瞀之南,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阳华之芸,云梦之芹(《说文》作艹岂),具区之菁,浸渊之草,名曰土英。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鲔之醢,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开元占经》一百一作「雩揭之露」,《初学记》二、《御览》十二作「揭雩之露。」宋本《初学记》作「揭萼」),其色如玉,长泽之卵。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祭,南海之。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摇水,曰山(疑当作「白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实。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甘栌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汉上石耳,所以致之。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疆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吕氏春秋。本味》。案《汉志》道家有《伊尹》五十一篇,小说家有《伊尹说》二十七篇。本注:「其语浅薄,似依托也。」此疑即小说家之一篇。《孟子》:「伊尹以割烹要汤,」谓此篇也。)

◇对汤问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吕氏春秋。先己》)

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伊尹对曰:「昔者尧见人而知,舜任人然後知,禹以成功举之。夫三君之举贤,皆异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况无法度而任已,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故君使臣自贡其能,则万一之不失矣。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於择士,务於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说苑。君道》)

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伊尹对曰:「三公者,知通於大道,应变而不穷。辩於万物之情,通於天道者也。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於道也。九卿者,不失四时,通於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於地理者也。能通不能通,能利不能利,如是者举以为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於德也。大夫者,出入与民同众,取去与民同利。通於人事,行犹举绳,不伤於言。言之於世,不害於身。通於关梁,实於府库。如是者举以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於仁也。列士者,知义而不失其心,事功而不独专其赏,忠政强谏而无有奸诈,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举以为列士。故列士之事常在於义也。故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凡此四者,明王臣而不臣。」汤曰:「何谓臣而不臣?」伊尹对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诸父臣而不名,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谓大顺也。」(《说苑。臣术》、《五行大义》第二十二篇引《帝王世纪》)

汤问伊尹曰:「古者所以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者,何也?」伊尹对曰:「三公者,所以参王事也。九卿者,所以参三公也。大夫者,所以参九卿也。列士者,所以参大夫也。故参而有参,是谓事宗。事宗不失,外内若一。(同上)

◎仲虺

仲虺亦作中蘬,亦作中□。一曰莱朱,薛人。夏车正奚仲之后,为汤左相。

◇仲虺之告

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墨子。非命上》引《仲虺之告》。又《非命中》引作「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恶,用阙师。」又《非命下》引作「我闻有夏,人矫天命于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师。」凡三引互异。)

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荀子。尧问》引《中蘬之言》,又《吕氏春秋。骄恣》引无「霸得疑者」四字。)

乱者取之,亡者侮之。(《左传》襄十四年引「仲虺有言」。又襄三十年引《仲虺之志》同。又宣十二年引「仲虺有言曰:「取乱侮亡」」。盖约文。)

【卷二】 《全上古三代文》

◎周文王

王讳昌,姓姬,后稷之后。商纣以为西伯,以虞芮质成之年受命称王。或云武王克商,追尊为王。(详见《礼记大传》。在位五十年,年九十七。谥曰文王。)

◇程寤

文王去商在程。正月既生魄,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太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或柞。寤惊以告文王,文王曰:「慎勿言。」乃召太子发,占之于明堂。王及太子发并拜吉梦,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艺文类聚》七十九,又八十九。《文选。石阙铭》注,《御览》三百九十七、五百三十三、九百五十八,又《博物志》八。案《御览》八十四引《帝王世纪》云:「十年正月,文王自商至程。太姒梦见商庭生棘,太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之于阙间,梓化为松柏或柞。觉而惊,以告文王。文王不敢占,召太子发,命祝以币告于宗庙群神。然后占之于明堂。及发,并拜吉梦,遂作《程寤》。亦据《周书》为说。案《周书》《度训》至《文传》十七篇,今见存,不具录。录诸篇中所载之诏告令,而以《程寤》佚篇冠周代文之首。)

◇诏牧

不谷不德,政事不时。国家罢病,不能胥匡。二三子尚助不谷,官考厥职。乡问其人,因其耆老,及其总害,慎问其故,无隐乃情。及某日以告于庙,有不用命,有常不赦。(《周书》。大匡》:「维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诏牧其方。」)

◇诏太子发

汝敬之哉!民物多变,民何响非利。利维生痛,痛维生乐,乐维生礼,礼维生义,义维生仁。呜呼,敬之哉!民之适败,上察下遂信。何向非私,私维生抗,抗维生夺,夺维生乱,乱维生亡,亡维生死。呜呼,敬之哉!汝慎守勿失,以诏有司,夙夜勿忘。若民之响引,汝慎何非遂。遂时不远,非本非标,非微非辉。坏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呜呼,敬之哉!倍本者槁。汝何葆非监,不维一葆监。顺时维周,于民之适败,无有时盖。后戒后戒,谋念勿择。(《周书。文儆》:「维周王告梦,惧后祀之无保。庚辰诏太子发。」)

◇告四方游旅

四方游旅,旁生忻通。津济道宿,所至如归。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易资贵贱,以均游旅,使无滞。无粥熟,无室市,权内外以立均。无蚤暮闾次均行,均行众从,积而勿口。以罚助均,无使之穷。平均无乏,利民不淫。无播蔬,无食种,以数度多少省用,祈而不宾。祭服漱不制。车不雕饰,人不食肉,畜不食谷,国不乡射,乐不墙合。墙屋有补无作,资农不败务。非公卿不宾,宾不过具。哭不留日,登降一等。庶人不独葬。伍有植,送往迎来亦如之。有不用命,有常不违。(《周书。大匡》:「维周王宅程三年,遭天大荒,于是告四方游旅。」)

◇令县鄙商旅

能来三室者,与之一室之禄。(《周书。大聚》:「乃合县鄙商旅。)

◇代崇令

毋杀人,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说苑。指武》)

◇遗戒

我称非早一人固,下修我度遵德纪。我终之后,恒称太子。河雒复告,遵朕称王。(《诗。文王。序》疏引《尚书中侯》)

◇文王之法

有亡荒阅。(《左传》昭七年,芋尹无宇引周文王之法。注:「荒,大也。阅,也。有亡人,当大其众。」)

◎武王

王讳发,文王子。年八十三嗣位,明年观兵商郊,三年克商。在位十年,年九十三。谥曰武王。

◇大誓

唯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孟津之上,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德之臣,左右小子,受先公功。毕力赏罚,以定厥功。明于先祖之遗。」师行,师尚父左仗黄钺,右把白旄,以号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太子发升于舟,中流,白鱼入于王舟。王跪取入,以燎。群公咸曰:「休哉。」周公曰:「虽休勿休,祗事不怠。」既渡,至于五日,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雕,其色赤,其声魄。五至以谷俱来。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见此,以劝之也。」恐恃之,使上,附以周公书,报诰于王,王动色变。八百诸侯不召自来,不期同时,不谋同辞,皆曰:「纣可伐矣。」王曰:「尔未知天命,未可伐。」乃还师归。(《尚书大传》、《史记。周本纪》、《齐太公世家》,《汉书。董仲舒传》、《书。太誓序疏》引马融《书序》,《诗。大明疏》、《思文疏》、《宫疏》、《周礼。太祝疏》、《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篇》、《白虎通。爵篇》、《楚词。天问》注,《文选。幽通赋》旧注、《艺文类聚》十六、《御览》一百四十六。)

唯丙午,王逮师。前师乃鼓,付鼓噪,师乃搯,前歌后舞,格于上天下地,咸曰:「孜孜无怠。天将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尚书大传》、《诗谱序疏》、《大明疏》又《宫疏》引《汉律历志》、《周礼。大司马》注、《说文。手部》、《御览》五百七十四引《尚书大传》)

王乃作《大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其王父母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宗,是长、是信、是使,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音,以说妇人。故今予发,唯其行天罚。勖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史记。周本纪》、《汉。礼乐志》、《谷永传》)

周公曰:「都,懋哉。予闻古先哲王之格言。」(《周礼。太祝疏》)

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穷,丕天之大律。(《汉书。郊祀志》、《刑法志》、《平当传》)

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退,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逐。(《说苑。臣术》、《容斋续笔》一)

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墨子。尚同下》)

太子发拜手稽首。(《周礼。太祝疏》)

於去发(疑作太子发)曰:「恶乎君子,天有显道,其行甚章。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谓人有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祝降其丧。惟我有周,受之大帝。(《墨子。非命下》)

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鬼神祝厥先,神礻是不祀,乃曰吾有民有命,无﹃亻鼻务。天亦纵之,弃而弗葆。(《墨子。非命上》、《非命中》、《天志中》)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诗民》《笺》《疏》云《大誓》文)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襄三十一年,昭元年。又《周语》单襄公引,《郑语》史伯引。)

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墨子。兼爱下》)

独夫纣。(《荀子。议兵》)

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礼记。缁衣》)

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左传》昭二十四年,又略见成二年,又《管子。法禁》)

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周语》单襄公引。)

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泰誓序疏》马融《书序》引《孟子》。案《诗。大明疏》引《泰誓》「司马」在前,谓他篇皆先司徒,后司马。《大誓》独云司马、司徒司空,是在前也。本非成语,不录。)

◇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汉书。律历志》)

粤若来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同上)

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同上)

血流浮杵。(《论衡。语增》案《汉志》引上三条与《周书。世俘》同。今此一语,《世俘》无之,知《武成》非即《世俘》也。案《周书。柔武》至《五权》十九篇,皆武王书。今见存,不录。)

◇立重泉戍令

民自有百鼓之粟不行。(《管子。地数》)

◇役靡令

豹豹裘,方得入朝。(《御览》六百九十四引《管子》)

◇矢栝铭

肃慎氏之贡矢。(《鲁语下》:「昔武王克商,肃慎氏贡苦矢石。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铭其栝。」)

◇席四端铭

席前左端

案乐必敬。

前右端

无行可悔。

」後左端

一反一侧,亦不可以忘。

后右端

」所监不远,视迩所代。

◇机铭

皇皇惟敬,口生后,口戕口。

◇鉴铭

见尔前,虑尔后。

◇盥盘铭

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缓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楹铭

毋曰胡残,其祸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毋曰胡伤,其祸将长。

◇杖铭

恶乎危?于忿惠。恶乎失道?于嗜欲。恶乎相忘?于富贵。

◇带铭

火灭修容,慎戒必恭。恭则寿。

◇履屦铭

慎之劳,劳则富。

◇觞豆铭

食自杖,食自杖。戒之╂,╂则逃。

◇户铭

夫名,难得而易失。无勤弗志,而曰我知之乎。无勤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扰阻以泥之,若风将至,必先摇摇。虽有圣人,不能为谋也。

◇牖铭

随天之时,以地之财,敬祀皇天,敬以先时。

◇剑铭

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

◇弓铭

屈伸之义,废兴之行,无忘自过。

◇矛铭

造矛造矛,少间弗忍,终身之羞。(自《席四端铭》止此,凡十七铭,并《大戴礼。武王践阼》)

◇衣铭

桑蚕苦,女工难。得新捐故后必寒。

◇镜铭

以镜自照者见形容,以人自照者见吉凶。(案《御览》五百九十引作。书镜曰:「以镜自照,则知吉凶。」即此铭。传写有脱落耳。)

◇觞铭

乐极则悲,沈湎致非,社稷为危。(己上三铭,并《後汉。朱穆传》注引《太公阴谋》)

◇冠铭

宠以著首,将身不正,遗为德咎。(《御览》四百三引《太公金匮》)

◇书履

行必虑正,无怀侥幸。(同上)

◇书剑

常以服兵而行道。德行则福,废则覆。(《北堂书钞》一百二十二引《太公金匮》。又《御览》四百三,「废」上有「德字」)

◇书车

自致者急,载人者缓。取欲无度,自致而反。(《御览》五百九十引《太公金匮》)

◇书锋

忍之须臾,乃全汝躯。

◇书刀

刀利皑皑,无为汝开。

◇书井

源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已上并《意林》一引《太公金匮》)

◇几书

安无忘危,存无忘亡。熟惟二者,必后无凶。

◇杖书

辅人无苟,扶人无咎。(己上并《後汉。崔る传》注引《太公金匮》)

◇门书

敬遇宾客,贵贱无二。(《御览》一百八十三引《太公金匮》)

◇户书

出畏之,入惧之。

◇钥书

昏慎守,深察讹。(已上并《御览》一百八十四引《太公金匮》)

◇牖书

窥望审,且念所得,可思所忘。(《御览》一百八十八引《太公金匮》)

◇砚书

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艺文类聚》五十八,《初学记》二十一,《御览》六百五,《事类赋》注十五,《困学纪闻》五并引《太公金匮》)

◇笔书

毫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困学纪闻》五引《太公阴谋》)

◇书

马不可极,民不可剧。马极则踬,民剧则败。(《御览》三百五十九引《太公阴谋》)

◎成王

王讳诵,武王子。在位三十七年,谥曰成王。

◇卜居成周命龟

予一人兼有天下,辟就百姓,敢无中土乎。使予有罪,则四方伐之。无难得也。(《说苑。至公》。案《汉书。娄敬传》,「成王营成周,都雒。以为此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钧矣。有德则易以兴,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务以德致人,不欲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

◇定成周

惟余一人,营居于成周。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见也。有不善,易得而诛也。(《吕氏春秋。长利》:「南宫括曰:「成王之定成周」其辞云云。」)

◇齐鲁之命

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鲁语上》:「展禽使乙喜犒师曰:「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引末二语。)

◇伯禽告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籍之。谏者勿振以威,勿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说苑。君道》)

◎平王

王讳宜臼,幽王太子。避褒姒之难奔申,申伯及郐与西戎攻周而立之。东迁于雒。在位五十一年,谥曰平王。

◇命晋文侯

与郑夹辅周室,母废王命。(《左传》宣十二年)

◇も旄之盟

世世无失职。(《左传》襄十年)

◎惠王

王讳阆。一云讳毋凉,平王六世孙,在位二十五年。谥曰惠王。

◇赐楚成王胙

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史记。楚世家》)

◎襄王

王讳郑,惠王子。在位三十二年。谥曰襄王。

◇告难

不谷不德,得罪于母弟之宠子带。鄙在郑地汜,敢告叔父。(《左传》僖二十四年)

◇策命晋文公

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左传》僖二十八年。案《史记。晋世家》载此命,作「王若曰,父义和」云云,盖误以文侯当文公也。时代悬隔,司马贞已正辨之。)

◎灵王

王讳泄心,襄王六世孙。在位二十七年,谥曰灵王。

◇赐齐灵公命

昔伯舅太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太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翳伯舅是赖。今予命汝环,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替乃旧。敬之哉。无废朕命。(《左传》襄十四年)

◎景王

王讳贵,灵王子。在位二十五年,谥曰景王。

◇追命卫襄公

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亚圉。(《左传》昭七年)

◇以阎田辞于晋

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隧是为。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戎有中国,谁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难乎?伯父图之。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左传》昭九年:「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率阴戎伐颍。王使詹桓伯辞于晋。」)

◎王子朝

子朝,景王庶长子。与王子猛争国。子猛卒而敬王即位,是为东王。尹氏立子朝,是为西王。立五年而败奔楚。

◇使告于诸侯

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辱阝则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至于惠王,天不靖周,生颓祸心,施于叔带。惠、襄辟难,越去王都,则有晋、郑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则是兄弟之能率先王之命也。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修其职,诸侯服享,二世共职。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至于灵王,生而有髭。王甚神圣,无恶于诸侯。灵王、景王,克终其世。今王室乱,单旗、刘狄,剥乱天下,壹行不若,谓「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所命,其谁敢讨之」!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倍奸齐盟,傲很威仪,矫诬先王。晋为不道,是摄是赞,思肆其罔极。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奖顺天法,无助狡猾,以从先王之命,毋速天罚,赦图不谷,则所愿也。敢尽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经,而诸侯实深图之。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穆后及太子寿早夭即世,单、刘赞私立少,以间先王。亦唯伯仲叔季图之!(《左传》昭二十六年,「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王子朝使告于诸侯。)

◎敬王

王讳丐,景王子。在位四十三年,或云四十二年。谥曰敬王。

◇请城成周

天子曰:「天降祸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乱心,以为伯父忧。我一二亲昵甥舅,不遑启处,于今十年。勤戍五年,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伯父若肆大惠,复二文之业,驰周室之忧,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今我欲徼福假灵于成王,修成周之城,俾戍人无勤,诸侯用宁,蝥贼远屏,晋之力也。其委诸伯父,使伯父实重图之,俾我一人无徵怨于百姓,而伯父有荣施,先王庸之。」(《左传》昭三十二年,「王使大夫富辛与石张如晋,请城成周。」)

◎辛甲

辛甲初事纣,七十五谏而不听,去之周。召公与语,贤之,以告文王。事文王、武王为太史,封于长子。

◇虞箴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左传》襄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云云。「《虞箴》如是,可不惩乎?」)

◎尹逸

逸一作佚,亦称只佚,周初太史。事武王、成王、康王。(案《汉志》墨家有《尹逸》二篇。本注:「周臣,在成康时也。」)

◇武王即位策

殷未孙受德,迷先成汤之明,侮灭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彰显闻于昊天上帝。(《周书》。克殷解》:「王入,即位于社,太卒之左,尹逸)策。(《史记。周本纪》作)「尹佚荚祝曰:「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祗不祀,昏暴南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齐世家》作「史佚策祝。」

◇对成王问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有令,信而不食言。」王曰:「其度安在?」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夏、殷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无惧也?」(《说苑。政理》)

◇史佚之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四年)

◇遗言

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左传》僖十五年)

兄弟致美,救乏,贺善,吊灾,祭敬丧哀。(《左传》文十五年)

因重而抚之。(《左传》襄十四年)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周语》下)

◎祝雍

雍,周初太祝。

◇成王冠祝

使王近于民,远于年,啬于时,惠于财,亲贤使能。(《大戴礼。公冠》。又见《说苑。修文》。《家语。冠颂》小异)

◇成王冠颂

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幼志,服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尔祖考,永永无极。(《家语。冠颂》又《说苑。修文》作「令月吉日,加子元服。去尔幼志,慎尔成德。」)

◎王满生

满生,齐人。

◇藉笔牍书教周公

社稷且危,传之於膺。(《说苑。指武》:「齐人王满生见周公,周公曰:「先生何以教之?」王满生藉笔牍书之曰云云。周公仰视见书曰:「唯唯,谨闻命矣。」明日诛管蔡。」)

◎王子虎

虎,襄王卿士。一称王叔。谥曰文公,其后为王叔氏。

◇盟诸侯于王庭要言

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左传》僖二十八年)

◎冯旦

旦,仕西周。

◇使人操金与书间遗昌他

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战国策》一:「昌他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西周大怒。冯旦曰:「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旦使人操金与书间遗昌他,侯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昌他。」)

【卷三】 《全上古三代文》

◎鲁周公

公名旦,文王子。食采於太王所居之周邑,因号周公。武王克商,封鲁侯,不就国。成王嗣位,以太傅冢宰摄行天子事。遇谮东征,三年迎归。薨,谥曰文公。元子鲁公,先就国,传三十四世。次子留相王室,世世号周公。余子受封有凡、蒋、邢、茅、胙、祭六国。(案《周书。成开》至《王会》十二篇,皆周公书,见存不录。)

◇周礼

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左传》文十八年)

◇誓命

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左传》文十八年,注:「《誓命》以下,皆《九刑之书》。」《九刑之书》今亡)

◇卜居曲阜命龟

作邑乎山之阳,贤则茂昌,不贤则速亡。(《说苑。至公》)

◇对武王问

周武王问于王子旦曰:「敢问治有必成,而战有必胜乎?攻有必得,而守有必存乎?」王子旦对曰:「有。《政》曰:诸侯政平於内,而威於外矣。君子行修於身,而信於舆人矣。治民民治,而荣於名矣。故诸侯凡有治心者,必修之以道,而与之以敬,然后能以成也。凡有战心者必修之以政,而兴之以义,然後能以胜也。凡有攻心者,必结之以约,而谕之以信,然后能有得也。凡有守心者,必固之以和,而谕之以爱,然后能有存也。」周武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

◇四内盟

加富三等,就官一列。(《吕氏春秋。诚廉》:「武王使叔旦就胶鬲于次四内,而与之盟。」注:「四内,地名。」)

◇祷书

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史记。鲁周公世家》:「初,成王病,周公乃自扌前其蚤,沈之河,以祝于神云云。亦藏其策於府。及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祷书,乃泣,反周公。」)

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史记。蒙恬传》:「公旦自扌前其爪,以沈于河云云。乃书而藏之记府。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案即《书。金滕》事。《书》谓代武王,《史》谓代成王,为异。)

◎鲁僖公

公名申,周公十二世孙,闵公少弟。在位三十三年。谥曰僖公。亦曰公。

◇祷请山川辞

方今大旱,野无生稼。寡人当死,百姓何依?不敢烦民请命。愿抚万民,以身塞无状。(《谷梁》成八年《疏》,又定元年《注》,又见《後汉。郎ダ传》注,小异)

◎鲁宣公

公名倭,亦作委,又作亻妥,一名接,文公庶子。在位十八年。谥曰宣公。

◇以书授莒仆邑

夫莒太子,不惮以吾故,杀其君而以其宝来,其爱我甚矣。为我予之邑,今日必授,无逆命矣。(《鲁语上》:「莒太子仆弑纪公,以其宝来奔。宣公使仆人以书命季文子。」)

◎鲁定公

公名宋,襄公子,昭公弟。在位十五年。谥曰定公。

◇命孔子为司寇

宋公之子弗甫,有孙鲁孔丘,命尔为司寇。(《韩诗外传》八)

◎鲁哀公

公名蒋,亦作将,定公子。在位二十七年。谥曰哀公。

◇归齐国书元书箧上。

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左传》哀十一年)

◇孔子诔

天不吊,不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我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又见《史记。孔子世家》,作「母自」。)

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礼记。檀弓》)

◎臧孙辰

辰,鲁孝公之後,僖伯曾孙。僖伯字子臧,后因为氏。事庄、闵、僖、文四公为正卿。仲之言次。谥曰文,故称文仲。

◇在齐密遗鲁公书

敛小器,投诸台。食猎犬,组羊裘。琴之合,甚思之。臧我羊,羊有母。食我以同鱼,冠缨不足带有余。(《列女传》三:「臧孙母者,鲁大夫臧文仲之母也。文仲之齐,齐拘之欲袭鲁。文仲使人遗鲁公书,恐得其书,乃谬其辞云云。召母,语之。」)

◇臧昭伯

昭伯,臧孙辰曾孙,武仲纥之兄子,从昭公孙于齐。

◇盟从者载书

戮力壹心,好恶同之。信罪之有无,缱绻从公,无通外内。(《左传》昭二十五年)

◎季孙行父

行父,鲁桓公之后,季友子。事宣、成、襄三公,为正卿。谥曰文子。

◇戒子

吾欲室之狭于两社之间也,使吾后世有不能事上者,使其替之益速。(《说苑。至公》)

◎季孙宿

宿,行父子,襄公司徒,谥曰武子。

◇玺书告取卞

闻守卞者将叛,臣帅徒以讨之。既得之矣,敢告。(《左传》襄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

卞人将畔,臣讨之,既得之矣。(《鲁语》下)

◇以书告叔孙豹殡

子固欲毁中军,既毁之矣,故告。(《左传》昭五年)

◇盟臧氏

无或如臧孙纥,干国之纪,犯门斩关。(《左传》昭二十三年)

