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国学名著>七修类稿>第四十一章 卷四十 事物類

《七修类稿》第四十一章 卷四十 事物類明 · 郎锳

龍睛

  吳友參將萬民望。乃祖寧波衞指揮也。弘治間。聞倭登岸。因乘舟哨海。夜半。見二紅燈漾空而來。以為倭船也。遂彎弓射中其燈。不知乃龍睛。頃刻波濤洶湧。出海軍舟俱沒焉。至今逢此日。則海中惡風大作。遇陰雨之夜。紅燈止見其一。土人因知此龍記時厄之所致也。跡其所居。洞出海島。春夏間。洞傍蠅蚋擔集。腥惡之氣不可近。予嘗見《行都紀事》云。武康鴉髻山龍洞塢。每遇陰雨之夕。有紅燈見焉。相傳以為寶珠。此非其龍乎。

  捕魚法

  每見漁人貯螢火於猪胞。縛其竅而置之網間。或以小燈籠置網上。夜以取魚。必多得也。以魚向明而來之故。因記憶一書云。猢猻毛置魚網四角。取魚必得。蓋魚見之。如人見錦繡也。又有云。燕肉。水族嗜之。釣者多以此。以火觀之。此或有驗。又《墨客揮犀》云。向網念揭諦呪七遍。則使漁人終日無獲。且證其人焉。但皆未試耳。噫。二者生殺之情不同。惟人自處。

  神童對

  閣老李西涯、學士程篁墩。成化間各以神童舉於京。方朝見。適直隸貢蟹至焉。英宗即出一對試之云。螃蟹渾身甲冑。程對曰。鳳凰遍體文章。李對曰。蜘蛛滿腹經綸。後西涯入相而經濟天下。程則終於學士。以文章名世。然偶爾一對。而終身事業見之也。

  陶懋學

  直隸寶應縣成化丁酉貢士陶懋學。善詩畫。既不輕畫。忤當道。又不拘細行。後竟以此連坐罷退。余多見其畫。可謂神品。世誠重之。有水墨水仙花。自題絕句於上云。此心不愛牡丹紅。托跡梅花樹滾東。大袖郎當霜雪冷。也應回首藉天風。予以此詩其懋學終身之讖乎。今寶應誌貢士題名中既無。世遠人或不知。識之。

  張浩

  張浩。桐鄉皂林人也。身幹短而膂力絕人。其地有菖蒲庵。庵前石獅重七百斤。可持以行。有二北僧在庵相撲。浩旁觀竊笑之。僧遂拳浩。浩應手擎僧足於空中。問欲東耶。西耶。僧忙然。稱師下拜。漁舟數十。取魚於浩門之灘。浩斥之使去。漁人不理。而浩擲石破其舟。眾漁起岸。欲其償舟。浩奪漁人之竿。一拉而數十人為之墮水。眾方呼號。適嘉興府同知伍公文定提兵東征。聞之。召見曰。汝可與我吳將軍對乎。吳蓋北人。長大而多勇力。乃巡檢之子。伍取偕行者也。浩諾之。因命各負舟上鐵錨。以試其力。吳則雙手舉起。而浩則挈以登岸。伍又曰。汝二人可相撲乎。吳遂為浩因氣阻舌出。脇為之傷。伍因曰。吾欲用汝。汝可喚家人來。對曰。止有祖母。不可出也。因召其外祖。與銀一十兩。命代養之。後至開化。殺賊甚眾。賊懼。以計創死。然平日獲賊之馬數匹。紀功受賞銀牌數面。伍公後俱帶回與其家。

  婆羅琪樹

  