◎季孙斯

斯,平子意如子,武子之孙。谥曰桓子。

◇被拘以爪锓馈器版

某月某日,将杀我于蒲。力能救我则於是。(《公羊传》定八年:阳虎专季氏,拘季孙。孟氏与叔孙氏迭而食之,饿而以爪锓馈器之版。)

◎里革

甘亦作克,鲁太史。

◇更鲁公书逐莒仆

夫莒太子,杀其君而窃其宝来,不识穷固,又求自迩。为我流于夷,今日必通,无逆命矣。(《鲁语》上:宣公使仆人以书命季文子:「为我予之邑。」里革遇之而更其书)

◎孔子

子讳丘,字仲尼。其先宋人,殷之后,避难奔鲁,为鲁人。初仕季氏,为委吏乘田,定公以为中都宰、司空、司寇。去职,遍游诸国,不遇。哀公十六年卒,年七十三,或云年七十二。司马迁尊为至圣,今称「至圣先师。」赞《易》,删《书》、《诗》,正礼乐,作《春秋》《孝经》。弟子纪录绪言为《论语》,皆在学官,唯《乐经》不传。

◇为鲁哀公下救火令

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韩非子。内储说》上:「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於是仲尼乃下令。」)

◇观吴季札之子葬题字

於!有吴延陵君,子之葬。(碑拓本,又见《淳化帖》《绛贴》,字数次第不同。季子聘上国,丧子于嬴博之间,见《檀弓》。此盖孔子使子贡观葬后题字。读此当以「於」句,「有吴延陵君」句,「子之葬」句。唐宋人不识篆文,释葬为墓,非也。)

◎燕召公

公名,周之支族。食邑于召,因称召公。武王克商,封北燕伯,未就封,故《诗》称召伯。成王即位,以太保主陕以西,周公主陕以东,故《诗》有《周南》《召南》。薨,谥曰康公。子孙世为卿士,仍称召公,亦称召伯。宣王时,召穆公虎有功。其就国于燕者,传四十三世。

◇命齐太公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僖四年)

◇共头盟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吕氏春秋。诚廉》:「武王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而与之盟。」)

◎燕惠王

王失其名,昭王子,召公之四十世孙。在位七年,为其相成安君公孙操所弑。谥曰惠王。

◇以书让乐毅且谢之

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於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战国策》三十,《史记。乐毅传》)

◎燕王喜

喜,惠王曾孙,孝王子。在位三十三年,为秦所虏。

◇以书谢乐间

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於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安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心所望之?今君厚受位於先王以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掩邪救过,难得於君矣。且世有薄於故厚施,行有失而故惠用。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於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尽厚也。寡人虽不肖乎,未如殷纣之乱也,君虽不得意乎,未如商容、箕子之累也。然则不内盖寡人而明怨於外,恐其适足以伤於高而薄於行也,非然也。苟可以明君之义,成君之高,虽任恶名,不难受也。本欲以为明寡人之薄,而君不得厚,扬寡人之辱,而君不得荣,此一举而两失之也。义者不亏人以自益,况伤人以自损乎!愿君无以寡人不肖,累往事之美。昔者柳下惠吏於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语》曰:「论不修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智不简功。」弃大功者,辍也;轻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维先王,复以教寡人!意君曰,余且慝心以成而过,不顾先王以明而恶,使寡人进不得修功,退不得改过,君之所揣也,唯君图之!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书谒之。(《战国策》三十一,又见《新序。杂事篇》作「遗乐教书」,文亦小异。)

◇遗乐间书

纣之时,箕子不用,犯谏不怠,以冀其听;商容不达,身辱焉,以冀其变。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後二子退隐。故纣负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圣之名。何者?其忧患之尽矣。今寡人虽愚,不若纣之暴也;燕民虽乱,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语,不相尽,以告邻里。二者,寡人不为君取也。(《史记。乐毅传》)

◎燕太子丹

丹,惠王之少孙,王喜之太子。质於秦,亡归。坐遣荆轲事为秦所攻,走保辽东。斩首献秦,秦卒灭燕。

◇与傅麴武书

丹不肖,生於僻陋之国,长於不毛之地,未尝得睹君子雅训、达人之道也。然鄙意欲有所陈,幸傅垂览之。丹闻丈夫所耻,耻受辱以生於世也,贞女所羞,羞见劫以亏其节也。故有刎喉不顾,据鼎不避者,斯岂乐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今秦王反戾天常,虎狼其性行,遇丹无礼,为诸侯最。丹每念之,痛入骨髓。计燕国之众,不能敌之,旷年相守,力固不足。欲收天下之勇士,集四海之英雄,破国空藏,以奉养之,重币甘辞,以市于秦。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须臾之间,可解丹万世之耻。若其不然,令丹生无面目於天下,死怀恨於九泉,必令诸侯无以为叹。易水之北,未知谁有,此盖亦子大夫之耻也。谨遣书,愿熟思之。(《燕丹子》)

◎乐毅

毅,灵寿人。初仕赵,去仕魏,为魏使于燕,燕昭王以为亚卿,拜上将军,兼佩赵相国印。以破齐功封昌国君。惠王即位,以骑劫代将,去之赵,赵封望诸君。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

◇令军中

环画邑三十里无入。(《史记。田单传》:「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贤,令军中。」)

◇献书报燕王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於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於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於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闲於兵甲,习於战攻。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於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於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於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於元英,故鼎反於历室,齐器设於宁台,蓟丘之植,植於汶皇。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於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遁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於后世。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五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於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战国策》三十,又见《史记》,又见《新序。杂事》,小异。)

◎麴武

武姓麴,一作鞫,一作鞠,燕末为太子丹太傅。

◇报燕太子书

臣闻快於意者亏於行,甘於心者伤於性。今太子欲灭ぉぉ之耻,除久久之恨,此实臣所当糜躯碎首而不避也。私以为智者不冀侥幸以要功,明者不苟从志以顺心,事必成然后举,身必安而后行,故废无失举之尤,动无蹉跌之愧也。太子贵匹夫之勇,信一剑之任,而欲望功,臣以为疏。臣愿合从於楚,并势於赵,连衡於韩魏,然后图秦,秦可破也。且韩、魏与秦外亲内疏,若有倡兵,楚乃来应,韩、魏必从,其势可见。令臣计从,太子之耻除,愚鄙之累解矣。太子虑之。(《燕丹子》)

◎卫武公

公名和,侯子,康叔之九世孙。宣王时,杀兄共伯余而代立。及犬戎之乱,举兵入立平王。东迁于雒,平王命为公。在位五十五年,谥曰睿圣武公。

◇耄箴

自卿以下,至於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楚语》上:「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

◎卫庄公

公名蒯聩,灵公太子。以谋杀南子事露出奔宋,寻之晋,依赵鞅。以子出公辄之十二年入立。在位三年,为晋所伐,出奔。晋师退,复入。寻为其下石圃所攻,走戎州己氏,见杀。谥曰庄公。

◇战祷

曾孙蒯聩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郑胜乱从,晋午在难,不能治乱,使鞅讨之。蒯聩不敢自佚,备持矛焉,敢告无绝筋,无折骨,无面伤,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左传》哀二年)

曾孙蒯聩,以谆赵鞅之故,敢昭告于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昭考灵公:夷请无筋,无骨,无面伤,无败用,无陨惧,死不敢请。(《晋语》九)

◎礼至

至,卫大夫。

◇以灭邢功为铭

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左传》僖二十五年:「卫侯烧毁灭邢。同姓也,故名。礼至为铭。」案卫侯,卫文公也。邢,周公后。齐桓公存三亡国,邢、卫居其二。礼至昆弟为卫伪往仕邢,杀邢守国子而灭邢,文公之狡诈如是。后三年,晋修不礼之怨,卫几亡,其死后余殃又如是。儒者言文公有道,然乎哉!)

◎宁俞

俞,庄子速之子!济成公於晋难。谥曰武子。

◇宛濮盟

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牧圉!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後,行者无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纠是殛。(《左传》僖二十八年,晋人复卫侯。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

◎孔悝

悝,庄叔之後,文子圉之子。事出公辄为卿,后逐辄,立庄公,寻为庄公所逐,奔宋。

◇鼎铭

六月丁亥,公假于太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奔走无射。启右献公,献公乃命成叔缵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耆欲,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其勤公家,夙夜不懈,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铭。若缵乃考服。」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彝鼎。(《礼记。祭统》:「此卫孔悝之鼎铭也。」注:「庄公蒯聩德孔悝立已己,故因至庙祭赐铭,以褒显其先世也。」案铭文「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大命,」必恐误释。以钟鼎词例校之,当是「悝拜稽首,敢对扬乃辟之勤大命。」郑承旧误,未及是正耳。)

◎鄢

鄢,卫大夫,谥曰武子。

◇为蒯聩告即位于周

蒯聩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窜于晋,晋以王室之故,不弃兄弟,诸河上。天诱其衷,获嗣守封焉,使下臣,敢告执事。《左传》哀十六年)

◎宋石

石,卫将。

◇遗荆将卫君书

两军相当,两旗相望,唯毋一战,战必不两存,此乃两主之事也。与子无有私怨,善者相避也。(《韩非子。内储说下》)

【卷四】 《全上古三代文》

◎晋惠公

公名夷吾,武王少子唐叔虞之後,献公子。以骊姬之难奔梁,为里克所迎立。在位十四年,谥曰惠公。

◇在梁遣里克书

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史记。晋世家》)

◇韩誓

失次犯令死,将止不面夷死,伪言误众死。(《晋语》三)

◎晋文公

公名重耳,惠公兄。以骊姬之难出亡十九年,秦纳之,晋遂世霸。在位九年,谥曰文公。

◇合诸侯盟

吾闻国之昏,不由声色,必由奸利。好乐声色者,淫也;贪奸者,惑也。夫淫惑之国,不亡必残。自今以来,无以美妾疑妻,无以声乐妨正,无奸情害公,无以货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谓伐其根素,流於华叶。若此者,有患无忧,有寇勿弭。不如言者,盟示之。(《说苑。反质》)

◇践士盟

凡我同盟,各复旧职。(《左传》定元年。薛宰引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又襄二十五年,子产引城濮之役布命曰:「各复旧职。」)

◇践土载书

王若曰:「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左传》定四年祝佗引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其载书云云。案践土之盟,尹氏王子虎在焉,故称王命。)

◇令

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说苑。建本》)

◎晋厉公

公名州蒲,(案《春秋》成十年《疏》引应劭作《旧名讳议》云:「周穆王名满,晋厉公名州满,是同名不讳。」今作蒲,疑误。)景公太子。在位八年,为其臣栾书、荀偃所弑。谥曰厉公。

◇以杀三辞于栾书、中行偃

寡人有讨於氏,氏既伏其辜矣,大夫无辱,其复职位!(《左传。成十七年》)

◎晋平公

公名彪,悼公子。在位二十六年,谥曰平公。

◇授郑公孙段策

子丰有劳於晋国,余闻而弗忘。赐女州田,以胙乃旧勋。(《左传》昭三年)

◇逐栾盈下令国人

自文公以来,有力於先君,而子孙不立者,将授立之。得之者赏。(《晋语》八)

◇令国中

欲有谏者为隐,左右言及国吏,罪。(《说苑。善说》)

◎祖朝

朝,晋献公时人。

◇上书献公

草茅臣东郭氏祖朝,愿请开国家之计。(《说苑。善说》)

◎介子推从者

推从晋文公出亡,一作介之推。《琴操》作介子绥,《列仙传》云:「姓王名定。」从者阙姓名。

◇悬书宫门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史记。晋世家》:「文公反国,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不及,与其母偕隐。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反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於中野。(《说苑。复恩》:「文公即位,赏不及推,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案《吕氏春秋》、《新序》、《琴操》并作歌,其词互异。《说苑。复恩》又载此为舟之侨陈辞,盖同一事而三说不同。故于《新序》存一说,于《说苑》并列两说,不能定断其孰是也。)

◎雍子

雍子,阙其名,楚人。遇谮奔晋,为畜阝大夫。

◇发命于军

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简兵乘,秣马蓐食,师陈焚次,明日将战。(《左传》襄二十六年,声子曰:「彭城之役,晋、楚遇于靡角之谷,雍子发命于军。」案彭城之役在成十八年。)

◎巫臣

巫臣姓屈,(一称屈巫。其子狐庸亦称屈狐。)庸楚之王族,字子灵。为申县尹,故称申公。以争夏姬奔晋,为邢大夫,而楚灭其族。乃通吴於晋以病楚,吴於是始大。

◇自晋遗楚子重子反书

尔以谗慝贪慝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於奔命以死。(《左传。成七年》)

◎士燮

燮,太傅随会子。以会食邑於随,后更受范为范氏。位至中军佐,谥曰文子。

◇与楚盟宋西门外

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隧其师,无克胙国。(《左传》成十二年)

◇士モ

モ,士燮子。代荀偃为中军将。谥曰宣子。

◇同盟於亳载书

凡我同盟,毋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奖王室。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左传》襄十一年)

◎士弱

弱,太傅士渥浊之子。谥曰庄子。伯之言长,故又称庄伯。

◇同盟於戏载书

自今日既盟之後,郑国而不唯晋命是听,而或有异志者,有如此盟。(《左传》襄九年)

◇荀罂

罂,荀首子。代韩厥为中军将,谥曰武子。以荀首食邑於知,故以邑氏为知氏。首兄林父将中行,故以官氏为中行氏。伯之言长,故林父之嗣通称中行伯,荀首之嗣通称为知伯。

◇伐郑令於诸侯

修器备,盛糇粮,归老幼,居疾於虎牢,肆眚围郑。(《左传》襄九年)

◎荀偃

偃字伯游,林父孙。代荀罂为中军将。谥曰献子。

◇或林令

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十四年)

◇祷河

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其官臣偃实先后之。苟捷有功,无作神羞。官臣偃无敢复济,唯尔有神裁之。(《左传》襄十八年)

◇督扬盟

大毋侵小。(《左传》襄十九年)

◎羊舌

字叔向,一字叔誉,晋之公族,中军尉佐羊舌职次子。食邑於杨,亦称杨傅。平公初代士渥浊为太傅,昭公时位上大夫。

◇诒郑子产书

始吾有虞於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惧其未也,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教之以务,使之以和,临之以敬,莅之以强,断之以刚;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於上。并有争心,以徵於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又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如是,何辟之有?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徵於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闻之:「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左传》昭六年,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

◇诈为苌弘卖周书

苌弘谓叔向曰:「子为我谓晋君,所与君期者,时可矣。何不亟以兵来!(《韩非子。内储》说下:「叔向之谗苌弘也。为书曰:「苌弘谓叔向云云,因佯遗其书。」周以苌弘为卖周也。乃杀之。」苌弘谓叔向曰:「子起晋国之兵以攻周,吾废刘氏而立单氏。」《说苑。权谋》案《左传》载叔向事,迄于昭十五年。晋灭羊舌氏,在昭二十八年。周杀苌弘,在哀三年,讵是时叔向尚在乎!诸子与《经》、《传》不必尽合。)

◎栾盈

盈,栾书孙,子。晋下军佐,为范モ所逐,出奔。复入,见杀。及范氏亡,追号曰怀子。

◇奔楚过周辞於周行人

天子陪臣盈,得罪於王之守臣,将逃罪。罪重於郊甸,无所伏窜,敢布其死:昔陪臣书,能输力於王室,王施惠焉。其子,不能保任其父之劳。大君若不弃书之力,亡臣犹有所逃。若弃书之力,而思之罪,臣戮余也,将归死於尉氏,不敢还矣。敢布四体,唯大君命焉。(《左传》襄二十一年,栾盈过於周,周西鄙掠之,辞於行人。王使司徒禁掠栾氏者。)

◎韩厥

韩出唐叔虞之後,曲沃桓叔子万食邑於韩,因为韩氏。万曾孙厥,事景公为上卿,将中军,谥曰献子。六世至景侯虔,与赵、魏分晋,列为诸侯。又二世,遂灭晋。

◇对问大业之後为祟

大业之後,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蜀,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史记。赵世家》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後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

◎申不害

不害,京人,故郑贱臣。韩昭侯以为相,有《申子》三卷。

◇申子。君臣

明君治国,而晦晦,而行行,而止止。三寸之机运而天下定,方寸之基正而天下治,故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艺文类聚》十九,《意林》二,《太平御览》三百九十,又六百二十四)

◇申子。大体

夫一妇擅夫,众妇皆乱。一臣专君,群臣皆蔽。故妒妻不难破家也,而乱臣不难破国也。是以明君使其臣,并进辐凑,莫得专君焉。今人君之所以高为城郭而谨门闾之闭者,为寇戎盗贼之至也。今夫弑君而取国者,非必逾城郭之险而犯门闾之闭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聪,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群书治要》,又见《长短经。大体》,又见《意林》)

智均不相使,力均不相胜。(《意林》)

今使乌获彭祖负千钧之重,而怀琬琰之美,令孟贲、成荆带干将之剑卫之,行乎幽道,则盗犹偷之矣。今人君之力,非贤乎乌获、彭祖,而勇非贤乎孟贲、成荆也;其所守者,非特琬琰之美,千钧之重也,而欲勿失,其可得耶?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为人臣者,操契以责其名。名者,天地之网,圣人之符。张天地之网,用圣人之符,则万物之情,无所逃之矣。故善为主者,倚於愚,立於不盈,设於不敢,藏於无事,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是以近者亲之,远者怀之,示人有馀者人夺之,示人不足者人与之。刚者折,危者覆,动者摇,静者安。名自正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自名而正之,随事而定之也。鼓不与於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治主。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为百当者,人臣之事也,非君人之道也。昔者尧之治天下也以名,其名正则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而天下乱。是以圣人贵名之正也。主处其大,臣处其细,以其名听之,以其名视之,以其名命之,镜设精无为,而美恶自备;衡设平无为,而轻重自得。凡因之道,身与公无事,无事而天下自极也。(《群书治要》,又见《长短经。反经》,又略见《意林》《初学记》二十五)

◇申子(已下篇名缺)

百世有圣人,犹随踵。(《战国策》十此下有「而至」二字)千里有贤者,是比肩而立也。(《艺文类聚》二十《意林》,《御览》四百二。已上《申子》原次如此,已下各书引见,不得原次。)

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史记。李斯传》《长短经。是非》。案此《申子》谓亡王如此耳。《魏志》高堂隆上疏引之,责李斯不正谏。)

天道无私,是以恒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九、《艺文类聚》一,《御览》一)

地道不作,是以常静。地道常静,是以正方。举事为之,乃有恒常之静者,符信受令必行也。(《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七)

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称轻重,所以一群臣也。(《艺文类聚》五十四,《文选》颜廷年《宴华林诗》注,又邹阳《上书吴王》注,《御览》六百三十八。)

尧之治也,盖明法审令而已。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黄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变,使民安乐其法也。(《艺文类聚》五十四,《御览》六百三十八)

君之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艺文类聚》五十四)

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艺文类聚》五十四,《御览》六百三十八)

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曰贵土。土,食之本也。(《御览》三十七)

◎韩非

非,韩之诸公子,与李斯俱师事荀卿。韩王安之五年,奉使之秦,留而不遣。寻为李斯所谮,下吏治罪,自杀。有《韩子》二十卷。

◇上书秦王

韩事秦三十馀年,出则为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韩地而韩随之,怨悬於天下,功归於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夫韩,小国也,而以应天下四击,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修守备,戒强敌,有蓄积,筑城池以守固。今伐韩,未可一年而灭,拔一城而退,则权轻於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韩叛,则魏应之,赵据齐以为原,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夫进而击赵不能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勤於野战,负任之旅罢於内攻,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非所以亡韩之心也。均如贵人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质矣。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今贱臣之进愚计:使人使荆,重币用事之臣,明赵之所以欺秦者;与魏质以安其心,从韩而伐赵,赵虽与齐为一,不足患也。二国事毕,则韩可以移书定也。是我一举,二国有亡形,则荆魏又必自服矣。故曰:「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审用也。以秦与赵敌衡,加以齐,今又背韩,而未有以坚荆、魏之心夫一战而不胜,则祸构矣。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韩、秦强弱,在今年耳。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夫一动而弱於诸侯,危事也。为计而使诸侯有意我之心,至殆也。见二疏,非所以强於诸侯也。臣窃愿陛下之幸熟图之,攻伐而使从者闻焉,不可悔也。(《韩非子。存韩》。案下文云「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之未可举,下「臣斯」,明此篇是书。)

◇韩非子佚文

四千五百六十岁为一元,元中有厄,故圣人有九岁之畜,以备之也。(《续汉。律历志》下注补引。)

◎魏绛

魏出周文王庶子毕公高之後。毕万仕晋,封於魏,以邑为氏。万曾孙绛,事悼公为列大夫,进中军司马,佐新军。谥曰庄子,一云昭子。六世至武侯击,与韩、赵三分晋地,灭晋後。

◇授仆人书

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马。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於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於司寇。(《左传》襄三年)

臣诛於扬干,不忘其死,日君乏使,使臣狃中军之司马。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不说,请死之。(《国语》十三)

◎魏无忌

无忌,魏绛十二世孙,魏安王之弟,封信陵君。以矫夺晋鄙军惧罪,留赵十年,还魏为上将军。秦用反间废之,病酒而卒。有《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十卷。

◇下令军中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史记。信陵君传》:公子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

◎李悝

悝事魏文侯,为上地守,寻入相。

◇习射令

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韩非子。内储说》上:「李悝为上地守,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云云。令下,而人皆疾习射,与秦人战,大败之。」)

◇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

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为粟一百八十万石矣。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馀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馀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馀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於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馀四百石;中孰自三,馀三百石;下孰自倍,馀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馀以补不足也。(《汉书。食货志》)

◎范痤

痤,亦作座,为魏安王相。

◇献书魏王

臣闻赵王以百里之地,请杀痤之身,夫杀无罪范痤,痤薄故也;而得百里之地,大利也。臣窃为大王美之。虽然,而有一焉。百里之地不可得,而死者不可复生也。则主必为天下笑矣!臣窃以为与其以死人市,不若以生人市便也。(《战国策》二十一,赵王使人以百里之地请杀范痤於魏,魏王许诺。范痤献书魏王。)

◇又遗其後相信陵君书

夫赵、魏,敌战之国也。赵王以咫尺之书来,而魏王轻为之杀无罪之痤,痤虽不肖,故魏之免相望也。尝以魏之故,得罪於赵。夫国内无用臣,外虽得地,势不能守。今能守魏者,若如君矣。王听赵杀痤之後,强秦袭赵之欲,倍赵之割,则君将何以止之也?此君之累也。(《战国策》二十一,又略见《史记》,又略见《说苑。善说》)

◎郑桓公

公名友,厉王少子,宣王母弟。为周司徒,封於郑。从平王东迁,建国於新郑。传十三世幽公,为韩所灭。

◇与商人盟誓

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左传。昭十六年》)

◎郑庄公

公名寤生,桓公孙。世执周政。桓王即位,为左卿士,寻夺政。

◇城颍誓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元年)

◎郑定公

公名宁,简公子。在位十三年,谥曰定公

◇令国中

有能还吴军者,吾与分国而治。(《吴越春秋。阖庐内传》四)

◎公子归生

归生字子家,郑执政大夫。

◇使执讯与赵盾书

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事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六月壬申,朝于齐。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亦获成地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左传》文十七年)

◎公子

,字子驷,穆公孙。代子罕执政,为盗所杀。後别为驷氏。

◇以从楚告于晋

君命敝邑:「修而车赋,儆而师徒,以讨乱略。」蔡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获司马燮,献于邢丘。今楚来讨曰:「女何故称兵于蔡?」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敝邑之众,夫妇男女,不遑启处,以相救也。翦焉倾覆,无所控告。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夫人悉痛,不知所庇。民知穷困,而受盟于楚。孤也与其二三臣不能禁止,不敢不告。(《左传》襄八年:「子驷曰:「请从楚,也受其咎。」乃及楚平,使王子伯骈告于晋。」案上文及九年《盟戏载书》,知此为子驷之词。称孤者,假君命。是时郑简公仅六岁,子驷当国,摄君事。)

◇同盟于戏载书

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祀,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夫妇辛苦垫隘。无所底告。自今日既盟之後,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是从,而敢有异志者,亦如之!(《左传》襄九年:「同盟于戏。晋士庄子为载书。公子趋进曰」云云。荀偃曰:「改载书。」注:「子驷亦以所言载于策,故欲改之。」)

◎公孙舍之

舍之字子展,子罕子,穆公孙。代子孔执政,其後为罕氏。

◇以服晋告于楚

孤以社稷之故,不能怀君。君若以玉帛绥晋,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孤之愿也。(《左传》襄十一年,郑人使良霄、太宰石如楚,告将服于晋。案襄十年盗杀子驷,而子孔当国摄君事,服晋乃子展主谋。此盖子展之词。称孤者,假君命,是时郑简公仅九岁。)

◎公孙侨

侨字子产,一字子美,穆公孙,公子发子。以少正代子皮执政,卒谥成子。发字子国,故子产之後别为国氏。(案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子为公孙,故称公孙。子国之孙始得以王父字为氏,而子产已称国侨,盖後人追言之。)

◇寓书以告士モ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壤。晋国贰,则子之家壤,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壤,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左传》襄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

◇复叔向书

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左传》昭六年,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复书。)

【卷五】 《全上古三代文》

◎吴王阖庐

阖庐亦作阖闾,名光,吴仲雍之二十五世孙,馀昧子。或曰诸樊子。弑王僚自立,在位十九年,与越战李,败死。

◇作金钩令

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四)

◇下令孙武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史记。孙武传》,又《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四)

◎吴王夫差

夫差,阖庐子。在位二十三年,为越所灭。

◇礼越王令

今日为越王陈北面之坐,群臣以客礼事之。(《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七,吴王疾愈大纵酒於文台,出令。)

◇输越粟令

寡人逆群臣之议,而输於越,年丰而归寡人。(《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九)

◇免卫君令

比十日,而卫君之礼不具者,死。(《淮南子。人间训》)

◇伐齐令

寡人伐齐,有敢谏者,死。(《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五》)

◇告诸大夫

孤将有大志於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吴语》)

◇告劳于周

昔者楚人为不道,不承共王事,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吾先君阖闾,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铎,以与楚昭王毒逐於中原柏举,天舍其衷,楚师败绩。王去其国,遂至於郢。王总其百执事,以奉其社稷之祭,其父子昆弟不相能,夫概王作乱,是以复归於吴。今齐侯任不鉴於楚,又不承共王命,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夫差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披,铎,遵汶伐博,簦笠相望於艾陵。天舍其衷,齐师还。夫差岂敢自多?文武实舍其衷。归不稔於岁,余沿江沂淮,阙沟深水,出於商、鲁之间,以彻於兄弟之国。夫差克有成事,敢使苟告於下执事。(《吴语》)

◇矢书射文种蠡军

吾闻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今吴病矣,大夫何虑乎。(《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五)

◎伍员

员字子胥,楚人。以父奢、兄尚为楚平王所杀奔宋,寻奔郑。至晋,复还郑,後入吴,吴王僚不见用。阖闾即位,以为行人。破楚入郢,封於申。後相夫差,为伯所谮,赐死。有《兵技巧》十篇,图一篇。

◇江上丈人祝

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吕氏春秋。安死》)

◇水战法

大翼一艘,广一丈五尺二寸,长十丈。中翼一艘,广一丈三尺五寸,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般,广一丈二尺,长九丈。(《文选》颜延年《车驾幸京口侍游曲阿後湖诗注》)

大翼一艘,长十丈,中翼一艘,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艘,长九丈。(《文选》张协《七命》注引《越绝书。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

水战法,大翼一艘,广丈六尺,长十二丈,容战士二十六人,棹五十人,舳舻三人,操长钩矛者四,吏仆射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当用长钩矛长斧各四,弩各三十二,矢三千三百,甲兜鍪各三十二。(《御览》三百十五引《越绝书。伍子胥水战法》)

◎孙武

武,齐人。避乱奔吴,吴王阖庐以为客将军。有《兵法》一卷,《八阵图》一卷,《牝八阵图》一卷,《兵法杂占》四卷,《战斗六甲兵法》一卷。案《汉志》《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史记。孙子传》云十三篇,《正义》引《七录》云《孙子兵法》三卷。案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如《正义》说,则唐时故书尚存,故诸家徵引多有出十三篇外者,皆中下卷文也。《唐志》别有《孙子三十二垒经》一卷,《隋志》无。《算经》二卷

◇令隧长

一鼓皆振,二鼓操进,三鼓为战形。(《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四)

◇算经序

孙子曰:夫算者,天地之经纬,群生之元用,五常之本末,阴阳之父母,星辰之建号,三光之表里,五行之准平,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六艺之纲纪。稽群伦之聚散,考二气之降升,推寒暑之迭运,步远近之殊同,观天道精微之兆基,察理从横之长短,采神之所在,极成败之符验,穷道德之理,究性命之情,立规矩,准方员,谨法度,约尺丈,立权衡,平重轻,剖豪,折黍。历亿载而不朽,施八极而无疆。散之不可轻究,敛之不盈掌握。响之者富有馀,背之者贫且窭。心开者幼冲而即悟,意闭者皓首而难精。夫欲学之者必务量能,揆己志在所专,如是,则焉有不成者哉。(《孙子算经》聚珍本。案《隋志》《孙子算经》二卷,今本三卷,其书有「长安」「洛阳」及「佛书二十九章」等语,盖後人有增加也。朱彝尊等皆谓是孙武书,故录之。)

兵法。(案《孙子兵法》十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孙子曰:凡地多陷曲曰天井。(《御览》一百八十九)

孙子曰:故曰深草蓊秽者,所以逃遁也;深谷险阻者,所以止御车骑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沛泽杳冥者,所以匿其形也。(《通典》一百五十九。案「深草」已下皆《六韬。奇兵篇》文,孙子引申之。)

吴王问孙武曰:「散地士卒顾家,不可与战,则必固守不出。若敌攻吾小城,掠吾田野,禁吾樵采,塞吾要道,待吾空虚而急来攻,则如之何?」武曰:「敌人深入吾都,多背城邑,士卒以军为家,专志轻斗。吾兵在国,安土怀生,以陈则不坚,以斗则不胜,富集人合众,聚谷蓄帛,保城备险,遣轻兵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野无所掠,三军因馁,因而诱之,可以有功。若欲野战,则必因势依险设伏。无险则隐於天气,阴晦昏雾,出其不意,袭其懈怠,可以有功。」(《通典》一百五十九《孙子九地篇》何延锡注)

吴王问孙武曰:「吾至轻地,始入敌境,士卒思还,难进易退,未背险阻,三军恐惧,大将欲进,士卒欲退,上下异心,敌守其城垒,整其车骑,或当吾前,或击吾後,则如之何?」武曰:「军至轻地,士卒未专以入为务,无以战为,故无近其名城,无由其道路,设疑佯惑,示若将去。乃选精骑,衔枚先入,掠其牛马六畜,三军见得进,乃不惧。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敌人若来,击之勿疑。若其不至,舍之而去。」(《通典》一百五十九,《孙子。九地篇》何氏注,又张预注)

又曰:军入敌境,敌人固垒不战,士卒思归,欲退且难,谓之轻地。当选骁骑伏要路,我退敌追,来则击之也。(《孙子。何氏注》)

吴王问孙武曰:「争地敌若先至,据要保利,简兵练卒,或出或守,以备我奇,则如之何?」武曰:「争地之法,让之者得,争之者失。(此二句,何注引作「先据为利」,敌得其处,慎勿攻之,引而佯走,建旗鸣鼓,趣其所爱,曳柴扬尘,惑其耳目,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敌必出救。人欲我与,人弃我取,此争先之道也。)若我先至,而敌用此术,则选吾锐卒,固守其所,轻兵追之,分伏险阻,敌人还斗,伏兵傍起,此全胜之道也。」(《通典》一百五十九《孙子》何氏注)

吴王问孙武曰:「交地吾将绝敌,使不得来,必全吾边城,修其守备,深绝通路,固其隘塞,若不先图之,彼可得而来,吾不得而往,众寡又均,则如之何?」武曰:「既我不有以往,彼可以来,吾分卒匿之,守而易怠,示其不能。敌人且至,设伏隐庐,出其不意,可以有功也。」(同上)

吴王问孙武曰:「衢地必先,若吾道远发後,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武曰:「诸侯参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旁有他国。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和旁国,交亲结恩,兵虽後至,众已属矣。简兵练卒,阻利而处,亲吾军事,实吾资粮,令吾车骑,出入瞻候。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犄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莫知所当。」(同上)

吴王问孙武曰:「吾引兵深入重地,多所逾越,粮道绝塞,设欲归还,势不可过,欲食于敌,持兵不失,则如之何?」武曰:「凡居重地,士卒轻勇,转输不通,则掠以继食,下得粟帛,皆贡于上,多者有赏,士无归意。若欲还出,即为戒备,深沟高垒,示敌且久,敌疑通途,私除要害之道,乃令轻车,衔枚而行,尘埃气扬,以牛马为饵。敌人若出,阴伏吾士,与之中期,内外相应,其败可知也。(同上)

吴王问孙武曰:「吾入圮地,山川险阻,难从之道,行久卒劳,敌在吾前,而伏吾後,营居吾左,而守吾右,良车骁骑,要吾隘道,则如之何?」武曰:「先进轻车,去军十里,与敌相候。接期险阻,或分而左,或分而右,大将四观,择空而取,皆会中道,胜而乃止。」(同上)

吴王问孙武曰:「吾入围地,前有强敌,後有险难,敌绝粮道,利我走势,敌鼓噪不进,以观吾能,则如之何?」武曰:「围地之宜,必塞其阙,示无所往,则以军为家,万人同心,三军齐力,并炊数日,无见火烟,故为毁乱寡弱之形,敌人见我,备之必轻。告厉士卒,令其奋怒,阵伏良卒,左右险阻,击鼓而出,敌人若当,疾击务突,前斗後拓,左右犄角。」又问曰:「敌在吾围,伏而深谋,示我以利,萦我以旗,纷纷若乱,不知所之,柰何?」武曰:「千人操旌,分塞要道,轻兵进挑,陈而勿搏,交而勿去,此败谋之法。」(同上)

吴王问孙武曰:「吾师出境,军于敌人之地,敌人大至,围我数重,欲突以出,四塞不通。欲励士激众,使之投命溃围,则如之何?」武曰:「深沟高垒,示为守备。安静勿动,以隐吾能。告令三军,示不得已。杀牛燔车,以飨吾士,烧尽粮食,填夷井灶,割发捐冠,绝去生虑,将无馀谋,士有死志。於是砥甲砺刃,并气一力,或攻两旁,震鼓疾噪,敌人亦惧,莫知所当,锐卒分行,疾攻其後,此是失道而求生,故曰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吴王曰:「若吾围敌,则如之何?」武曰:「山峻谷险,难以逾越,谓之穷寇。击之之法,伏卒隐庐,开其去道,示其去路。求生透出,必无斗志。因而击之,虽众必破。」又问曰:「吾在死地,粮道已绝,敌伏吾险,进退不得,则如之何?」武曰:「燔吾蓄积,尽我馀财,激士励众,使无生虑,鼓呼而冲,进而勿顾,决命争强,死而须斗。若敌在死地,士卒气勇,欲击之法,顺而勿抗,阴守其利,绝其粮道,恐有奇兵,隐而不睹,使吾弓弩,俱守其所。」(《通典》一百五十九,《孙子》何氏注又张预注。案此已上皆释九地篇义。)

吴王问孙武曰:「敌勇不惧,骄而无虑,兵众而强,图之柰何?」武曰:「绌而待之,以顺其意,无令省觉,以益其懈怠。因敌迁移,潜伏候待,前行不瞻,後往不顾,中而击之,虽众可取。攻骄之道,不可争锋。」(《通典》一百五十二)

吴王问孙武曰:「敌人保据山险,擅利而处之,粮食又足,挑之则不出,乘间则侵掠,为之柰何?」武曰:「分兵守要,谨备勿懈。潜探其情,密候其怠,以利诱之,禁其樵牧(《御览》作「禁其牧采」)久无所得,自然变改。待离其固(《御览》作故夺其所爱,敌据险隘,)我能破之也。」(《通典》一百五十九、《御览》三百三十一)

孙子曰:强弱长短杂用。(《通典》一百二十)

孙子曰:远则用弩,近则用兵,兵弩相解也。(《通典》口口口口口)

孙子曰:以步兵十人击骑一匹。(《通典》口口口口口)

孙子曰:人效死而士能用之,虽优游暇誉,令犹行也。(《文选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

孙子曰:其镇如岳,其氵亭如渊。(《文选》同上)

孙子曰:长阵为甄。(《文选》口口口口口口口注)

孙子八阵,有苹车之陈。(《周礼。车仆》注,贾《疏》云:《孙子兵法》有此言也。案《隋志》有《孙子八阵图》一卷,《牝八阵图》一卷,此二条是其遣文。)

孙子占曰:「三军将行,其旌旗从容以向前,是为天送,必亟击之,得其大将。三军将行,其旗旌垫然若雨,是为天沾,其帅失。三军将行,旌旗乱于上,东西南北无所主方,其军不还。三军将阵,雨师,是为浴师,勿用阵战。三军将战,有云其上而赤,勿用阵。先阵战者,莫复其迹。三军方行,大风飘起于军前,右以绝军,其将亡。右周中,其师得粮。(《御览》三百二十八。案《隋志》有《孙子兵法杂占》四卷,此其遗文。)

◎王孙骆

骆一作雒,又作雄。事吴王夫差,为左校司马。

◇移记公孙圣

今日壬午,校司马王孙骆受教,告东掖门亭长公孙圣:吴王书卧,觉寤,而心中惆怅也。如有悔。记到,车驰诣姑胥之台。(《越绝书》第十)

◎伯

伯亦作白喜,晋伯宗曾孙,楚伯州犁孙。以父宛为楚平王所杀奔吴,吴王阖庐以为大夫,进太宰。夫差嗣位,为太宰相国。越灭吴,复为太宰。(《左传》哀二十二年越灭吴,二十四年,公如越,季孙使因太宰而纳赂焉。)或云越灭吴,以不忠,并妻子诛。(《越绝书》《吴越春秋》)

◇遗文种书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大夫何不释吴而患越乎。(《韩非子。内储说》下)

◎申叔仪

仪,吴大夫。

◇乞粮於鲁公孙有山氏

佩玉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十三年)

◎越王勾践

勾践,祝融之後,姓芈,(《郑语》又《吴语》注,允常子,一云夏少康庶子之後。《史记。越世家》《吴越春秋》。)在位三十二年,号为霸王。

◇属诸大夫告

愿一与徼天下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为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吕氏春秋。顺民》:「越王句践致必死於吴,於是属诸大夫而告之。」)

◇号令三军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越语》上:「越王句践栖於会稽之上,乃号令於三军。」)

◇试下救火令

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北降之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越王问於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何不试焚宫室?」乃下令。」)

◇伐吴令

有敢谏伐吴者,罪不赦。(《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

伐吴命令。(十四首又十五首)

王乃命有司大令於国曰:「苟在戎者,皆造於国门之外。」

王乃命於国曰:「国人欲告者来告。告孤不审,将为戮。不利,及五日,必审之。过五日,道将不行。

王乃入命夫人曰:「自今日以後,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内有辱,是子也;外有辱,是我也。吾见子於此止矣。」

王命大夫曰:「食土不均,土地之不修,内有辱於国,是子也;军士不死,外有辱,是我。也。自今日以後,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吾见子於此止矣。」

至於军,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环通相问也。

明日徙舍,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不从其伍之令。」

明日徙舍,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不从王命。」

明日徙舍,至於御儿,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淫逸不可禁也。」

王乃命有司大徇於军曰:「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王亲命之曰:「我有大事,子有父母耆老,而子为我死,子之父母,将转於沟壑,子为我礼已重矣。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後若有事,吾与子图之。」明日,徇於军曰:「有兄弟四五人皆在此者以告。」王亲命之曰:「我有大事,子有昆弟四五人,皆在此,事若不捷,则是尽也。择子之所欲归者一人。」

明日,徇於军曰:「有眩瞀之疾者以告。」王亲命之曰:「我有大事,子有眩瞀之疾,其归若。已後若有事,吾与子图之。」

明日,徇於军曰:「筋力不足以胜甲兵,志行不足以听命者,归莫告」。

明日,迁军接和,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志行不果。」

王乃命有司大徇於军曰:「谓二三子,归而不归,处而不处,进而不进,退而不退,左而不在左,右而不在右,身斩,妻子鬻。」(已上并《吴语》)

二十一年十月,命国人曰:「吾将有不虞之议,自近及远,无不闻者。」复命有司与国人曰:「承命有赏,皆造国门之期。有不从命者,吾将有显戮。」

令国中曰:「五日之内,则吾良人矣。五日之外,则非吾之民也。又将加之以诛。」

命於夫人曰:「自今日之後,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各守其职,以尽其信。内中辱者则是子,境外千里辱者,则是子(注云:「当作我。案当作孤,烂文也也。吾见子於是,以为明诫矣。」)

令大夫曰:「食土不均,地壤不修,使孤有辱於国,是子之罪。临敌不战,军士不死,有辱诸侯,功隳於天下,是孤之责。自今以往,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吾固诫子。」

军行成阵,即斩有罪者三人,以徇於军,令曰:「不从吾令者,如斯矣。」明日,徙军於郊,斩有罪者三人,徇之於军,令曰:「不从吾令者,如斯矣。」

乃令国中不行者,与之诀而告之曰:「尔安土守职,吾方往征讨我宗庙之雠,以谢於二三子。」

明日,复徙军於境上,斩有罪者三人,徇之於军,曰:「有不从令者如此。」

复三日,复徙军於李,斩有罪者三人,以徇於军,曰:「其淫心匿行不当敌者,如斯矣。」

乃命有司大徇军曰:「其有父母无昆弟者来告我,我有大事,子离父母之养,亲老之爱,赴国家之急。子在军寇之中,父母昆弟有在疾病之地,吾视之如吾父母昆弟之疾病也。其有死亡者,吾葬埋殡送之,如吾父母昆弟之有死亡葬埋之矣。」

明日,又徇於军曰:「士有疾病不能随军从兵者,吾予其医药,给其糜粥,与之同食。」

明日,又徇於军曰:「筋力不足以胜甲兵,志行不足以听王命者,吾轻其重,和其任。」

明日,施军於江南,更陈严法,复诛有罪者五人,徇曰:「吾爱士也,虽吾子不能过也。及其犯诛,自吾子亦不能脱也。」

有司将军大徇军中曰:「队各自令其部,部各自令其士,归而不归,处而不处,进而不进,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不如令者斩。」(已上并《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案与《吴语》文多异。)

◇与国人誓

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於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越语》上:句践说於国人,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又见《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小异。)

◇誓众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威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越语》上。又见《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有删节。)

◇与群臣盟

寡人获辱受耻,上愧周王,下惭晋、楚,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而五年未闻敢死之士,雪仇之臣,柰何而有功乎。(《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九:越王反越五年,呜钟惊檄而召群臣,与之盟。)

◎范蠡

蠡字少伯,宛之三户人。与文种俱入越,越王句践以为上将军,平吴後亡去,不知所终。《吕氏春秋。悔过篇》:「箕子穷于商,范蠡流乎江。」《离谓篇》:「范蠡子胥,以此流潭。」本贾谊《新书。耳痹篇》:「范蠡负石而蹈五湖。」或云变姓名曰鸱夷子皮,浮海入齐,齐以为相,成田常之难。《墨子。非儒》:「乃树鸱夷子皮于田常之门。」《淮南子。汜论训》:「齐简公专任大臣,故使田常、鸱夷子皮得成其难,吕氏绝祀。」又去之陶,自称陶朱公,卒于陶。或云仙去,(见《列仙传》)

◇与越王为吴王寿

下臣句践,从小臣范蠡,奉觞上千岁之寿,辞曰:「皇在上,令昭下,四时并心,察慈仁者。大王躬亲鸿恩,立义行仁,九德四塞,威服群臣。於乎休哉!传德无极。上感太阳,降瑞翼翼。大王延寿万岁,长保吴国,四海咸承,诸侯宾服。觞酒既升,永受万福。」(《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七》)

◇为书辞句践

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史记。越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为书辞句践。」)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义一也。今臣事大王,前则无灭未萌之端,後则无救已倾之祸。虽然,臣终欲成君霸图,故不辞一死一生。臣窃自惟,乃使於吴,王之惭辱蠡,所以不死者,诚恐谗於太宰,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须臾而生。夫耻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赖宗庙之神灵,大王之威德,以败为成,斯汤、武克夏、商而成王业者,定功雪耻。臣所以当席日久,臣请从斯辞矣。(《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案即《史记》文未可合录,做别载之。)

◇自齐遗文种书

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史记。越世家》:「范蠡既去,自齐遗大夫种书」。《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

◎文种

种字子禽,郢人,仕楚为苑令。范蠡要与入越,越王句践以为大夫。平吴後,遇谗赐死。

◇矢书答吴王

上天苍苍,若存若亡,越王句践下臣种敢言之。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是天所反。句践敬天而功,既得返国,今上天报越之功,敬而受之,不敢忘也。且吴有大过六,以至于亡,王知之乎?有忠臣伍子胥,忠谏而身死,大过一也;公孙圣直说而无功,大过二也;大宰愚而佞言,轻而谗谀,妄语咨口,听而用之,大过三也;夫齐、晋无反逆行,无僭侈之过,而吴伐二国,辱君臣,毁社稷,大过四也;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吴侵伐,大过五也;昔越亲戕吴之前王,罪莫大焉,而幸伐之,不从天命,而弃其仇,後为大患,大过六也。越王谨上刻青天,敢不如命。(《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五:「吴王书其矢而射种蠡之军,大夫种书矢射之曰。」)

◇固陵祖道祝词

皇天助,前沈後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牵致,其後无殃。君臣生离,感动上皇。众夫哀悲,莫不感伤。臣请荐脯,行酒二觞。(《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七:「句践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大夫文种前为祝。」)

大王德寿,无疆无极。乾坤受灵,神辅翼。我王厚之,祉在侧。德销百殃,利受其福。去彼吴庭,来归越国。觞酒既升,请称万岁。(同上:「越王仰天太息,举杯垂涕,默无所言。种复前祝。」)

◇文台进祝酒辞

皇天助,我王受福。良臣集谋,我王之德。宗庙辅政,鬼神承翼。君不忘臣,臣尽其力。上天苍苍,不可掩塞。觞酒二升,万福无极。(《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越兵构行於江、淮之上,还於吴,置酒文台,大夫种进祝酒。」)

我皇贤仁,怀道抱德,灭雠破吴,不忘返国。赏无所吝,群邪杜塞。君臣同和,福千亿。觞酒二升,万岁难极。(同上:「於是越王默然无言,大夫种云云。」)

【卷六】 《全上古三代文》

◎齐太公一



太公姓姜,亦姓吕,名尚,字牙,东海人,四岳之後。初事商王纣,去隐北海,後归周,周文王以为师,号曰太公望。武王嗣位,以为司马,号曰师尚父。既克商,封於齐,以侯爵就国。成王嗣位,命得专征伐。一云,受封後留为太师,薨年百馀岁。传国二十八世。有《太公六韬》六卷,《阴谋》六卷,《谋》三卷,《阴符钤录》一卷,《金匮》二卷,《兵法》三卷,又六卷,《伏谋阴阳谋》一卷,《三宫兵法》一卷,《太乙三宫兵法立成图》二卷,《书禁忌立成集》二卷,《枕中记》一卷,《周书》阴符》九卷。(案《周书》阴符》、《隋志》不云太公。据《战国策》,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史记》作《周书阴符》,明是一书也。《汉志》《周史六》六篇在儒家,《太公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在道家,《隋志》尽归兵家。)



◇政语



师尚父曰:「吾闻之於政也,曰:「天下圹々,一人有之。万民丛丛,一人理之。」故天下者,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故夫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唯有道者使之,唯有道者宜处而久之;故夫天下者,难得而易失也,难常而易亡也;故守天下者,非以道,则弗得而长也,故夫道者,万世之宝也。」周武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



武王问太公曰:「举贤而以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不得真贤之实也。」武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望曰:「其失在君好用小善而已,不得真贤也。」武王曰:「好用小善者,何如?」太公曰:「君好听誉而不恶谗也。以非贤为贤,以非善为善,以非忠为忠,以非信为信。其君以誉为功,以毁为罪,有功者不赏,有罪者不罚,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臣比周而蔽贤,百吏群党而多奸,忠臣以诽死於无罪,邪臣以誉赏於无功,其国见於危亡。」武王曰:「善,吾今日闻诽誉之情矣。」



武王问太公曰:「得贤敬士,或不能以为治者,何也?」太公对曰:「不能独断,以人言断者,殃也?」武王曰:「何为以人言断?」太公对曰:「不能定所去,以人言去;不能定所取,以人言取;不能定所为,以人言为;不能定所罚,以人言罚;不能定所赏,以人言赏。贤者不必用,不肖者不必退,而士不必敬。」武王曰:「善。其为国何如?」太公对曰:「其为人,恶闻其情而喜闻人之情,恶闻其恶而喜闻人之恶,是以不必治也。」武王曰:「善。」



◇四辅



太公曰:「太师者,心腹之臣,所使口口,是人之英,故曰前疑,常立於前,决疑事也。太史者,耳目之臣,所使视听,是人之後,故曰後承,常立於後,承主之过,取验於天。太傅者,爪牙之臣,所使守卫,是人之杰,故曰左辅。辅人主缺,事立於左,拒君之难。太保者,羽翼之臣,所使察伺,是人之警,故曰右弼,常立於右,弼人主之邪。四辅既立,王者安而无为,百姓济而无害。若四辅不具,犹格虎无备,济河无舟。若王者不知古今之务,远方之纬,不谋於诸侯,不达言语,动作不合於制,太师争之;不知天变星历之运,天官动静钟律之音,山川怪异,不善灾害,太史陈天文以争之;发号令不应先王法度,与大臣无礼,枉道於民,处刑不平,独信自专,临政不庄,又不恤臣仆,太傅争之;升车不应和鸾,揖让不中磬佩,淫晏驰骋,沈冒酒色,宗庙不敬,舆服失度,朝廷无节,太保争之。(《五行大义》第二十二篇论诸官。)



◇六韬



案今所行《六韬》六卷,是宋元丰间删定,凡六十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文韬



文王问於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於无功,刑罚不施於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者有赏;後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慝,下无阴害。不供宫室以费财,不多游观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也。」文王曰:「善哉。」(《群书治要》三十一)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治国之所贵。」太公曰:「贵治令之必行。治令必行,则治道通;治道通,则民大利;民大利,则君德彰矣。君不法天地,而随世俗之所善以为法,故令出必乱,乱则复更为法,是以法令数变,则群邪成俗,而君沈於世,是以国不免危亡矣。」文王曰:「法令必行,大利人民,柰何?」太公曰:「法令之必行,则民俗利,民俗利则利天下,是法令利之必行,大利人民也。」(《群书治要》三十一,《御览》六百三十八)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失。」太公曰:「为国之大失者,为上作事而不法法,国君不悟,是为大失也。」文王曰:「愿闻不法法,国君不悟。」太公曰:「不法法,则令不行,令不行,则主威伤;不法法,则邪不止,邪不止,则祸乱起矣。不法法,则刑妄行,刑妄行,则赏无功;不法法,则国昏乱,国昏乱,则臣为变;不法法,则水旱发,水旱发,则万民病;君不悟,则兵革起,兵革起,则失天下也。」文王曰:「诚哉。」(《群书治要》三十一,《御览》六百三十八)



文王问太公曰:「人主动作,举事善恶,有福殃之应,鬼神之福无?」太公曰:「有之。主动作举事,恶则天应之以刑,善则天应之以德,逆则人备之以力,顺则神授之以职。故人主好重赋敛,大宫室,多游台,则民多病温,霜露杀五谷,丝麻不成;人主好田猎毕弋,不避时禁,则岁多大风,飘牛马,发屋拔木,民人飞扬数十里,禾谷不实;人主好破坏名山,壅塞大川,决通名水,则岁多大水,伤民,五谷不滋;人主好武事,兵革不息,则日月薄蚀,太白失行。故人主动作举事,善则天应之以德,恶则人备之以力,神夺之以职,如响之应声,如影之应形。」文王曰:「诚哉。」(《群书治要》三十一,《续汉。五行志》三注,又五注。《御览》九,又二百六十六,又八百三十九,又八百七十六,又八百七十九。又《五行大义》第七篇引太公云:「人主举事,善则天应之以德,恶则天应之以刑。」)



故义胜怠者王,怠胜敬者亡。(《群书治要》三十一引《明传篇》末多此二语。)



武王问太公曰:「桀纣之时,独无忠臣良士乎?」太公曰:「忠臣良士,天地之所生,何为无有?」武王曰:「为人臣而令其主残虐,为後世笑,可谓忠臣良士乎?」太公曰:「是谏者不必听,贤者不必用。」武王曰:「谏不听,是不忠;贤不用,是不贤也。」太公曰:「不然。谏有六不听,强谏有四必亡,贤者有七不用。」武王曰:「愿闻六不听,四必亡,七不用。」太公曰:「主好作宫室台池,谏者不听;主好忿怒,妄诛杀人,谏者不听;主好所爱,无功德而富贵者,谏者不听;主好财利,巧夺万民,谏者不听;主好珠玉奇怪异物,谏者不听,是谓六不听。(案上言六不听仅五事,转写有脱)



四必亡,一曰强谏不可止,必亡;二曰强谏知而不肯用,必亡;三曰以寡正强正众邪,必亡;四曰以寡直强正众曲,必亡。七不用,一曰主弱亲强,贤者不用;二曰主不明,正者少,邪者众,贤者不用;三曰贼臣在外,奸臣在内,贤者不用;四曰法政阿宗族,贤者不用;五曰以欺为忠,贤者不用;六曰忠谏者死,贤者不用;七曰财货上流,贤者不用。」(《群书治要》三十一)



武王伐殷,得二丈夫(《文选》注、《御览》作大夫,)而问之曰:「殷国之将亡,亦有妖乎?」其一人对曰:「有。殷国尝雨血雨灰雨石,小者如椎,大者如箕。常六月雨雪,深尺馀。」武王曰:「大哉妖也!」其一人对曰:「是非殷国之大妖也。殷国之大妖三十七章,雨血雨灰雨石,盛夏雨雪,臣不为妖灾。」武王然而问三十七章之妖,对曰:「殷君喜射人,喜以人喂虎,喜割人心,喜杀孕妇,喜杀人之父,寡人之妇,孤人之子,喜夺,喜诬,喜刑祸,喜以信者为欺,欺者为忠,以忠为不忠,忠谏者死,阿谀者赏,以君子为下,小人为上,以便佞为相,以女子为政,急令暴取,万民愁苦;喜田猎毕弋走狗,出入不时,不避大风甚雨,不避寒暑;喜治宫室,修台池,日夜无已。宫七十有三所,大宫百里,宫中有九市,陈玉杯象箸,玉杯象箸不盛菽藿之羹,必将熊蹯豹胎;喜为酒池肉林糟丘,酒池可回船,而牛饮者三千人饮之,以金鼓坐起,无长幼之序,贵贱之礼;喜听谗用誉,无功者赏,无德者富,所爱专制而擅令,无礼义,无忠信,无圣人,无贤士,无法度,无斗斛,无尺丈,无锱铢,无秤衡,有罪放,无罪诛,此殷国之大妖也。其馀不可胜数,臣言不能尽。」(《群书治要》三十一,《艺文类聚》九,又七十一,《北堂书钞》二十,又二十一,《文选。七发》注,《七命》注,《初学记》二十四,《御览》二十一,又五十一,又八十三,又一百七十三,又七百六十八,又八百七十四。)



渊乎无端,孰知其源。(《意林》一。案《意林》此条在「六守」後,「发启」前,当是「文韬」。)



◇武韬



昔柏皇氏、栗陆氏、骊连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此古之王者也。未使民,民化;未赏民,民劝,此皆古之善为政者也。至於伏羲氏、神农氏,教民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古之不变者,有苗有之,尧化而取之。尧德衰,舜化而受之。舜德衰,禹化而取之。(《御览》七十六,《意林》一)



圣人恭天静地,和人敬鬼。(《意林》一。案《意林》此二条在「发启」後「争权」前,知是《武韬》)



文王在岐周,召太公曰:「争权於天下者,何先?」太公曰:「先人。人与地称,则万物备矣。今君之位尊矣,待天下之贤士,勿臣而友之,则君以得天下矣。」文王曰:「吾地小而民寡,将何以得之?」太公曰:「可。天下有地,贤者得之;天下有粟,贤者食之;天下有民,贤者收之。」(《意林》作「牧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莫常有之,唯贤者取之。夫以贤而为人下,何人不与?以贵从人曲直,何人不得?屈一人之下,则申万人之上,唯圣人而後能为之。」文王曰:「善。请著之金版。」於是文王所就而见者六人,所求而见者七十人,所呼而友者千人。(《群书治要》三十一,《文选。宣德皇后令》注,《意林》一。)



崇侯虎曰:「今周伯昌怀仁而善谋,冠虽弊,礼加之於首;履虽新,法践之於地,可及其未成而图之。」商王拘西伯昌於里,太公与散宜生以金千镒,求天下珍怪物而献之,以免君之罪。於是散宜生受命而行,得犬戎氏文马,豪毛朱鬣,目如黄金,名鸡斯之乘。九江之浦得大贝百冯本注云:《诗》作「百朋」,宛怀条涂之山得黄熊,玉女三人,因费仲而献之於商王纣。纣大喜,遂免西伯,杀牛而赐之。文王既出里,召周公旦筑为灵台。纣患刑轻,乃更为铜柱,以膏涂之,加于然炭之上,使有罪者缘焉,滑跌堕火中,纣与妲己笑以为乐,名曰炮烙之刑。(《意林》一,《汉书。儒林。辕固传》,《艺文类聚》八十四,又九十三,又九十五,《文选。南都赋》注,《石阙铭》注,《御览》四百六十七,五百三十四,六百八十四,六百九十七,八百七,九百八,九百四十一,《事类。马赋》注,凡十五条,合录之。案《意林》此条在「争权」後「九差」前,知是《武韬》。又案《淮南子。道应训》:「文王砥德修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纣闻而患之曰:「余夙兴夜寐,与之竞行,则苦心劳形;纵而置之,恐伐余一人。」崇侯虎曰:「周伯昌行仁义而善谋,太子发勇敢而不疑,中子旦恭俭而知时,若与之从,则不堪其殃。纵而赦之,身必危亡。冠虽弊,必加於头。及未成,请图之。」屈商乃拘文王於里。於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鸡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玄豹、黄罢、青《豸干》、白虎,文皮千合,以献於纣,因费仲而通。纣见而悦之,乃免其身,杀牛而赐之。文王归,乃为玉门,筑灵台,相女童,击钟鼓,以待纣之失也。纣闻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无忧矣」。乃为炮烙,剖比干,剔孕妇,杀谏者,文王乃遂其谋。」盖本《六韬》为说。又《尚书大传》亦载此事。又案《群书治要》论将《选将》二篇在《武韬》,今本在《龙韬》,与旧不同。)



◇龙韬



武王曰:「士高下岂有差乎?」太公曰:「人有九差。」武王曰:「愿闻之。」太公曰:「人才参差大小,犹斗不以盛石,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多言多语,恶口恶舌,终日言恶,寝卧不绝,为众所憎,为人所疾,此可使要问闾里,察奸伺猾;权数好事,夜卧早起,虽遽(《御览》作剧)不悔,此妻子之将也;先语察事,实长希言(《御览》作「长宝希言」)赋物平均,此十人之将也;切切截截,不用谏言,数行刑戮,不避亲戚,此百人之将也;讼辨好胜,疾贼侵陵,斥人以刑,欲正一众,此千人之将也;外貌咋咋,言语切切,知人饥饱,习人剧易,此万人之将也;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近贤进谋,使人以节,言语不慢,忠心诚必,此十万之将也;温良实长,用心无两,见贤进之,行法不枉,此百万之将也;动动纷纷,邻国皆闻,出入居处,百姓所亲,诚信缓大,明於领世,能教成事,又能救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群书治要》三十一,《意林》一,《御览》二百七下三。案《意林》引此在「并将」前。)



夫杀一人而三军不闻,杀一人而万民不知,杀一人而千万人不恐,虽多杀之,其将不重;封一人而三军不悦,爵一人而万人不劝,赏一人而万人不欣,是为赏无功,贵无能也。若此则三军不为使,是失众之纪也。(《群书治要》三十一,《将威篇》末「是将威之所行也。」下多此一段。)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极,天道地利人事,三者孰称?」太公曰:「天道难见,地利、人事易得。天道在上,地道在下,人事以饥饱劳逸文武也。故顺天道不必有吉,违之不必有害;失地之利,则士卒迷惑,人事不知,则不可以战矣。故战不必任天道,饥饱劳逸文武最急,地利为宝。」武王曰:「天道鬼神,顺之者存,逆之者亡,何以独不贵天道?」太公曰:「此圣人之所生也,欲以止後世,故作为谲书。而寄胜於天道,无益於兵胜,而众将所拘者九。」武王曰:「敢问九者柰何?」太公曰:「法令不行,而任侵诛;无德厚,而用日月数;不顺敌之强弱,幸於天道;无智虑而候氛气,少勇力而望天福;不知地形而归过敌人,怯弗敢击而待龟筮,士卒不募而法鬼神,设伏不巧,而任背向之道。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不可以治胜败,不能制死生,故明将不法也。(《群书治要》三十一。)



太公曰:「天下有粟,圣人食之;天下有民,圣人收之;天下有物,圣人裁之。利天下者取天下,安天下者有天下,爱天下者久天下,仁天下者化天下」(《群书治要》三十一,此二篇在「军势」後。)



◇虎韬



武王胜殷,召太公问曰:「今殷民不安其处,柰何使天下安乎?」太公曰:「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冬日之从阳,夏日之从阴,不召自来,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民有三几,不可数动,动之有凶。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民怨生;明罚则民慑畏,民慑畏则变故出;明察则民扰,民扰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故明王之民不知所好,不知所恶,不知所从,不知所去,使民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乐哉圣人,与天下之人皆安乐也。」武王曰:「为之柰何?」太公曰:「圣人守无穷之府,用无穷之财,而天下仰之。天下仰之,而天下治矣。神农之禁,春夏之所生,不伤不害,谨修地利,以成万物,无夺民之所利,而农顺其时矣;任贤使能,而官有材,而贤者归之矣。故赏在於成民之生,罚在於使人无罪,是以赏罚施民,而天下化矣。(《群书治要》三十一,《艺文类聚》二十,《初学记》十七,《御览》四百一。)



◇犬韬



武王至殷,将战。纣之卒,握炭流汤者十八人,以牛为礼以朝者三千人,举百重沙者二十四人,趋行五百里而矫矛杀百步之外者五千人,介士亿有八万。武王惧曰:「夫天下以纣为大,以周为细;以纣为众,以周为寡;以周为弱,以纣为强;以周为危,以纣为安;以周为诸侯,以纣为天子。今日之事,以诸侯击天子,以细击大,以少击多,以弱击强,以危击安,以此五短,击此五长,其可以济功成事乎?」太公曰:「审天子不可击,审大不可击,审众不可击,审强不可击,审安不可击。」王大恐以惧。太公曰:「王无恐且惧。所谓强者,尽得天下之力。所谓安者,能得天下之所欲。所谓天子者,天下相爱如父子,此之谓天子。今日之事,为天下除残去贼也。周虽细,曾残贼一人之不当乎。」王大喜曰:「何谓残贼?」太公曰:「所谓残者,收天下珠玉美女金钱采帛狗马谷粟,藏之不休,此谓残也;所谓贼者,收暴虐之吏,杀天下之民,无贵无贱,非以法度,此谓贼也。」(《群书治要》三十一,又略见《北堂书钞》一百二十三,《御览》三百五十三,三百八十六。)



武王问太公曰:「欲与兵深谋,进必斩敌,退必克全,其略云何?」太公曰:「主以礼使将,将以忠受命。国有难,君召将而诏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避,勿以三军为贵而轻敌,勿以授命为重而苟进,勿以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士为必然,勿以谋简於人,勿以谋後於人,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敌可胜也。」」(《群书治要》三十一)



辩言巧辞,善毁善誉者,名曰间谍飞言之士。(《意林》一《练士篇》「名曰必死之士」下多此三语。)



以明告吏士,申三五之令,教其操兵,起居进止,旌旗指麾,陈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列而合之,绝(《御览》作绳)而解之。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宜,无绝人马之力。(《通典》一百四十九,《御览》二百九十七。案今本《教战篇》仅云:「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馀皆删去,故节录之,其上下文不具录。已上如《六韬》原次,已下杂录,不得原次。)



器满则倾,志满则覆。(《礼记。曲礼上》疏)



世子为政。(《北堂书钞》二十一)



廿七大夫者,为筋脉之臣。(《北堂书钞》五十六)



友之友谓之朋,朋之朋谓之党,党之党谓之群。(《御览》一百五十七。)



昔烦厚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至于涿鹿之野,诸侯叛之,烦厚氏以亡也。(《北堂书钞》一百十三)



尧与有苗(《御览》作「尧伐有扈」)战于丹水之浦。(《文选沈休文乐游苑饯吕僧珍诗》注,《北堂书钞》十三,《御览》六十三。)



桀时有瞿山之地,桀凿山陵,通之於河。民有谏者曰:「冬凿地穿山,是发天之阴,泄山之气,天子後必败。」桀以妖言杀之。(《御览》八十二)



桀纣之时,妇女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常三百人。(《艺文类聚》六十九,又八十五,《北堂书钞》二十,《文选。石阙铭》注,《御览》三百九十三,七百九,八百十五。)



纣作琼室鹿台,饰以美玉。(《文选。西京赋》注)



太公曰:「桀纣王天下之时,积糟为阜,以酒为池,脯肉为山林。(《文选。西征赋》注)



对文王曰:「礼者,治之粉泽也。」(《初学记》二十一,《御览》五百二十三,六百十)



先涂民耳目。(《文选。剧秦美新》注)



利害相臻,犹循环之无端。(《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注)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御览》四百九十六)



天之为天远矣。地之为地久矣。万物在其间各自利,何世莫之有乎?夫使世俗皆能顺其有,是乃溟滓鸿之时,为王故莫之能有。七十六圣发起,其所系天下而有之,岂一日哉。(《御览》一)



文王闻杀崇侯虎,归至酆,令具汤沐。(《御览》三百九十五,一本作「汤亻票)



文王祖父寿百二十而没,王季百年而没,文王寿九十七而没。(《御览》三百八十三。)



太公谓武王曰:「夫人皆有性,趋舍不同,喜怒不等。(《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注,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注。)



太公谓武王曰:「圣人兴兵,为天下除患去贼,非利之也。故役不再籍,一举而得。(《文选。孙楚为石苞与孙皓书》注。)



欲伐大国,行且有期,王寝疾,十日不行。太公负之而起之曰:「行已有期,君不发,天子闻之,国亡身死,胡不勉之!」王允焉,如无病者。(《御览》七百三十九)



武王寝疾十日,太公负王,乃驾骛冥之车(《北堂书钞》十三作「之乘」)周旦为御,至於孟津。大黄参连弩、大才扶骨车(并战具也飞凫、赤茎白羽,以铁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铜为首,副也。昼则为光,夜则为星方、头铁槌重八斤亦军备也大柯斧、重八斤,一名铁钺,军备也、行马广二丈,二十具渡沟飞桥、广五丈,转关鹿卢八具天船、一名天潢以济大水也鹰爪方胸铁杷、柄长七尺天阵日月斗柄勺一,此为左右一仰一背天阵,地阵、丘陵水泉,有左右前後之利人阵、车马文武积楹、临冲、攻城国邑云梯飞楼视城中也武卫大橹,三军所须,云火万炬,以防火也,吹鸣孤。作威万具也。《御览》三百六十七。案此所陈器具,《军用篇》有其半。)



武王伐殷,先出於河,吕尚为後,将以四十七艘船济(《文选》注作「舫逾」)于河。(《艺文类聚》七十一,《文选王粲从军诗》注,《御览》七百六十八)



太公曰:「夫纣无道,流毒诸侯,欺侮群臣,失百姓之心,秉明德以诛之,谁曰弗克?」(《北堂书钞》一百十三)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壤船於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御览》四百八十二)



武王伐纣,诸侯已至,未知士民何如。太公曰:「天道无亲,今海内陆沈於殷久矣,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伯夷、叔齐曰:「杀一人而有天下,(《北堂书钞》十三作「杀一夫而利天下」)圣人不为。」太公曰:「师渡孟津,六马仰,流赤乌,白鱼外入,此岂非天命也?师到坶野,天暴风电,前後不相见,车益发越,辕冲摧折,旌旄三折,旗帜飞扬者,精锐感天也。雨以洗吾兵,雷电应天也。」(《御览》三百二十九)



文王(当作武王。)问散宜生:「卜伐殷,吉乎?」曰:「不吉。」钻龟不兆,数蓍蓍不交而如折。将行之日,雨辎重车至轸。行之日,帜折为三。散宜生曰:「此凶。四不祥,不可举事。」太公进曰:「是非子之所知也。祖行之日雨辎重车至轸,是洗濯甲兵也。」(《艺文类聚》三,《御览》十,《事类。雨赋》注)



兵入殷郊,见太公,曰:「是我新君也。」而商容曰:「非也,其人虎据而鹰峙,威怒自副,见利欲发,进不顾前後。」见武王,曰:「是新君也。见敌不怒。」(《御览》二百七十六)



纣为无道,武王於是东伐纣。至於河上,雨甚雷疾,武王之乘横振而死,旗旌折,扬侯波,周公进曰:「天不周矣。意者君德行未尽,而百姓疾恶,故天降吾祸。」太公曰:「君秉德而受之,不可如何也。」於是太公援罪人而戮之於河,三鼓之,率众而先,以造於殷,天下从。甲子之日,至於牧野,举师而讨之,纣城备设而不守,亲擒纣,悬其首於白旗。(《御览》十三,三百二十九,三百四十)



武王伐纣,师至汜水牛头山,风甚雷疾,鼓旗毁折,王之骖乘惶震而死。太公曰:「用兵者,顺天之道未必吉,逆之不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智将不法,而愚将拘之。若乃好贤而能用,举事而得时,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祷祀而福从。」遂命驱之前进。周公曰:「今时逆太岁,龟灼言凶,卜筮不吉,星变为灾,请还师。」太公怒曰:「今纣刳比干,囚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乃焚龟折蓍,援χ而鼓,率众先涉河,武王从之,遂灭纣。(《通典》一百六十二,《御览》三百二十八,又《泰誓》中疏引作「卜战,龟兆焦,筮又不吉。太公曰:「枯骨朽蓍,不逾人矣。」」盖约文,或在他篇,未敢定之。)



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太公乃画丁侯於策,三箭射之。丁侯病困,卜者占云:「崇在周。」恐惧,乃请举国为臣。太公使人甲乙日拔丁侯蓍头箭,丙丁日拔蓍口箭,戊已日拔著腹箭,丁侯病稍愈,四夷闻之,各以其职来贡。(《御览》七百三十七)



武王伐纣,雪深丈馀,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武王怪而问焉,太公对曰:「此必五方之神来受事耳。」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职命焉。既而克,风调雨顺。(《旧唐书。礼仪志》案五神事详见《太公金匮》《周书。阴符》,丁侯事详见《金匮》,圣人以神道设教,不必疑其不纯也。)



武王伐纣,纣蒙宝衣,投火而死。(《文选。石阙铭》注,《御览》八百八十九)



武王入殷,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金钱,以与殷民。(《艺文类聚》六十六八十五)



武王登夏台以临殷民,周公旦曰:「臣闻之,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馀胥。」(《艺文类聚》九十二,《御览》九百二十作「除胥」《事类。乌赋》注作「储胥」。)



武王平殷,还,问太公曰:「今民吏未安,贤者未定,何以安之?」太公曰:「无故无新,如天如地。」(《御览》三百二十七)



冬冰可折,夏条可结。(《艺文类聚》八十八,《御览》二十一)



军处山之高者则曰栖。(《史记。越世家。索隐》)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先至,已据便地,形势又强,则如之何?」对曰:「当示怯弱,设伏佯走,自投死地,敌见之,必疾速而赴,扰乱失次,必离故所,入我伏,兵齐起,急击前後,冲其两旁。」(《通典》一百五十三,《御览》二百九十四)



又问曰:「敌疏其陈,又远其後,挑我流矢,以弱我弓弩,劳我士卒,为之柰何?」太公曰:「发我锐士,先击其前,车骑猎(《御览》作列)其左右,引而分遂,以随其後,三军疾战。凡以少击众,避之於易,要之於险,避之於昼,取之於夜,故曰以一击十,莫善於厄;以十击百,莫善於险;以千击万,莫善於阻。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厄也。」(通典一百五十九,《御览》三百十一。案「故曰」已下,盖古兵家言,而太公述之。《吴子应变篇》亦有此文。)



为将者,受命忘家,当敌忘身。(《文选。西征赋》注)



赏如高山,罚如深溪。(《文选。王粲从军诗》注)



大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雨如风,如雷如电,天下尽惊,然後乃成。(《御览》二百七十一)



从孤击虚,万人无馀。一女子,当百夫。风鸣树者,贼在十里;鸣条,百里;摇枝,四百里。雨沾衣裳者,谓润兵;其不沾者,谓泣兵。金气自鸣及焦气者,军疲也。(《御览》三百二十八)



春以长矛在前,夏以大戟在前,秋以弓弩在前,冬以刀在前,此四时应天之法也。(《御览》三百三十五,三百三十九)



车骑之将,军马不具,鞍勒不备者,诛。(《御览》三百五十八)



以死取人谓之勇。(《御览》四百三十七)



武王问太公曰:「夫贫富岂有命乎?将治生不得其意?」太公曰:「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武王曰:「何谓盗也?」太公曰:「计之不熟,一盗也;收种不时,二盗也;取妇无能,三盗也;养女太多,四盗也;弃事就酒,五盗也;衣服过度,六盗也;封藏不谨,七盗也;井灶不便,八盗也;举息就礼。(《初学记》作利)九盗也;无事然镫,十盗也。取之,安得富哉!」武王曰:「善。(《艺文类聚》三十五,《初学记》十八,《御览》四百八十五)

【卷七】 《全上古三代文》

◎齐太公

◇阴谋

武王问太公曰:「愿闻治乱之要。」太公曰:「其本在吏。」武王曰:「吏者治也。所以为治,其乱者何?」太公曰:「故吏重罪有十。」武王问吏之重罪,太公曰:「一,吏苛刻;二,吏不平;三,吏贪汗;四,吏以威力迫胁於民;五,吏与史合奸;六,吏与人无情;七,吏作盗贼,使人为耳目;八,吏贼,买卖贵於民;九,吏增易於民;十,吏振惧於民。夫治者有三罪,则国乱而民愁,尽有之,则民流亡,而君失其国。」武王曰:「民亦有罪乎?」太公曰:「民有十大於此,除者则国治而民安。」武王曰:「十大何如?」太公曰:「民胜吏厚大臣,一大也;民宗强,侵陵群下,二大也;民甚富,侵国家,三大也;民尊亲其君,天下归慕,四大也;众暴寡,五大也;民有百里之誉,千里之交,六大也;民以吏威为权,七大也;恩行於吏,八大也;民服信。(疑当作「民无信」)以少为多,夺人田宅,赘人妻子,九大也;民之基业畜产为人所苦,十大也。所谓一家害一里,一里害诸侯,诸侯害天下。」武王曰:「绝吏之罪,塞民之大,柰何?」太公曰:「察民之暴吏,明其赏,审其诛,则吏不敢犯罪,民不敢大也。」武王曰:「是民吏相同,上下不和,而结其雠。」太公曰:「为君守成,为吏守职,为民守事,如此各居其道则国治,国治则都治,都治则里治,里治则家治,家治则善恶分明,善恶分明则国无事,国无事则吏民外不怀怨,内不徼事。」(《续汉。郡国志》五注)

武王问太公曰:「贤君治国教民,其法何如?」太公对曰:「贤君治国,不以私害公,赏不加於无功,罚不加於无罪,法不废於仇雠,不避于所爱,不因怒以诛,不因喜以赏,不高台深池以役下,不雕文刻画以害农,不极耳目之欲以乱政,是贤君之治国也。不好生而好杀,不好成而好败,不好利而好害,不好与而好夺,不好赏而好罚,妾孕(疑作「妾媵」)为政,使内外相疑,君臣不和,拓人田宅以为台观,发人丘墓以为苑囿,仆媵衣文绣,禽兽犬马与人同食,而万民糟粮不厌,裘褐不完,其上不知而重敛,夺民财物,藏之府库,贤人逃隐於山林,小人任大职,无功而爵,无德而贵,专恣倡乐,男女昏乱,不恤万民,阴阳之气,忠谏不听,信用邪佞,此亡国之君治国也。」(《群书治要》三十一)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轻罚而重威,少其赏而劝善多,简其令而众皆化,为之何如?」太公曰:「杀一人,千人惧者,杀之;杀二人,而万人惧者,杀之;杀三人,三军振者,杀之。赏一人,而千人喜者,赏之;赏二人,而万人喜者,赏之;赏三人,三军喜者,赏之。令一人,千人得者,令之;禁二人,而万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军正者,教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也。」(同上)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以一言与身相终,再言与天地相永,三言变诸侯雄,四言为海内宗,五言传之天下无穷,可得闻乎?」太公曰:「一言与身相终者,内宽而外仁也;再言与天地相永者,是言行相副,若天地无私也;三言为诸侯雄者,是敬贤用谏,谦下於士也;四言为海内宗者,敬接不肖,无贫富,无贵贱,无善恶,无憎爱也;五言传之天下无穷者,通於否泰,顺时容养也。」(同上)

武王问尚父曰:「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尚父曰:「黄帝之时戒曰:「吾之居民上也摇摇,怨夕不至朝。」故为金人三封其口,曰古之慎言人也。尧之居民上也,振振如临深渊;舜之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禹之居民上,栗栗恐不满日;汤之居民上,战战恐不见旦。」武王曰:「吾今新并殷居民上也,翼翼惧不敢息。」尚父曰:「德盛者,守之以谦,守之以恭。」武王曰:「欲如尚父言,吾因是为戒,随之身。」(《群书治要》三十一,《御览》五百九十)

◇金匮

唐帝克有苗,问人曰:「吾闻有苗时,天雨血沾衣,有此妖乎?」人曰:「非妖也。有苗诛谏者,尊无功,退有能,遇人如仇,故亡耳。」(《开元占经》三)

三苗时,有日斗。(《开元占经》六)

三苗之时,三月不见日。(《御览》四)

夏桀之时,有芩山之水,桀常以十月发民,凿山穿陵,通於河。民谏曰:「孟冬凿山陵,是泄天气,发地之藏,天子失道,後必有败。」桀以为妖言杀之。期年,芩山一旦崩为大泽,水深九尺,山覆於谷,上反居下,耋老谏而杀之。汤率诸侯伐之。(《艺文类聚》三,《御览》二十七,又七十二《路史。後纪》十四)

纣常以六月猎於西土,发民逐禽。民谏曰:「今六月,天务覆施,地务长养。今盛夏发民逐禽,而元元命悬於野;君残一日之苗,而民百日不食,天子失道,後必无福。」纣以妖言而诛之。後数月,天暴风雨,发屋折木。(《艺文类聚》三,《御览》二十一,又八百三十二,《事类赋》注四)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失道,忠谏者死,予子伯邑考为王仆御,无故烹之,囚予於里,以其羹ヱ予。」(《御览》六百四十二)

武王问太公曰:「今民吏未安,贤者未定,何以安之?」太公曰:「不须兵器,可以守国。」武王曰:「五帝之时,无守战之具,国存者何?」太公曰:「守战之具,皆在民间。耒耜者,是其弓弩也;锄爬者,是其矛戟也;簦笠者,是其兜鍪也;镰斧者,是其政战之具也;鸡狗者,是其钲鼓也。」(《御览》三百三十六,又三百三十九)

武王问太公曰:「殷已亡其三人,今可伐乎?」太公曰:「臣闻之,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谋後事者昌,先事後谋者亡。且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非时而生,是为妄成。故夏条可结,冬冰可释,时难得而易失也。」(《意林》一)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今海内陆沈於殷久矣,何乃急於元元哉。(《後汉。袁绍传》注,《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

武王伐纣,至凤皇陂,袜系解。(《太平寰宇记》二十五)

武王师到牧野,阵未毕,而暴风疾雨,电雷幽冥,前後不见。太公曰:「善。雷电者,是吾军动应天也。」(《御览》十一)

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尚父乃画丁侯,三旬射之。丁侯病大剧,使人卜之,祟在周,恐惧,乃遣使者请之於武王,愿举国为臣虏,武王许之。尚父乃以甲乙日拔其头箭,丙丁日拔目箭,戊己日拔腹箭,庚辛日拔股箭,壬癸日拔足箭,谓使者曰:「归矣。吾已告诸神,言丁侯前畔义,今日遣人来归,勿复过之,比使者归子之君所,息念矣。」使者辞归,至,丁侯病乃愈。四夷闻之皆惧,各以其职来贡。越裳氏献白雉,重译而至。(《艺文类聚》五十九,《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注,《典引》注、《御览》一百三十九,又三百四十九,又七百三十九,《事类赋》注十三)

武王平殷还,问太公曰:「今民吏未安,贤者未定,如何?」太公曰:「无故无新,如天如地。得殷之财,与殷之民共之,则商得其贾,农得其田也。一目视则不明,一耳听则不聪,一足步则不行,选贤自代,上下各得其所。」(《意林》一,《御览》三百六十六)

武王伐纣,都洛邑未成,海内神相谓曰:「今周王圣人,得民心乎?当防之。」随四时而风雨阴寒,雨雪十馀日,深丈馀。甲子平旦,有五丈夫乘车马,从两骑,止门外,欲谒武王。武王将不出见,太公曰:「不可。雪深丈馀,而车骑无迹,恐是圣人。」王使太师尚父谢五丈夫曰:「宾幸临之,失不先问。」方修法服,太师尚父乃使人持一器粥,开门而进五车两骑曰:「先王大夫在内,方对天子,未有出时。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未知长,幼从何起?」两骑曰:「先进南海君,次东海君,次西海君,次北海君,次河伯,雨师,风伯。」粥既毕,使者具以告尚父,尚父谓武王曰:「客可见矣。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风伯耳。」王曰:「不知有名乎?」曰:「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句芒,西海之神曰蓐收,北海之神曰玄冥,河伯名为冯夷(《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作「冯修」,《文选。思玄赋》旧注引作「河伯姓冯名修」。雨师名咏,风伯名姨。)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武王乃於殿上,谒者於殿下,门外引祝融进,五神皆惊,相视而叹。祝融拜,武王曰:「天阴乃远来,何以告之?」皆曰:「天代殷立周,谨来受命。愿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四,又一百五十二,《艺文类聚》二,《初学记》二,《文选。雪赋》注,《开元占经》一百十三,《御览》十二,又八百五十九,又八百八十二,《太平广记》二百九十一,《事类赋》注三。)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後复有试予者也。何以待之?」太公曰:「请树槐於王门内,王路之右,起西社,筑垣墙,祭以酒脯,食以牺牲,尊之曰社。客有非常,先与之语。」乃命太公祝社曰:「客有益者入,无益者距之。岁告以水旱与其风雨,泽流悉行,除民所苦也。」(《北堂书钞》八十七,《艺文类聚》八十,《御览》五百三十二,《事类赋》注二十五)

赏一人而千人喜者赏之,赏二人而万人喜者赏之,赏三人而三军劝者赏之。杀一人而千人恐者杀之,杀二人而万人动者杀之,杀三人而三军振者杀之。」(《御览》六百三十三,又六百四十七,又《书钞》三十引「赏一人千万喜」六字。)

屈一人之下,伸万人之上。武王曰:「请著金版。」(《文选。广绝交论》注)

夫人可以乐成,难以虑始。(《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注)

明者见兆於未萌,智者避危於未形。(《文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注,《阮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注)

宰相不富国安主,调阴阳,和群臣,乐万民,非吾宰相也。(《书钞》四十九)

武王问师尚父曰:「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师尚父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尧居民上,振振如临深渊。舜之居民上,矜矜乎如履薄冰。禹之居民上,栗栗如不满日。汤之居民上,翼翼乎惧不敢息。吾闻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敬胜怠则吉,义胜欲则昌,日慎一日,寿终无殃。」(宋本《後汉。光武纪》建武二年注,《意林》一,《艺文类聚》二十三,《文选。张华女史箴》注,《御览》四百三十,又四百五十九,又五百九十三)

武王曰:「吾随师尚父之言,因为慎。书铭,随身自诫。其冠铭:「宠以著首,将身不正,遗为德咎」。书履:「行必虑正,无怀侥幸。」书剑曰:「常以服兵而行道,德行则福,废则覆」。书镜曰:「以镜自昭,则知吉凶」。书车曰:「自致者急,载人者缓,取欲无度,自致而反。」」(《御览》四百三十五百九十)

武王曰:「欲造起居之诫,随之以身。几之书曰:「安无忘危,有无忘亡,熟惟二者,必後无凶。」杖之书曰:「辅人无苟,扶人无咎。」」(《後汉。崔る传》注。)

门之书曰:「敬遇宾客,贵贱无二。」(《御览》一百八十三)

户之书曰:「出畏之,入惧之。」(《御览》一百八十四)

牖之书曰:「窥望审,且念所得,可思所忘。(《御览》一百八十八)

钥之书曰:「昏慎守,深察讹。」(《御览》八十四)

研之书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艺文类聚》五十八,《初学记》二十一,《御览》六百五,《事类赋》注十五,《困学纪闻》五)

书锋:「忍之须臾,乃全汝躯。」(《意林》一)

书刀:「刀利皑皑,无为汝开。」(《意林》一)

书井:「源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意林》一)

弩之戟为翼,弩之书见奔远行,在才者与任武者也。(《书钞》一百二十五。案此文有衍误)

春三月,斗星为天关。战背天关,向天梁,敌不可当。(《初学记》七)

冬月,奎星为天关。(《初学记》七)

金人铭曰:「周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毋多言,毋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御览》三百九十。案《御览》引注云皇览云,出《太公金匮》。《路史。後纪》五云:「世谓太公作金人。」《太公金匮》:「公对武王之言,明黄帝所作。」)

日夜出者,纪纲灭。大臣专政,作威夺权,无救。大臣戕其主,夺其邦,其救也。亲仁贤,退骄佞,顺四时,布恩惠,赦天下,则日夜出,不为伤也。」(《开元占经》六引《尚书金匮》,疑即《太公金匮》异名。)

日还者,君不秉其政,舍法度,用私意,不任官职,而将自治,则日还。日还者,为日出而复下,下而复高,无救。当为大乱不轨,皆叛不从。其救也,正心固一,修古道,守正法,无忒业,则日还不为伤也。(《开元占经》六引《金匮》)

日斗者,人君内无聪明,邪臣争权。日斗者,无精,众人见乌其中,无救。期六十六日,王者亡其土地。其救,辟四门,来仁贤,受爵分职,循名责躬,则斗不为伤。(同上)

视不明,听不聪,则云气五色,蔽日月之明,无救,则群臣谋杀,关梁不通。其救,辟四门,求仁贤。(《开元占经》十一引《尚书金匮》)

◇阴符

案:《阴符》谓《阴符之谋》。《战国策》:「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史记》作《周书阴符》,盖即《汉志》之《太公谋》八十一篇矣。云《周书》者,周时史官纪述,犹《六韬》称《周史》,诸引《周书阴符》或但称《周书》,验知非《逸周书》。录附太公之末,与《六韬》,《阴谋》《金匮》互出入,不嫌复见也。

文王昌曰:「吾闻之,无变古,无易常,无阴谋,无擅制,无更创,为此则不祥矣。」太公曰:「夫天下,非常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国,非常一人之国也。莫常有之,惟有道者取之。古之王者,未使民,民化;未赏民,民劝,不知怒,不知喜,愉愉然其如赤子,此古善为政也。」(《御览》八十四引《周书》)

凡治国有三常,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夫然,虽百代可知也。」(《初学记》十七,又《御览》四百二十引《周书阴符》)

年饥,上用舆曲不漆,矛戟缕缠,羽旄不择焉。(《御览》三百五十二引《周书》)

年不登,甲则缨滕,宫室不容。(注云:「甲不以组也。」《御览》三百五十五引《周书》)

容容熙熙,皆为利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御览》四百四十九引《周书》)

武王不闭外门,以示无惧;去剑笏,以示无仇。(《御览》六百九十二引《周书》)

太公曰:「知与众同者,非人师也。大知似狂。不痴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痴,不能成事。(《御览》七百三十九引《周书。阴符》)

武王营洛邑未成,四海之神皆会,曰:「周王神圣,当知我名。若不知,水旱败之。」明年,雨雪十馀旬,深丈馀,五丈夫乘车,从两骑,止王门。太公曰:「车骑无迹,谓人之变。」乃使人持粥进之曰:「不知客尊卑何从。」骑曰:「先进南海御,次东海御,次北海御,次西海御,次何伯,次风师,次雨师。」武王问太公并何名,太公曰:「南海神名祝融,东海神名句芒,北海神名玄冥,西海神名蓐收。」(《五行大义》第二十二篇引《周书》)

人感十而生,天行五,地行五,合为十也。(《五行大义》第二十三篇引《周书》)

春为牝阵,弓为前行;夏为方阵,戟为前行;季夏圆阵,矛为前行;秋为牝阵,剑为前行;冬为伏阵,为前行,是谓五阵。(《御览》三百一引《周书》)

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经奇道,故三军同名异用。可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越险绝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前易後险,车之困地;容车贯阻,出而无返者,车之患地;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车之逆地;深堑黏土,车之劳地;隐带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坏地;日夜霖雨,旬月不止,泥淖难前,车之陷地;凡骑以陷敌而不能破敌,敌人走,以步骑反击我後,此骑之败地也。追北逾限,长驱不止,敌伏我两旁,又绝我後,此骑之困地也。往无以返,入无以出,陷于天井,填于地牢,此骑之死地也。所由入者隘,所由去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少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大涧深谷,蓊秽林草,此骑之竭地。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後有高山,战于两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左有深沟,右有峭坑,高下与地平,睹之广易进退相敌,北并骑之陷地。污下沮泽,进退渐洳者,骑之患地。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务避也。(《通典》一百五十九引《周书阴符》。案与《六韬》《战车》《战骑》二篇大同小异)。

成王将加元服,周公使人来零陵,取文竹为冠。(《御览》六百八十四引《周书》)

◇兵法

践尔兵革,审权矩,应诈纵,谋出无孔。(《诗。大明》疏引太公授《兵钤之法》)

坎名大刚风,乾名折风,兑名小刚风,艮名凶风,坤名谋风,巽名小弱风,震名婴儿风,离名大弱风。大刚风者,大阴之气,好杀故刚。折风者,金强,能摧折物也。小刚风者,亦金杀故也。凶风者,艮在鬼门,凶害之所也。谋风者,坤为地,大阴之本,多阴谋也。小弱风者,巽为长女,故称弱也。婴儿风者,震为长男,爱之故曰儿。大弱风者,离为中女,又弱於长女也。大刚小刚,客胜。大弱小弱,主人胜。凶有凶害之事,谋有谋逆之人。折为将死,婴儿风主人强。(《五行大义》第十七篇引《太公兵书》)

诸军出行,将令百官士卒曰:「某日出某门,吏士不得刈稼穑,伐树木,杀六畜,掠取财物,奸犯人妇女,违令者斩。(《通典》一百四十九引《覆军诫法》)

凡行军,吏士有死亡者,给其丧具,使归而葬,此坚军全国之道也。军人被创,即给医药,使谨视之。医不即治视,鞭之。军夜惊,吏士坚坐阵,将持兵,无ん哗动摇,有起离阵者斩。当交战,谨出入者,若近敌,当讥呵出入者。(《通典》一百四十九。案《通典》引太公《六韬》《太公兵法》,俱标「太公曰」,不出书名。今除《六韬》外,录入《太公兵法》)

夫出军征战,安营阵,以六为法,亦可方六百步,亦可六十步。量人地之宜,表十二辰,将军自居九天之上,竟一旬复徙。开牙门,常背建向破,太岁、太阴、太阳大将军,凡三军。不欲饮死水,不欲居死地,不居地柱,不居地狱。(注云:「死水者,不流之水;死地者,丘墓之间;地柱者,四下中高;地狱者,四高中下是也。」《通典》一百五十七)

日戴光,主大凶,期不出三年。(《开元占经》五引《太公兵法》)

日未入两竿而无光曜,其月必主死,一曰主忧。(同上)

日四背见,军在外有反者。(《开元占经》七引《太公兵法》)

日晕始起,前灭後币,而後成者,後面胜。日晕周币,东北偏厚,厚为福。东君在东北战,西南战败。日晕而珥,主有谋。十日不雨,兵起。日晕冠三珥,天子有喜,或有大赦,或拜大将军。日晕抱珥,喜气,曰晕黄者,主人有喜。(《开元占经》八)

日中蚀,海内兵大起,王公忧。两乌夹日,名为天鸡守日,主人君妻家谋夺君处,先数视君动静,欲行其志,天先见变戒之。(《开元占经》九)

弩之神,名远望。(《御览》三百四十八引《太公兵法》)

神后加四仲者,以为明堂宫,时天一出游八极之外,行窈冥之中,日昭其前,月昭其後。当此之时,天一自持玉弩执法,丞相劾不道者。(同上)

箭之神,名续长。(《御览》三百四十九)

戟之神,名大将。(《御览》三百五十二)

矛之神,名趺跄。(《御览》三百五十三)

◇决事占

太白犯毕口,大兵起,一岁罢。太白出东方,入毕口,车马贵易政。

太白犯参左股,战大胜。(《开元占经》四十九。)

◇阴秘

君不明,臣不忠,故日无光,月不明。见变不救,殃祸生。臣欲反,主失名。其救也:安百姓,用贤人,弱者扶,则无害。(《开元占经》五,又十一)

凡四时受王之日,日月当清明,五星顺度,润泽有光,此君臣和同。或昼不见日,夜不月,五星失度,阴蔽日光,乱风连日,此国君迷荒,不顺时令。疾病虫霜,忠臣受诛,谗言者昌,兵火欲起,民人惶惶,盗贼满道,死者不葬。(《开元占经》五)

日中乌见者,君咎。双乌见者,将相逆。入斗者,主出走,乌动者,大饥水旱不时,人民流在他乡。救之法:实仓库,举贤士,远佞邪,察後宫,任有道,赦不从,则灾消矣。日中有黑气,若一二,至四五者,此阳中伏阴,君害臣。上出者,臣谋君。旁出者,君谋臣。不出者,宫女有忧。昏见在臣,晨见在君。救之法:轻刑罚,赦无罪,节威权,安百姓,贷不足,则灾消矣。日中有黑气若一若二,至四五者,教令不行,三公为乱,爵赏不平。不救者,臣图君,子谋父。救之法:任贤直,信道德,退贪邪,省刑罚,察奏谏,思刑戮,则无害。〓〓日中有黑气,君之过大,而臣不谏,故日不明。见变不救者,主有忧。救之法:承顺天地,申用明赏,则无害矣。(《开元占经》六)

日晕明分,中赤外青,外人胜;中青外赤,中人胜;中黄外青黑,中人胜;外黄中青黑,外人胜;外白内青,外人胜;内白外青,中人胜;中黄外青,外人胜;中于外黄,内人胜。日晕黄白不斗,兵未解。青黑,和解分地。色黄,土功动,民不安。色黑,有水,阴国胜。色白有丧。色青为疾,色赤大旱,流血千里。日一晕一抱一珥为不和,信者更逆,不信者顺。日晕有背,人臣有叛者,或曰左右欲有走。〓〓日晕,有五色云,如杵贯日,从外入,外人胜。从内出,内人胜。欲知姓名,白者商,赤者徵,青者角,黑者羽,黄者宫。日晕有众云在左右,色黄白吉,青白兵行,黑白内乱,青赤和解,青黑流血,俱明者未解。兵不归,明者胜。(《开元占经》八)

凡出军击贼,见大流星所措者,将之用兵,顺之行则胜。流星下入军营必空,主将无功,避之则吉。(《开元占经》七十一)

◎齐桓公

公名小白,太公十一世孙,襄公少弟。初惧祸奔莒,兄纠奔鲁。无知之乱,先纠入得立,任用管仲,为五霸长。在位四十三年,谥曰桓公。一曰威公。

◇令群臣

寡人将立管仲为仲父,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桓公将立管仲,令群臣。)

◇嫁娶令

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一作男子年二十而室,女年十五而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下令於民也。)

◇禁厚葬令

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遇上令

毋贮粟,毋曲堤,无擅废适子,无置妾以为妻。(《管子。霸形》:「遂兴师而南,存宋、郑,与楚王遇於召陵之上,而令於遇上。」)

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将围鲁。(《史记。齐太公世家》)

◇葵丘盟

凡我同盟之人,言归于好。(《左传》僖九年)

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归于好。」(《孟子。告子下》)

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易国事。(《梁传》僖九年)

◎齐景公

公名杵臼,灵公子,庄公弟。在位五十八年,谥曰景公。

◇令左右

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说苑。正谏》:「齐景公游於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

◎狂华士

狂,华士,东海人,兄弟以贤闻。太公封於齐,三召不见,执而杀之。(按:华士,《元和姓纂》作士华,编入士姓类,异说,不敢从。)

◇立议

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於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管仲

仲字夷吾,颍上人。姬姓之後,事齐公子纠。纠败,桓公以为上卿,号仲父。卒,谥曰敬子。有《管子》十九卷。

◇管子

案:《管子》八十六篇,今七十六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管子曰:「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恶木尚能耻之,况与恶人同处!」(《文选。陆机猛虎行》注引江邃《文释》)

◎鲍叔

叔名叔牙,姒姓之後,鲍敬叔之子。事齐桓公为大夫。

◇塞道誓

事之济也,听我令;事之不济也,免公子者为上,死者为下,吾以五乘之实距路。(《管子。大匡》:「鲍叔御小白,乘而出於莒,令车二十乘先,十乘後,曰:「事之未济也,老臣是以塞道」鲍叔乃誓。」)

◇为桓公祝

使臣无忘在莒时,管子无忘在鲁时,宁子无忘车下时。(《御览》七百三十六引《尸子》)

◎凫已疵

凫已疵,事齐桓公为祝官。

◇衅社献胙祝

除君苛疾,与若之多虚而少实。(《管子。小问》)

◇授酒祝

又与君之若贤。(同上)

◎晏婴

婴字平仲,或云字仲,谥曰平,莱之夷维人,晏桓子弱之子。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为大夫,有《晏子春秋》七卷。

◇楹书

布帛不可穷,穷不可饰;牛马不可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国不可穷,穷不可窃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及壮,发书之言。」又《说苑。反质》作「布帛不穷,穷不可饰;牛马不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仕。穷乎穷乎,穷也。」)

◎程本

本,齐人,时称程本子,亦称子华子。与孔子同时。

◇授赵简子使者书

主君之亡臣某,不能束修,越在诸侯,以为主君忧。臣闻之,物扃於所甘,士扃於所守。主君之亡,臣不佞,而有四方之志,其敢以为执事者之所辱!夫丘陵崇而穴成於上,狐狸藏矣;溪谷深而渊成於下,鱼鳖安矣;松柏茂而阴成於林,涂之人则荫矣。主君之亡,臣不佞,实有隐衷,惟执事者昭明其所存,如日月之升,以光烛於晋国,将四海之士,重茧狎至,以承主君之令闻,夫岂唯亡臣!亡臣虽复野死以沟川,其敢忘主君之赐!唯执事者财幸焉。(《子华子》上。案《子华子》,伪书,《汉志》、《隋唐志》所不载,姑录之。于《吕氏春秋》引有五事,则先秦古书也。)

◇子华子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吕氏春秋。贵生》高诱注:「子华子,古体道人。」)

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吕氏春秋。先已》)

子华子曰:「王者乐其所以王,亡者亦乐其所以亡,故烹兽不足以尽,兽嗜其脯,则几矣。然则王者有嗜乎理义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祝福亦不同。(《吕氏春秋。诬徒》)

子华子曰:「厚而不博,敬守一事,正性是喜,群众不周,而务成一能。尽能既成,四夷乃平,惟彼天符,不周而周,此神农之所以长,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知度》)

子华子见昭侯,昭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於君之前,书之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必有天下,君将攫之乎,亡其不与?」昭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於天下也。身又重於两臂。韩之轻於天下远,今之所争者,其轻於韩之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之戚不得也。」昭侯曰:「善。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吕氏春秋。审为》)

【卷八】 《全上古三代文》

◎田常

常本姓陈,名恒。陈、田相近,改姓田。汉避孝文讳,追改名常。帝舜之後,陈敬仲六世孙。相齐简公,寻行弑立事,西约晋六卿,南通吴、越之使,遂专齐政,四世至太公和,竟篡齐。

◇遗令

无攻越,越猛虎也。(《吕氏春秋。顺氏》:齐庄子请攻越,问於和子,和子曰:先君有遗令云云。庄子曰:「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案田常与句践同时,知先君是田常也。)

◎齐王

王名遂,一云名地,田常九世孙,宣王子。称东帝,已而致帝复为王,在位四十年。燕拔临淄,走保莒,为其相楚淖齿所弑,谥曰王,亦曰闵王。

◇令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正名》:「尹文曰:「王之令」。」)

◇遗楚王书

寡人患楚之不察於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韩,而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於秦,则燕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韩、魏、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於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率诸侯并伐,破秦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则楚之强百万也。且王欺於张仪,亡地汉中,兵锉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欲先事秦,愿大王熟计之。(《史记。楚世家》)

◇书谢孟尝君

寡人不祥,被於宗庙之祟,沈於谄谀之臣,开罪於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十一:「孟尝君就国于薛,梁王遣聘,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书谢孟尝君。」)

◎田文

文,齐王从昆弟,嗣父婴爵为薛公。好客,与赵胜、魏无忌、黄歇称四公子。奉使之秦,秦欲以为相,寻见囚,亡归相齐。後谢病就封,复见疑,去相魏。及齐襄王即位,去魏归薛,卒谥曰孟尝君。或云非谥,孟字,尝邑名。

◇遗秦相穰侯魏冉书

吾闻秦欲以吕礼收齐,齐,天下之强国也,子必轻矣。齐、秦相取以临三晋,吕礼必并相矣,是子通齐以重吕礼也。若齐免於天下之兵,其雠子必深矣。子不如劝秦王伐齐,齐破,吾请以所得封子。齐破,秦畏晋之强,秦必重子以取晋,晋国弊於齐而畏秦,晋必重子以取秦,是子破齐以为功,挟晋以为重,是子破齐定封,秦晋交重子。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史记。孟尝君传》)

◇书门版

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於外者,疾入谏。(《战国策》十)

◎田单

单,齐诸田疏属,王时为临淄市掾。燕破齐,走保即墨,即墨城中推为将军,拒守五年,大败燕军,杀其将骑劫,遂复齐。迎襄王於莒,襄王以为相,封都平君,一云安平君。

◇令城中

当有神人为我师。(《史记。田单传》)

◎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不知何许人,或云姓留,名务滋,楚人。隐居颍川阳城之鬼谷,因以自号。有《鬼谷子》三卷(乐壹注《鬼谷子》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案《汉志》有《苏子》三十一篇,无《鬼谷子》。《唐志》以《鬼谷子》属苏秦,未审信否。今录鬼谷文,列苏秦之前。)

◇遗书责苏秦张仪

若二君岂不见河边之树乎?仆御折其权,波浪荡其根,上无径尺之阴,身被数千之痕,此木岂与天地有仇怨?所居然也!子不见嵩、岱之松柏,华霍之檀桐乎?上枝干於青云,下根通於三泉,千秋万岁,不受斧斤之患,此木岂与天地有骨肉哉?盖所居然也。(《艺文类聚》三十六引袁淑《真隐传》,又见《御览》五百十)

二君足下,功名赫赫,但春到秋,不得久茂。日既将尽,时既将老,君不见河边之树乎?仆驭折其枝,波浪激其根,此木非天下人有仇怨,所居者然也。子不见嵩、岱松柏,华、霍之树?上叶陵青云,下根通三泉,上有玄狐黑猿,下有豹隐龙潜,千秋万岁,不逢斧斤之患,此木非与天下人有骨血,盖所居然也。今二子好云路之荣,慕长久之功,轻乔松之永延,贵一夕之浮爵,痛焉悲夫二君,痛焉悲夫二君。(杜光庭《录异记》。案此校《真隐传》互有删节,而首尾多十馀语,故并录之。)

◎苏秦

秦字季子,雒阳轩里人。师事鬼谷先生,游说为约从长,并相六国,赵封为武安君。後从约解,去赵之燕,又之齐为客卿。齐大夫与争宠,刺杀之。

◇上书说秦惠王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於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於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王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後可建大功。是故兵胜於外,义强於内;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忄昏於教,乱於治,迷於言,惑於语,沈於辩,溺於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战国策》三,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云云。案下文云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明此二首皆是上书。)

◇为齐上书说赵王

臣闻古之贤君,德行非施於海内也,教顺慈爱非布於万民也,祭祀时享,非当於鬼神也。甘露降,风雨时至,农夫登,年谷丰盈,众人喜之,而贤主恶之。今足下功力,非数痛加於秦国,而怨毒积恶,非曾深凌於韩也。臣窃外闻大臣及下吏之议,皆言主前专据,以秦为爱赵而憎韩。臣窃以事观之,秦岂得爱赵而憎韩哉?欲亡韩吞两周之地,故以韩为饵,先出声於天下,欲邻国闻而观之也。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赵、魏。恐天下之惊觉,故微韩而贰之。恐天下疑已,故出质以为信。声德於与国,而实伐空韩。臣窃观其图之也,议秦以谋,计必出於是。且夫说士之计,皆曰韩亡三川,魏灭晋国,恃韩未穷,而祸及於赵。且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又有势同而患异者。昔者楚人久伐而中山亡。今燕尽韩之河南,距沙丘,而至钜鹿之界三百里;钜於扌干关,至於榆中千五百里。秦尽韩、魏之上党,则地与国都邦属而挈者七百里。秦以三军强弩坐羊唐之上,即地去邯郸二十里。且秦以三军攻王之上党而危其北,则句注之西,非王之有也。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於燕之唐、曲吾,此代马胡驹不东,而昆山之玉不出也。此三宝者,又非王之有也。今从於强秦国之伐齐,臣恐其祸出於是矣。昔者五国之王,尝合横而谋伐赵,参分赵国壤地,著之盘盂,属之雠作,五国之兵有日矣,韩乃西师以禁秦国,使秦发令素服而听,反温、枳、高平於魏,反三公、什清於赵,此王之明知也。夫韩事赵宜正为上交,今乃以抵罪取伐,臣恐其後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今王收天下,必以王为得,韩危社稷以事王,天下必重王。然则韩义王以天下就之,下至韩慕王以天下收之,是一世之命,制於王已。臣愿大王深与左右群臣卒计而重谋,先事成虑而熟图之也。(《战国策》十八,又见《史记。赵世家》作苏厉为齐遗赵王书,小同大异,今别载于後。)

◇从约

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史记》作「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後,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後,韩守城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史记》作「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战国策》十九,《史记。苏秦传》案此说赵王之词,而《苏秦传》下文言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於秦,盖即此文也。故录之。)

◎苏代

代,秦弟。初事燕王哙,又事齐王。还燕,遇子之之乱,复至齐、至宋,燕昭王召为上卿。或云秦兄弟五人,兄代,厉、辟、鹄,并游说。秦最少,故字季子。案秦弟代,代弟厉,《战国策》、《史记。苏秦传》皆同,唯谯周《古史考》、鱼豢(《典略》为异。《索隐》云:「盖按苏氏谱云然也。」)

◇遗燕昭王书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於齐,名卑而权轻;秦齐助之伐宋,民劳而实费。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雠强而国弱也: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而足下行之,将欲以除害,取信於齐也,而齐未加信於足下,而忌燕也愈甚矣。然则足下之事齐也,失所为矣。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雠而世负其祸矣。足下以宋加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此所谓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一齐之强,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虽然,臣闻知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越王句践栖於会稽,而後残吴,霸天下,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今王若欲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乎,则莫如遥伯齐而厚尊之,使使盟於周室,尽焚天下之秦符,约曰:「夫上计破秦,其次长宾之秦。秦挟宾客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以结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一国都为功。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穷齐之说说秦,谓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齐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弗利而势为之者,何也?以不信秦王也。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赵?今泾阳君若高陵君先於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矣。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立为三帝,而以令诸侯。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熟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攻齐,曰必反宋地而归楚之淮北。夫反宋地归楚之淮北,燕、赵之所同利也;并立三帝,燕、赵之所同愿也。夫实得所利,名得所愿,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弊ε。今王之不收燕、赵,则齐伯必成矣。诸侯戴齐而王独弗从也,是国伐也;诸侯戴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王不收燕、赵,名卑而图危;王收燕赵,名尊而国宁。夫去尊宁而就卑危,知者不为也。」秦王闻若说也。必如刺心。然则王何不务使知士以若此言说秦?秦伐齐必矣。夫取秦,上交也;伐齐,正利也;尊上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战国策》一十九,又见《史记。苏秦传》)

◇自齐献书燕王

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曰臣贵於齐,燕大夫将不信臣,臣贱,将轻臣;臣用,将多望於臣;齐有不善,将归罪於臣;天下不攻齐,将曰善为齐谋;天下攻齐,将与齐兼贸阝臣,臣之所重,处重卵也。王谓臣曰:「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划刈者也。上可以得用於齐,次可以得信於下,苟无死,女无不为也,以女自信可也。」与之言曰:「去燕之齐可也,期於成事而已。」臣受令以任齐,及五年,齐数出兵,未尝谋燕。齐、赵之交,一合一离,燕王不与齐谋赵,则与赵谋齐。齐之信燕也,至於虚北地行其兵。今王信田伐与参、去疾之言,且攻齐,使齐犬马戋而不言燕。今王又使庆令臣曰:「吾欲用所善。」王苟欲用之,则臣请为王事之。王欲臣任所善,则臣请归事。臣苟得见,则盈愿。(《战国策》三十)

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事秦者,何也?是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秦之行暴於天下,正告楚曰:「蜀地之甲,轻舟浮於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汉中之甲,乘舟出於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寡人积甲宛,东下随,知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王乃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楚王为是之故,十七年事秦。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断大行。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韩氏以为然,故事秦。秦正告魏曰:「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我下枳,道南阳、封、冀,包两周,乘夏水,浮轻舟,强弩在前,戈在後。决荥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魏氏以为然,故事秦。秦欲攻安邑,恐齐救之,则以宋委於齐,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绝兵远,不能攻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已得安邑,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秦欲攻齐,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於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无齐有秦,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秦欲攻魏,重楚,则以,南阳委於楚,曰:「寡人固与韩且绝矣!残均陵,塞黾阝隘,苟利於楚,寡人如自有之。」魏弃与国而合於秦,因以塞黾阝隘为楚罪。兵困於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於燕,以济西委於赵。赵得讲於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属行而攻赵。兵伤於离石,《史记》作谯石,遇败於马陵,而重魏,则以叶、蔡委於魏。已得讲於赵,则劫魏,魏不为割。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羸则兼欺舅与母。适燕者曰:「以胶东」。适赵者曰:「以济西」。适魏者曰:「以叶、蔡」。适楚者曰:「以塞黾阝隘。」适齐者曰:「以宋。」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母不能制,舅不能约。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陆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西河之外、上雒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秦祸如此其大,而燕、赵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战国策》三十: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燕昭王不行。又见《史记。苏秦传》)

◇为齐阴遗穰侯书

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於计,穰侯智而习於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於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楚,而後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痈也,必死,安能弊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於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此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此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於计,穰侯智而习於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史记。穰侯传》,又《战国策》四,《穰侯传》十馀字稍有脱误。)

◎苏厉

厉,代弟,为齐王臣。

◇为齐遗赵三书

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於海内也,教顺非洽於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熟,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於秦也;怨毒积怒,非素深於齐也。秦赵与国,以强徵兵於韩,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周,故以齐啖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恐天下畏已也,故出质以为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徵兵於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而实伐空韩,臣以秦计为必出於此。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亡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私之。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说士之计曰:「韩亡三川,魏亡晋国,市朝未变而祸已及矣。」燕尽齐之北地,去沙丘、钜鹿敛三百里,韩之上党去邯郸百里,燕、秦谋王之河山,间三百里而通矣。秦之上郡近挺关,至於榆中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党,羊肠之西,句注之南,非王有已。逾句注斩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於燕,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王久伐齐,从强秦攻韩,其祸必至於此。愿王熟虑之。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属行,以谋王也。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国三分王之地,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反高平、根柔。(徐广曰:「根柔,一作芸柔,一作平柔)於魏,反分、(徐广曰一作王公。)先俞於赵。齐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後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愿王孰计之也。今王毋与天下攻齐,天下必以王为义。齐抱社稷而厚事王,天下必尽重王义。王以天下善秦,秦暴,王以天下禁之,是一世之名宠制於王也。(《史记。赵世家》:「赵与韩魏秦共击齐,齐王败走,燕独深入取临。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於是赵乃辍秦不击齐。」案《战国策》十八作苏秦,彼篇多误,当以《史记》为正)

◎淳于髡

髡,齐人,梁惠王欲以卿相待之,谢去。齐以为列大夫。

◇十酒说

罗襦排门,翠笄窥牖。(《御览》七百十八引齐淳于髡《十酒说》)

◎鲁仲连

仲连,齐人。邯郸围解,赵胜田单欲封之,皆不受,逃隐海上,莫知所终。有《鲁连子》五卷。(案《汉志》儒家《鲁仲连子》十四篇,《隋志》《意林》《旧唐志》皆五,卷《新唐志》一卷,《宋志》五卷,已後不著录。)

◇遗燕将书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於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後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尊卑贵贱,此其一时也。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国之形危。且弃南阳,断右壤,存济北,计必为之。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齐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即臣见公之不能得也。齐必决之於聊城,公无再计。彼燕国大乱,君臣过计,上下迷惑,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於外,万乘之国,被围於赵,壤削主困,为天下戮,公闻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於天下矣!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於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於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於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孰计而审处一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身也。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伍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离陈,计不顾後,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後世无称,非知也。故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也,曹子以为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於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後世。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节,死小耻也,以为杀身绝世,功名不立,非知也。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战国策》十三:燕将保守聊城,田单攻之,岁馀不下。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读而去。)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於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後世无称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而无与俗同。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而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齐弃南阳,断右壤,定济北,计犹且为之也。且夫齐之必决於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於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於外,以万乘之国被围於赵,壤削主困,为天下笄笑。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外之心,是孙膑之兵也。能见於天下。虽然,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於燕。车甲全而归燕,燕王必喜;身全而归於国,士民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於世,功业可明。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於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乡里不通。乡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於齐,则亦名不免为辱人贱行矣。臧获且羞与之同名矣,况世俗乎!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於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曹子为鲁将,三战三北,而亡地五百里。乡使曹子计不反顾,议不还踵,刎颈而死,则亦名不免为败军禽将矣。曹子弃三北之耻,而退与鲁君计。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後,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史记。鲁仲连传》,《战国策》有删节,亦有多出字句。据下文言燕将见书泣三日自杀,知《史记》此书取之《鲁连子》,非本《战国策》者也。故并载之。)

◇鲁连子

齐之辨士田巴,辨於徂丘,议於稷下,毁五帝,罪三王,訾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而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仲连。连谓徐劫曰:「臣愿得当田子,使之必不复谈,可乎?」徐劫言之巴曰:「劫弟子年十二耳,然千里之驹也。愿得侍议於前,可乎?」田巴曰:「可。」鲁连得见,曰:「臣闻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何者?急不暇缓也。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日暮耳。先生将柰何?」田巴曰:「无柰何。」鲁连曰:「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所为贵谈者,其若此。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声而人皆恶之,愿先生勿复谈也。」田巴曰:「谨受教。」明日复见徐劫曰:「先生之驹,乃飞兔也,岂特千里哉!」於是杜口,终身不复谈。(《史记。鲁仲连传》正义,《意林》一,《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注,《荀子。强国篇》注,《御览》三百八十五,四百六十上,九百二十七)

陈无宇谓门客曰:「昔荆来伐,无一人死,何国之寡士也?」门客对曰:「君车衣文绣,士不得以为缘;鹅鸭有馀食,士不足菽稗;堂上有酒池,士不得一尝。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能以所轻与士,欲得士之所重,不亦难乎?(《艺文类聚》九十一,《意林》一,《文选。别赋》注,又《广绝交论》注,《御览》九百十九)一井五瓶,泄可立待;一灶五突,烹饪十倍,分理者众也。」(《艺文类聚》八十四,《白帖》十一,《御览》一百八十六)

谚曰:「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文选曹ぁ六代论》注,《意林》一,《御览》九百四十四,又九百四十八。)

人心难知於天,天有春夏秋冬以作时,人皆深情厚貌以相欺。(《意林》)

人君所察者三,不可以不知。不知时与不时,譬犹春不耕也;不知行与不行,譬以方为轮也。不知宜与不宜,譬以锦缘荐也;(《艺文类聚》六十九,《意林》一,《御览》七百九)

朝露之蒲,工女不能治;淄渑之沙,计儿不能数。(《御览》七十四)

东山有松枞,高十仞而无枝,非忧正室之无柱也。(《水经。汶水注》,《艺文类聚》八十九,《文选。七发》注,《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注,《御览》九百五十八)

南方有鸟名为わ,生而食其翼。(《御览》九百二十八)

北方有兽名为犭屯,生而角当心,俯厉其角,溃心而死。(《御览》九百一十三)

市处者,仆妾脍灸而食,市饶也。壅泉沃韭织屦之,从兄弟室父往,而不得粗Я焉,非爱其仆妾,恶其室父也,此其饶羡之与不足也。(《御览》九百七十六)

舜耕历山而交益,陶河滨而交禹。(《御览》四百九,《路史。後纪》十二)

古善渔者宿沙瞿子,使渔於山,则虽十宿沙子,不得一鱼焉。宿沙非暗於渔道也。彼山者,非鱼之所生也。(《後汉。马融传》注、《御览》八百三十三,九百三十五,《事类赋》注二十九,《困学纪闻》十)

宿沙瞿子善煮盐,使煮滔沙(《御览》作溃沙,虽十宿沙,不能得也。《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六,《御览》八百六十五)

契始封商,在太华之阳。(《水经。丹水注》,《路史。国名纪》三)伊尹负鼎佩刀,以干汤得意,故尊宰舍。(《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注、《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注)

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为宣王,而共伯复归国于卫,得意共山之首。(《史记。周本纪正义》,《庄子。让王释文》,《太平寰宇记》五十六,《鲁史发挥》二。案《正义》首云:「卫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是张守节语,混入《鲁连子》,今删)

楚王成章华之台,酌诸侯酒,鲁君先至,楚王悦之,与大曲之弓,不琢之璧,己而悔之。启疆见鲁侯,(一作伍举见鲁公,曰:「大曲之弓,不琢之璧,楚上宝也,吴及齐救於楚,楚不与,弓三年乃成,射不穷矢,发之血流漂井。今闻在鲁,必求之。」)鲁君惧,乃归之。(《左传》昭七年疏,《史记。鲁世家。集解》,《北堂书钞》一百二十五,《御览》三百四十七,四百九十七,百二八百六)

弦钅旱相第而增,矢得高焉;专诸刺僚王,阖庐乃成名焉。(《御览》三百五十)

齐伐鲁,宋桑羽子谓齐将曰:「子羔为成大夫,而善养天下士。」(《北堂书钞》三十四)

所同食,天下士至。(同上)

陆子谓齐王曰:「鲁费之众臣,甲舍于襄贲。」(《水经。沂水注》)

朐剧之人辩。(《水经。巨洋水注》)

孟子,剧之辩者。(《太平寰宇记》十八)

孟尝君逐於齐,谭子曰:「富贵则就,贫贱则去,此物之必至,而理之固然也。愿君勿怨。请以市论,市朝则盈,夕则虚,非朝爱而夕则憎之也,势使然也。」(《艺文类聚》六十五,《文选。张协杂诗》注,《女史箴》注)

展无所为鲁君使,遗齐襄君鸿,至渑而浴鸿,鸿失,其装在。御者曰:「鸿之毛物,可使若一,能买鸿耳。」无所曰:「吾非不能买鸿也。是上隐君,下易币,无所不取。」(《初学记》二十,又《御览》九百十六作「上隐君下蔽罪也,」「无」俱作「毋」。)

鲁连先生见孟尝君于杏唐,(《御览》作杏堂)之门,孟尝君曰:「吾闻先生有势数,可得闻乎?」连曰:「势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特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彼可举,然後举之,所谓势数。」(《艺文类聚》六十三,《御览》百八十三,一百八十四)

秦师围赵邯郸,魏使将军新垣衍入邯郸,令赵尊秦为帝,鲁连辨说罢之。秦军退,平原君欲封之,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寿,先生笑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人之缔结。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遂策仗去。(《艺文类聚》六十九,八十三,《文选。左思招隐诗》注,《御览》八百直八,百二十九)

燕伐齐,取七十馀城,唯莒与即墨不下。齐田单以即墨破燕军,杀燕将军骑劫,复齐城,唯聊城不下。燕将城守数月。鲁仲连乃为书著之於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得书,泣三日,乃自杀。(《艺文类聚》六十、《御览》三百五十,又五百九十九,《事类赋》注十三)

弃感忽之耻累世之功(《荀子。议兵篇》注。案此遗燕将书也。有脱误。《战国策》、《史记》作感忿,而上下「忿」字复见,疑彼亦误。)

【卷九】 《全上古三代文》

◎鬻熊

鬻熊姓芈,名熊,祝融之後,陆终第六子季连之裔。年九十见文王,文王以为师,至武王、成王、皆师事之。成王大封异姓,会先卒,子熊丽,孙熊狂亦卒,因封其曾孙熊绎于楚,子孙皆以熊为氏。传三十一世四十三君。有《鬻子》一卷。案《史记。楚世家》:「鬻熊子事文王,蚤卒。熊通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而《鬻子》书言年九十见文王,而有武王问、成王问,及康叔封卫事,计其年宜过百一二十,则蚤卒蚤终,谓不及受封先卒耳非不寿之谓也。

◇鬻子

案《汉志》道家《鬻子》二十一篇,小说家《鬻熊说》一篇,《隋志》仅道家一卷,《意林》一卷六篇。今本逢行注十四篇,以《群书治要》校之,实三篇见存。不录,录其佚文。

鬻熊曰:「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故物损於彼者盈於此,成於此者亏於彼。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畴觉之哉!」(《列子。天瑞》)

鬻子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於柔必刚,积於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已,至於若已者刚;柔胜出於已者,其力不可量。」(《列子。黄帝》)

鬻熊语文王曰:「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列子。力命》)

鬻子曰:「去名者无忧。」(同上)

周文王问於鬻子曰:「敢问君子将入其职,则於其民也何如?」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於君王。《政》曰:「君子将入其职,则於其民也,旭旭然如日之始出也。」」周文王曰:「受命矣。」曰:「君子既入其职,则於其民也何若?」对曰:「君子既入其职,则於其民也。々《御览》引一注云音汉)然如日之正中也。」周文王曰:「受命矣。」曰:「君子既去其职,则於其民也。何若?」对曰:「君子既去其职,则于其民也,暗暗然如日之已入也。故君子将入而旭旭者,义先闻也;既入而々者,民保其福也;既去而暗暗者,民失其教也。」周文王曰:「受命失。」(胡维新本贾谊《新书。修政语》下,宋本《御览》三)

周武王问於鬻子曰:「寡人愿守而必存,攻而必得,战而必胜,则吾为此柰何?」鬻子对曰:「唯攻守而胜乎同道,而和与严其备也。故曰和可以守,而严可以守,而严不若和之固也;和可以攻,而严可以攻,而严不若和之得也;和可以战,而严可以战,而严不若和之胜也,则唯由和而可也。故诸侯发政施令,政平於人者,谓之文政矣。诸侯接士而使吏,礼恭於人者,谓之文礼矣。诸侯听狱断刑,治仁於人者,谓之文诛矣。故三文立于政,行於礼,陈於刑,由此守而不存,攻而不得,战而不胜者,自古而至於今,自天地之辟也,未之尝闻也。今也君王欲守而必存,攻而必得,战而必胜,则唯由此也而可也。」周武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长短经。政体》)

周成王年六岁,即位享国,亲以其身见於鬻子之家而问焉,曰:「昔者先王与子修道而道修,寡人之望也。亦愿以教。敢问兴国之道柰何?」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於君王,《政》曰:「兴国之道,君思善则行之,君闻善则行之,君知善则行之,位敬而常之,行信而长之。」则兴国之道也。」周成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

周成王曰:「敢问於道之要柰何?」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於君王。《政》曰:「为人下者敬而肃,为人上者恭而仁,为人君者敬士爱民,以终其身。」此道之要也。」周成王曰:「受命矣。」(同上)

周成王曰:「敢问治国之道若何?」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於君王。《政》曰:「治国之道,上忠於主,而中敬其士,而下爱其民。」故上忠其主者,非以道义,则无以入忠也。而中敬其士,不以礼节,则无以谕敬也。而下爱其民,非以忠信,则无以谕爱也。故忠信行於民,而礼节谕於士。道义入於上,则治国之道也。虽治天下者,由此而已。」周成王曰:「受命矣。」(同上)

周成王曰:「寡人闻之,有上人者,有下人者,有贤人者,有不肖人者,有智人者,有愚人者。敢问上下之人何以为异?」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於君王。《政》曰:「凡人者,若贵若贱,若幼若老,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闻道而弗取藏也,知道而弗取行也,则谓之下人也。」故夫行者善,则谓之贤人矣;行者恶,则谓之不肖矣。故夫言者善,则谓之智矣,言者不善,则谓之愚矣。故智愚之人有其辞矣,贤不肖之人别其行矣,上下之人等其志矣。」周成王曰:「受命矣。」(同上)

周成王问於鬻子曰:「寡人闻之,圣人在上位,使民富且寿」云。若夫富,则可为也;若夫寿,则不在天乎?」鬻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於君王。《政》曰「圣人在上位,则天下不死军兵之事,故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斗阋,不私相杀也。」故圣王在上位,则民免於一死,而得一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於道,而吏积於德,而民积於用力,故妇人为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馁矣。故圣王在上,则民免於二死而得二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於仁,而吏积於爱,而民积於顺,则刑罚废矣,而民无大过之诛。故圣王在上,则民免於三死而得三生矣。圣王在上,则使民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矣。故圣王在上,则民免於四死而得四生矣。故圣王在上,则使盈境内兴贤良以禁邪恶,故贤人必用,而不肖人不作,则己得其命矣。故夫富且寿者,圣王之功也。」周成王曰:「受命矣。」(贾谊《新书。修政语》下,《御览》八十四)

昔者黄帝年十岁,知神农之非,而改其政,使四面从五圣。(《北堂书钞》十一,《御览》七十九。此条当在今本「昔者帝颛顼年十五」之上)

昔文王见鬻子,年九十(《御览》作「鬻子年九十见文王」,)文王曰:「嘻,老矣。」鬻子曰:「若使臣捕虎逐麋,则臣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则臣年尚少。」因立为师。(《意林》一,《御览》三百八十三)

武王率兵车以伐纣,纣虎旅百万,陈于商郊,起自黄鸟,讫于赤斧,走如疾风,声如振霆,三军之士,靡不失色。武王乃命太公把旄以麾之,纣军反走。(《文选。任彦升宣德皇后令》注,《史孝山出师颂》注,《范蔚宗光武纪赞》注,《御览》三百一)

◎楚文王

王名赀,武王熊通子,鬻熊十九世孙。始都郢。

◇仆区之法

盗所隐器,与盗同罪。(《左传》昭七年芋尹无宇引:「吾先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注:「仆区,刑书名。」)

◇楚成王

王名,一云名恽,文王子。弑兄杜敖而代立,在位四十六年,为其子商臣所弑,谥曰成王。

◇号令国中

寡人之所明於人君者,莫如桓公;所贤於人臣者,莫如管仲。明其君而贤其臣,寡人愿事之。谁能为我交齐者,寡人不爱封侯之君焉。(《管子。霸形》)

◎楚庄王

王名旅,一云名侣,成王孙,穆王子。在位二十三年,谥曰庄王。

◇初即位令国中

有敢谏者,死无赦。(《史记。楚世家》)

◇又令

寡人恶为臣而遽谏其君者,今寡人有国家,立社稷,有谏则死,无赦。(《说苑。正谏》:「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於国。」)

◇葬马令

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史记。滑稽传》)

◇勤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十二年)

◇与宋人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十五年)

◇茅门法

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践ニ者,廷理斩其,戮其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楚平王

王名居,初名弃疾,共王幼子,庄王之庶孙。以灵王之末为乱,入立,在位十三年,谥曰平王。

◇过郑誓

有犯命者,君子废,小人降。(《左传》昭六年,楚公子弃疾如晋,过郑,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艺,不抽屋,不强モ,誓曰云云。)

◎公子比

比字子干,庄王之庶孙。康王以为右尹,灵王行弑自立,惧祸出奔晋。居十三年,观从迎立之,立十馀日,为其弟平王所逼自杀。葬于訾,谓之訾敖,亦曰初王。

◇下法死灵王

有敢饷王从王者,罪及三族。(《史记。楚世家》:「灵王行过故钅人求食,钅人曰:「新王下法。」」)

◎敖

敖字孙叔,又字艾猎,一云名饶,字叔敖(《隶释》三。案《世本》又以艾猎为叔、敖之兄)楚之期思人,司马子。贾为越椒所杀,坐废。寻以虞丘荐为令尹,病疽死。

◇将死戒其子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史记。正义》引作「其为地不利,而前有妒谷,後有戾丘,其名恶。」案《淮南子》注:「寝丘,今汝南固始地,前有垢谷,後有庄丘,名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礻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吕氏春秋。异宝》,又《史记。滑稽传。正义》,《後汉。郭丹传》注,并引《吕氏春秋》。案此文亦见《列子。说符》、《淮南人间训》)

◎屈到

到字子夕,屈荡子,令尹子木父。事楚共王为乡。

◇祭典

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灸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楚语》上)

◎观从

从字子玉,故楚大夫观起子。谋复蔡,迎楚公子比于晋而立之。比寻败,平王即位,以为卜尹,遂复蔡,立蔡平公。

◇令乾,师众

国有王矣。先归复爵邑田室,後者迁之。(《史记。楚世家》:观从从师于乾,令楚众云云,楚众皆溃,去灵王而归。)

◎沈诸梁

诸梁字子高,楚叶县尹,故称叶公。白公之乱,入兼令尹司马。事平,归老于叶。

◇顾命

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礼记。缁衣》引叶公之顾命云云,注:「叶公,楚县公叶公子高也。临死遗书曰《顾命》」。案此文见《逸周书。祭公篇》。叶乃祭字之误,郑望文为解,非其实也。今姑从郑录之。)

◎吴起

起,卫人。师事曾子,仕鲁,去之魏,事魏文侯武侯,为西河守。公叔害之,去之楚,楚悼王以为相。有《兵法》一卷。

◇南门令

有能徙此於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韩非子。内储说上》:「吴起为西河守,秦有小亭临境,起欲攻之,不足以徵甲兵,乃倚一车辕於北门之外而令之。」)

◇西门令

有能徙此於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同上:「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

◇攻秦亭令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同上:「乃下令大夫。」)

◇又南门令

明日有人偾南门之外表者,仕长大夫。(《吕氏春秋。慎小》:「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於民,夜日置表於南门之外,令於邑中。」)

◎黄歇

歇,楚人。仕顷襄王至左徒。考烈王即位,以为令尹,封於吴,号春申君。为李园所杀。

◇上书说秦昭王

天下莫强於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徐广曰:「至或作安。」)则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王、庄王之身,三世不忘接地於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事於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後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齐秦之椰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徐广曰:「单亦作殚。」)矣。王若能持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後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後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於前而易患於後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於艾陵,还为越王禽三渚(《集解》引《战国策》渚作江。)之浦。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於凿台之下。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诗》曰:「大武远宅而不涉。」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诗》云:「兔,遇犬获之。他人有心,余忖度之。」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之信越也。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何则?王无重世之德於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绝肠,折颈摺颐(徐广曰:「一作颠」),首身分离,暴骸於草泽,头颅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系ㄕ束手为群虏者,相及於路。鬼神孤伤,无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仆妾者,盈满海内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且王攻楚将恶出兵?王将借路於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资於仇雠之韩、魏也。王若不借路於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也。王虽有之,不为得地。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钅至、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而使独攻。王破楚以肥韩、魏於中国而劲齐。韩、魏之强,足以校於秦。齐南以泗水为境,东负海,北倚河而无後患。天下之国,莫强於齐、魏,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一年之後,为帝未能,其於禁王之为帝有馀矣。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壹举事而树怨於楚。迟(徐广曰:「迟,一作还。」)令韩、魏归帝重於齐,是王失计也。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王襟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王壹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於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弱赵也。然後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史记。春申君传》)

◎荀卿

荀卿名况,赵人。时相尊而号为卿,方音改易,又称孙卿。年五十游齐,齐襄王以为列大夫,三为祭酒。去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有《孙卿子》十三卷,集一卷。

◇礼赋

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粹而王,驳而伯,无一焉而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与?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与?致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

◇知赋

皇天隆物,以示下民,或厚或薄,帝不齐均。桀纣以乱,汤武以贤。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曾不崇日。君子以修,跖以穿室。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行义以正,事业以成。可以禁暴足穷,百姓待之而後宁泰。臣愚不识,愿问其名。曰:「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甚深藏而外胜敌者邪?法禹舜而能迹者邪?行为动静,待之而後适者邪?血气之精也,志意之荣也,百姓待之而後宁也,天下待之而後平也,明达纯粹而无疵也。夫是之谓君子之知。

◇云赋

有物於此,居则周静致下,动则綦高以钜。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大参天地,德厚尧禹。精微乎毫毛,而大盈乎大寓。忽兮其极之远也,扌蠡兮其相逐而返也,兮天下之咸蹇也。德厚而不捐,五采备而成文,往来忄昏惫,通乎大神,出入甚极,莫知其门。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弟子不敏,此之愿陈。君子设辞,请测意之,曰:「此夫大而不塞者与?充盈大宇而不窕,人郄穴而不逼者与?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往来忄昏惫,而不可为固塞者与?暴至杀伤,而不忆忌者与?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者与?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冬日作寒,夏日作暑,广大精神,请归之云。

◇蚕赋

有物於此,亻蠡亻蠡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後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後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後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箴赋

有物於此,生於山阜,处於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身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头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反覆甚极。尾生而事起,尾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荀子。赋篇》)

为书谢春申君

疠人怜王,此不恭之语也。虽然,不可不审察也。此为劫弑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材,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於已也。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适而立不义,《春秋》戒之,曰「楚王子围聘於郑,未出竟,闻王病,反问疾,遂以冠缨绞王杀之,因自立也。」齐崔杼之妻美,庄公通之,崔帅其君党而攻,庄公请与分国,崔杼不许;欲自刃於庙,崔杼不许,庄公走出,逾於外墙,射中其股,遂杀之而立其弟景公。近代所见,李兑用赵,饿主父於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县於其庙梁,宿夕而死。夫疠虽臃肿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绞缨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饿死也。夫劫弑死亡之主也,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於疠矣。由此观之,疠虽怜王可也。因为赋曰:宝珍隋珠,不知佩兮;布与丝,不知异兮。闾姝子奢,莫知媒兮。媒母求之,又甚喜之兮。以瞽为明,以声为聪,以是为非,以吉为凶,呜呼上天,曷惟其同!《诗》曰:「上天甚神,无自瘵也。」(《战国策》十七,又《韩诗外传》四,小异。又略见《荀子。赋篇》。案《韩非子。奸劫弑臣篇》有此,益承用师说,唯篇未无赋耳。)

【卷十】 《全上古三代文》

◎宋玉

玉,楚人。师事屈平,为顷襄王大夫,有集三卷。案,《汉。艺文志。宋玉赋》十六篇,今存者《风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钓赋》《笛赋》,《九辨》《招魂》凡十一篇,《对楚王问》、《高唐对》不在此数。如《九辨》为九篇,则多出《汉志》三篇,所未审也。或云《笛赋》有宋意送荆卿之语,非宋玉作。

◇风赋

楚襄王游於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於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讬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々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於桂椒之间,翱翔於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褱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馀。邪薄入瓮牖,至於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忄郭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啗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文选》)

◇大言赋

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於阳云之台。王曰:「能为寡人大言者上座。」王因唏曰:「操是太阿剥一世,流血冲天,车不可以厉。」至唐勒,曰:「壮士愤兮绝天维,北斗戾兮太山夷。」至景差曰:「校士猛毅皋陶嘻,大笑至兮摧覆思。锯牙云,甚大,吐舌万里唾一世。」至宋玉,曰:「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王曰:「未也。」玉曰:「并吞四夷,饮枯河海;跋越九州,无所容止;身大四塞,愁不可长。据地分天,迫不得仰」。(《古文苑》)

◇小言赋

楚襄王既登阳云之台,令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并造《大言赋》,赋毕而宋玉受赏。王曰:「此赋之迂诞,则极巨伟矣。抑未备也。且一阴一阳,道之所贵;小往大来,剥复之类也。是故卑高相配,而天地位;三光并照,则大小备。能大而不小,能高而不下,非兼通也;能粗而不能细,非妙工也。然则上座者未足明赏,贤人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景差曰:「载氛埃兮乘剽尘,体轻蚊翼,形微蚤鳞,聿遑浮踊,凌云纵身。经由针孔,出入罗巾,飘妙翩绵,乍见乍泯。」唐勒曰:「析飞糠以为舆,剖比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凭蚋眥以顾盼,附蠛蠓而遨游。准宁隐微以原存亡而不忧。」又曰:「馆於蝇须,宴於毫端;烹虱胫,切虮肝;会九族而同哜,犹委馀而不殚。」宋玉曰:「无内之中,微物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蒙蒙灭景,昧昧遗形。超於大虚之域,出於未兆之庭。纤於毳未之微蔑,陋於茸毛之方生。视之则眇眇,望之则冥冥。离朱为之叹闷,神明不能察其情。二子之言磊磊皆不小,何如此之为精。」王曰:「善。」赐以云梦之田。(《古文苑》)

◇讽赋

楚襄王时,宋玉休归。唐勒谗之於王曰:「玉为人身体容冶,口多微词,出爱主人之女,入事大王,愿王疏之。」玉休还,王谓玉曰:「玉为人身体容冶,口多微词,出爱主人之女,入事寡人,不亦薄乎?」玉曰:「臣身体容冶,受之二亲;口多微词,闻之圣人。臣尝出行,仆饥马疲,正值主人门开,主人翁出,妪又到市,独有主人女在。女欲置臣,堂上太高,堂下太卑,乃更于兰房之室,止臣其中。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主人之女,翳承日之华,披翠云之裘,更被白谷之单衫,垂珠步摇,来排臣户曰:「上客无乃饥乎?」为臣炊周彡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来劝臣食,以其翡翠之钗,挂臣冠缨,臣不忍仰视。为臣歌曰:「岁将暮兮日已寒,中心乱兮勿多言。」臣复援琴而鼓之,为《秋竹》《积雪》之曲,主人之女又为臣歌曰:「内怵惕兮徂玉床,横自陈兮君之傍。君不御兮妾谁怨,日将至兮下黄泉。」玉曰:「吾宁杀人之父,孤人之子,诚不忍爱主人之女。」王曰:「止止。寡人於此时,亦何能已也!」(《古文苑》)

◇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於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出,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出也,对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晣兮若姣姬。扬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处所。"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於天,下见於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岩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卻会。崒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砾磥々而相摩兮,巆震天之潏潏。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氵裔。奔扬踊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猛兽惊而跳骇兮,妄奔走而驰迈。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雕鹗鹰鹞,飞扬伏窜,股战胁息,安敢妄挚。

於是水蟲尽暴,乘渚之阳。鼋鼍鱣鮪,交积纵横。振鳞奋翼,蜲々蜿蜿。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烂兮若列星,曾不可殚形。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徙靡澹淡,随波闇蔼。东西施翼,猗狔丰沛。绿叶紫裹,丹茎白蒂。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

登高远望,使人心瘁。盘岸巑岏,裖陈硙硙。磐石险峻,倾崎崖隤。岩岖参差,从横相追。陬互横牾,背穴偃蹠。交加累积,重叠增益。状若砥柱,在巫山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视崝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倾岸洋洋,立而熊经。久而不去,足尽汗出。悠悠忽忽,怊怅自失。使人心动,无故自恐。贲育之断,不能为勇。卒愕异物,不知所出。縰々莘莘,若生於鬼,若出於神。状似走兽,或象飞禽。谲诡奇伟,不可究陈。上至观侧,地盖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罗生。秋兰茝蕙,江离载菁。青荃射干,揭车苞并。薄草靡靡,联延夭夭。越香掩掩,众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王雎鹂黄,正冥楚鸠。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有方之士,羡门高谿。上成郁林,公乐聚穀。进纯牺,祷璇室。醮诸神,礼太一。传祝已具,言辞已毕。王乃乘玉舆,驷仓螭。垂旒旌,旆合谐。大弦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於是调讴,令人惏悷憯凄,胁息增欷。於是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鶒不倾。涉漭漭,驰苹苹。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何节奄忽,啼足洒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

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建云旆,蜺为旌,翠为盖。风起雨止,千里而逝。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文选》)

◇神女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於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於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朅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振绣衣,被裳。襛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嫷被服,侻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和適,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瓘瓘,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蜅其精朗兮,了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幹之醲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於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放纵而绰宽。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澹清静其愔◆兮,性沈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帱而请御兮,原尽心之惓惓。怀贞亮之絜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豭豭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於是摇珮饰,鸣玉鸾。整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原假须臾,神女称遽。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闇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文选》)

◇登徒子好色赋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娴丽,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辞,所学於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美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文选》)

◇钓赋

宋玉与登徒子偕受钓於玄洲,止而并见於楚襄王。登徒子曰:「夫玄洲,天下之善钓者也,愿王观焉。」王曰:「其善柰何?」登徒子对曰:「夫玄洲钓也,以三寻之竿,八丝之线,饵若蛆寅,钩如细针,以出三赤之鱼於数仞之水中,岂可谓无术乎?夫玄洲,芳水饵,挂缴钩,其意不可得。退而牵行,下触清泥,上则波《风易》,玄洲因水势而施之,颉之颃之,委纵收敛,与鱼沈浮。及其解弛也。因而获之。」襄王曰:「善。」宋玉进曰:「今察玄洲之钓,未可谓能持竿也,又乌足为大王言乎!」王曰:「子之所谓善钓者何?」玉曰:「臣所谓善钓者,其竿非竹,其纶非丝,其钩非针,其饵非寅也。」王曰:「愿遂闻之。」玉对曰:「昔尧、舜、汤、禹之钓也,以圣贤为竿,道德为纶,仁义为钩,禄利为饵,四海为池,万民为鱼。钓道微矣,非圣人其孰能察之?」王曰:「迅哉说乎!其钓不可见也。」宋玉对曰:「其钓易见,王不察尔。昔殷汤以七十里,周文以百里,兴利除害,天下归之,其饵可谓芳矣;南面而掌天下,历载数百,到今不废,其纶可谓纫矣;群生浸其泽,民氓畏其罚,其钩可谓扌勾矣;功成而不隳,名立而不改,其竿可谓强矣!若夫竿折轮绝,饵坠钩决,波涌鱼失,是则夏桀、商纣不通夫钓术也。今察玄洲之钓也,左挟鱼,右执槁竿,立于横(潢)污之涯,倚乎杨柳之间,精不离乎鱼喙,思不出乎鲋鳊,形容枯槁,神色憔悴,乐不役勤,获不当费,斯乃水滨之役夫也已,君王又何称焉?王若建尧、舜之洪竿,摅禹、汤之修纶,投之于渎,视之于海,漫漫群生,孰非吾有?其为大王之钓,不亦乐乎!」(《古文苑》)

◇笛赋

余尝观於衡山之阳,见奇条异干罕节闲枝之丛生也,其处磅唐千仞,绝溪凌阜,隆崛万丈,盘石双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其阴则积雪凝霜,雾露生焉;其东则朱天皓日,素朝明焉;其南则盛夏清微,春阳荣焉;其西则凉风游旋,吸逮存焉。干枝洞长,桀出有良。名高(有脱误)师旷,将为《阳春》。其北则鄙《白雪》之曲(《艺文类聚》作师旷将为《阳春》北郑《白雪》之曲,)假涂南国,至於此山,望其丛生,见其异形,因命陪乘,取其雄焉。宋意将送荆卿於易水之上,得其雌焉,於是乃使王尔、公输之徒,合妙意,角较手,遂以为笛。於是天旋少阴,白日西靡,命严春,使午子(《文选。洞箫赋》注作「使叔子」。案注又引《毛诗传》:昔颜叔子独处於室,邻之嫠妇又独处室云云。午子,即鲁男子也。)廷长颈,奋玉手,ゼ朱唇,曜皓齿,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歌《伐檀》,号孤子,发久转,舒积郁。其为幽也,甚乎怀永抱绝,丧夫天,亡稚子,纤悲微痛,毒离肌肠腠理,激叫入青云,慷慨切穷士。度曲口羊肠,揆殃振奔逸。游志,列弦节,武毅发,沈忧结;呵鹰扬,叱太一,声淫以黯《黑甚》,气旁合而争出;歌壮士之必往,悲猛勇乎飘疾。《麦秀》渐兮鸟声革翼。招伯奇于源阴,追申子于晋域。夫奇曲雅乐,所以禁淫也;锦绣黼黻,所以御寒也,缛则泰过。是以檀卿刺郑声,周人伤北里也。乱曰:芳林皓,有奇宝兮;博人通明,乐斯道兮。般衍澜漫,终不老兮;双枝闲丽,貌甚好兮。八音和调,成禀受兮;善善不衰,为世保兮。绝郑之遗,离南楚兮;美风洋洋,而畅茂兮。嘉乐悠长,俟贤士兮;鹿鸣萋萋,思我友兮。安心隐志,可长久兮。(《古文苑》。《北堂书钞》一百十一引七条,《艺文类聚》四十四。按此赋用宋意送荆卿事,非宋玉作。然隋、唐已前本集有之,误收久矣。不必删耳。)

◇九辩九首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原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霑轼。

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

萷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於众芳。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悽兮,原一见而有明。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

塊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原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原忠其焉得?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

霜露惨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

原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

原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厌按而学诵。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晟兮,恐时世之不固。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讬志乎素餐。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白日畹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冀。

中憀恻之悽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何氾滥之浮云兮?猋廱蔽此明月。

忠昭昭而原见兮,然霠曀而莫达。

原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窃不自料而原忠兮,或黕点而汙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後之危败。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今修饰而窥镜兮,後尚可以竄藏。

原寄言夫流星兮,羌儵忽而难当。

卒廱蔽此浮云,下暗漠而无光。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適。

谅无怨於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嶜。

原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恂愁而自苦。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甯戚讴於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

无伯乐之相善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纷纯纯之原忠兮,妒被离而鄣之。

原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習習兮,历群灵之丰丰。

左硃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前轻辌之锵锵兮,後辎乘之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原遂推而为臧。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楚辞》,又《文选》有前五首)

◇招魂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兮!不可以托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归来兮!不可久淫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归来兮!恐自遗贼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归来兮!不可以久些。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

悬人以嬉,投之深渊些。

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

归来!往恐危身些。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逐人伂駓駓些。

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此皆甘人。

归来!恐自遗灾些。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工祝招君,背行先些。

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天地四方,多贼奸些。

像设君室,静闲安些。

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网户朱缀,刻方连些。

冬有宎厦,夏室寒些。

川谷径复,流潺湲些。

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经堂入奥,朱尘筵些。

砥室翠翘,挂曲琼些。

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蒻阿拂壁,罗帱张些。

纂组绮缟,结琦璜些。

室中之观,多珍怪些。

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

九侯淑女,多迅众些。

盛鬋不同制,实满宫些。

容态好比,顺弥代些。

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

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靡颜腻理,遗视矊些。

离榭修幕,侍君之闲些。

悲帷翠帐,饰高堂些。

红壁沙版,玄玉梁些。

仰观刻桷,画龙蛇些。

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文异豹饰,侍陂陁些。

轩辌既低,步骑罗些。

兰薄户树,琼木篱些。

魂兮归来!何远为些。

室家遂宋,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梁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腼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归来反故室,敬而无防些。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

陈钟按鼓,造新歌些。

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嬉光眇视,目曾波些。

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长发曼鬋,艳陆离些。

二八齐容,起郑舞些。

衽若交竿,抚案下些。

竽瑟狂会,搷鸣鼓些。

宫庭震惊,发激楚些。

吴歈蔡讴,奏大吕些。

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

郑卫妖玩,来杂陈些。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菎蔽象棋,有六簙些。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晋制犀比,费白日些。

铿钟摇簴,揳梓瑟些。

娱酒不废,沈日夜些。

兰膏明烛,华灯错些。

结撰至思,兰芳假些。

人有所极,同心赋些。

酎饮尽欢,乐先故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乱曰:

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

菉蘋齐叶兮,白芷生。

路贯庐江兮,左长薄。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青骊结驷兮,齐千乘。

悬火延起兮,玄颜烝。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

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

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

(《楚辞》,《文选》)

◇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原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文选》)

◇高唐对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乎直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昔者先王游於高唐,怠而画寝,梦一妇人,暖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浮如停;详而视之,西施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於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御览》三百九十九引《襄阳耆旧记》)

楚襄王与宋玉游於云梦之野,望朝云之馆有气焉,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此是何气也?」玉对曰:「昔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云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闻王来游,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乃言:「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而视之,果如其言。为之立馆,名曰朝云。」(《文选。江淹杂体拟潘岳述哀诗》注引《宋玉集》。按此与《文选。高唐赋》、《御览。襄阳耆旧记》小异。)

◇宋玉集序附

宋玉事楚怀王,友人言之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友人,友曰:「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也。」(《北堂书钞》原本三十三引《宋玉集序》,陈禹谟本改引《新序》。案《韩诗外传》:宋玉因其友见楚相,楚相待之无以异。让其友,其友曰:「夫姜桂云云。」《新序》:宋玉因其友以见于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宋玉让其友,其友曰:「夫姜桂云云。」怀王、楚相、襄王互异,而姜桂等语属友人语,无异也。梅鼎祚《文纪》题作《报友人书》甚误,不知下文有宋玉辨语。)

◎景差

景与昭、屈皆楚同姓。差亦作差,事顷襄王为大夫。按《说苑。政理》有景差相郑,与晋叔向同时,盖别是一人。

◇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冥凌浃行,魂无逃只。

魂魄归来!无远遥只。

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

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

雾雨淫淫,白皓胶只。

魂乎无东!汤谷寂寥只。

魂乎无南!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

山林险隘,虎豹蜿只。

鰅鳙短狐,王虺骞只。

魂乎无南!蜮伤躬只。

魂乎无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豕首纵目,被发鬤只。

长爪踞牙,诶笑狂只。

魂乎无西!多害伤只。

魂乎无北!北有寒山,趠龙赩只。

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测只。

天白颢颢,寒凝凝只。

魂乎无往!盈北极只。

魂魄归来!闲以静只。

自恣荆楚,安以定只。

逞志究欲,心意安只。

穷身永乐,年寿延只。

魂乎归来!乐不可言只。

五谷六仞,设菰梁只。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内鸧鸽鹄,味豺羹只。

魂乎归来!恣所尝只。

鲜蠵甘鸡,和楚酷只。

醢豚苦狗,脍苴蒪只。

吴酸蒿蒌,不沾薄只。

魂兮归来!恣所择只。

炙鸹烝凫,煔鹑陈只。

煎鰿臛雀,遽爽存只。

魂乎归来!丽以先只。

四酎并孰,不涩嗌只。

清馨冻饮,不歠役只。

吴醴白蘖,和楚沥只。

魂乎归来!不遽惕只。

代秦郑卫,鸣竽张只。

伏戏驾辩,楚劳商只。

讴和扬阿,赵萧倡只。

魂乎归来!定空桑只。

二八接舞,投诗赋只。

叩钟调磬,娱人乱只。

四上竞气,极声变只。

魂乎归来!听歌譔只。

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比德好闲,习以都只。

丰肉微骨,调以娱只。

魂乎归来!安以舒只。

嫮目宜笑,娥眉曼只。

容则秀雅,稚朱颜只。

魂乎归来!静以安只。

姱修滂浩,丽以佳只。

曾颊倚耳,曲眉规只。

滂心绰态,姣丽施只。

小腰秀颈,若鲜卑只。

魂乎归来!思怨移只。

易中利心,以动作只。

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魂乎归来!以娱昔只。

青色直眉,美目媔只。

靥辅奇牙,宜笑嘕只。

丰肉微骨,体便娟只。

魂乎归来!恣所便只。

夏屋广大,沙堂秀只。

南房小坛,观绝霤只。

曲屋步壛,宜扰畜只。

腾驾步游,猎春囿只。

琼毂错衡,英华假只。

茝兰桂树,郁弥路只。

魂乎归来!恣志虑只。

孔雀盈园,畜鸾皇只!

鵾鸿群晨,杂鶖鸧只。

鸿鹄代游,曼鷫鹴只。

魂乎归来!凤凰翔只。

曼泽怡面,血气盛只。

永宜厥身,保寿命只。

室家盈廷,爵禄盛只。

魂乎归来!居室定只。

接径千里,出若云只。

三圭重侯,听类神只。

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魂兮归来!正始昆只。

田邑千畛,人阜昌只。

美冒众流,德泽章只。

先威后文,善美明只。

魂乎归来!赏罚当只。

名声若日,照四海只。

德誉配天,万民理只。

北至幽陵,南交阯只。

西薄羊肠,东穷海只。

魂乎归来!尚贤士只。

发政献行,禁苛暴只。

举杰压陛,诛讥罢只。

直赢在位,近禹麾只。

豪杰执政,流泽施只。

魂乎归来!国家为只。

雄雄赫赫,天德明只。

三公穆穆,登降堂只。

诸侯毕极,立九卿只。

昭质既设,大侯张只。

执弓挟矢,揖辞让只。

魂乎来归!尚三王只。

(《楚辞》王逸叙曰:「《大招》,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洪兴祖以为非屈原作今按《汉志》《屈原赋》二十五篇,谓《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凡二十五篇,洪说是也。)

◎唐勒

勒,楚人。仕顷襄王为大夫。

◇奏土论

我是楚也,世霸南土,自越以至叶垂,弘境万里,故号曰万城也。(《水经。汝水注》)

【卷十一】 《全上古三代文》

◎赵鞅

鞅一称志父,赵武孙,与秦俱伯翳之後。事晋顷公,定公、出公为上卿,谥曰简子。孟之言长,故自赵盾至鞅,通称赵孟。鞅专晋权,四世至敬侯章,与韩魏共灭晋,遂为三晋。

◇铁誓

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晋政而灭其君,寡君恃郑而保焉。今郑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谤耻,在此行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围免。志父无罪,君实图之。若其有罪,绞缢以戮。桐棺三寸,不设属辟;素车朴马,无入于兆,下卿之罚也。(《左传》哀二年)

◇自为二书牍与二子。

节用听聪,敬贤忽慢,能能勿贱。(《御览》一百四十六引《韩诗外传》)

◎赵武灵王

王名雍,鞅七世孙,肃侯子。在位二十七年,传国少子何,是为惠文王,而自号主父。後四年,公子成李兑作乱,饿死沙丘宫,谥曰武灵王。

◇命相国肥义傅少子

毋变而度,毋异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史记。赵世家》: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我也。曰云云,义再拜受命而籍之。」)

◇潘吾勒石

主父常游於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绿潘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

◎赵惠文王

王名何,武灵王少子。在位三十三年,谥曰惠文王。

◇空雄约

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吕氏春秋。淫辞篇》:「空雄之遇,秦、赵相与约。」)

◎代王嘉

王名嘉,赵悼襄王之适子,以无宠废。至幽缪王迁之八年,秦拔邯郸,虏王迁。赵人北保代,拥立为王。王代六年,为秦将王贲所虏。

◇遗燕王喜书

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史记。刺客传》:「秦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东保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乃遗燕王喜书。」)

◎董安于

安于,赵简子家臣,守晋阳。范、中行之乱,以与谋为荀跞所谴,自杀。

◇书赵简子梦之帝所事

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医扁鹊视之,出,董安于问。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学也。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後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於是出矣。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於ゾ,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疾与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间,间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有一熊欲来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勋,适余将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孙。」董安于受言而书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史记。赵世家》)

◇又书子晰事

他日,简子出,有人当道,辟之不去。从者怒,将刃之,当道者曰:「吾欲有谒於主君。」从者以闻。简子召之曰:「噎,吾有所见子晰也。」当道者曰:「屏左右,愿有谒。」简子屏人,当道者曰:「主君之疾,臣在帝侧。」简子曰:「然,有之。子之见我,我何为?」当道者曰:「帝令主君射熊与罴,皆死。」简子曰:「是,且何也?」当道者曰:「晋国且有大难,主君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皆其祖也。」简子曰:「帝赐我二笥,皆有副,何也?」当道者曰:「主君之子,将克二国于翟,皆子姓也。」简子曰:「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长以赐之。」夫儿,何谓以赐翟犬?」当道者曰:「儿,主君之子也。翟犬者,代之先也。主君之子必且有代,及主君之後嗣,且有革政而胡服,并二国于翟。」简子问其姓而延之以官,当道者曰:「臣野人,致帝命耳。」遂不见。简子书藏之府。(同上。案此与上文梦之帝所为一事,未必简子自书,盖亦董安于受言而书藏之府耳。史蒙上文,故省其辞。)

◎阳虎

虎字货(见《孟子疏》引《论语》孔注)鲁季氏家臣,以谋去三桓事败奔齐,齐囚之。逃奔宋,又奔晋,赵鞅迎为相。

◇议

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王登

登,赵襄子家臣,为中牟令。

◇上言举中牟二士

中牟有士曰中章、胥已者,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韩非子。外储左上》:王登为中牟令,上言於襄主。主曰:「子见之,我将为中大夫。」)

◎谅毅

毅,赵之辩士。

◇献书秦王

大王广地宁邑,储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战国策》二十一)

◎李牧

牧事赵孝成王,常居代、雁门,为北边良将。悼襄王时,以破秦军功封武安君。王迁末,秦攻赵,郭开受秦金,诬以谋反,诛。後三月而虏王迁。

◇备边约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史记。廉颇蔺相如附传》)

◎秦孝公

公姓嬴,亦姓赵,名渠,梁伯翳之後,献公子。在位二十四年,谥曰孝公。

◇下令国中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後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

◎秦昭襄王

王名则,一名稷,孝公之孙,悼武王异母弟。初为质于燕,燕送归得立。在位五十六年,谥曰昭襄王。

◇下令国中

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史记。范睢传》)

◇遗楚怀王书

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故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史记。楚世家》)

◇遗楚顷襄王书

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日之命。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史记。楚世家》)

◇详为好书遗平原君

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约为布衣之交。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史记。范睢传》: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

◇遗赵孝成王书

君之弟在秦,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头来。不然,吾举兵而伐赵,又不出王之弟於关。(同上)

◇与夷人刻石为盟要

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後汉。南蛮传》,又《华阳国志》一)

◇华山勒石

昭王尝与天神博於此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

◎秦宣太后

后姓芈,号芈八子,楚人,秦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妹。为惠文王妃,生昭襄王。王即位,尊为太后,临朝四十一年,为范睢所废。其明年薨,谥曰宣。全文总例,母后在诸臣前,故不入列女类。

◇将死出令

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战国策》四,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

◎杞子

杞子,秦大夫。穆公使戍郑,寻谋袭郑,事觉奔齐。

◇自郑使告于秦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二十二年)

◎商鞅

鞅姓公孙,卫之庶孽公子,故称卫鞅。初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痤死,去魏入秦,秦孝公以为左庶长,进大良造,封之商於,号为商君。相秦十年,秦以富强。惠王即位,公子虔之徒诬以谋反,亡还魏,魏弗受,复入秦,秦获之,车裂以徇。有《商君书》五卷。

◇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卒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传》)

◇南门募徙木令

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史记。商君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云云。」)

◇复募

能徙者,予五十金。(《史记。商君传》:「民怪之,莫敢徙。复曰。」)

◇遗魏将公子书

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史记。商君传》)

◇六法

当作立法。案《商君书》二十九篇,今二十四篇见存,不录,录其佚篇。

先王当时而立法,度务而制事。法宜其时则治,事适其务故有功。然则法有时而治,事有当而功。今时移而法不变,务易而事以古,是法与时诡,而事与务易也。故法立而乱益,务为而事废。故圣王之治国,不法古,不循今,当时而立功,在难而能免。今民能变俗矣,而法不易;国形更势矣,而务以古。夫法者,民之治也;务者,事之用也。国失法则危,事失用则不成。故法不当时而务不适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群书治要》三十六)

◎张仪

仪,魏人。与苏秦俱师事鬼谷先生。说楚,为楚相所辱,苏秦激之入秦,秦惠王以为客卿,寻相秦。去而相魏、相楚,从约解,秦封为武信君。悼武王即位,素有,去复相魏。有《张子》十篇。

◇答鬼谷先生书

先生秉德含弘,饥必啖芝英,渴必饮玉浆,德与神灵齐,明与三光同,不忘赐书,戒以贪味。仪以不敏,名闻不昭,入秦匡霸,欲翼时君。刺以河边,喻以深山,虽素空ウ,诚衔斯旨。仪等曰:「伟哉先生,方览遐鉴,兴亡皎然。二子不能抑志退身,甘蓼虫之乐,栖竹苇之巢,自掇泯灭,悲夫痛哉!」(《录异记》:鬼谷先生遗仪秦书,仪秦答。)

◇为秦破从连横献书楚王

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馀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後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於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於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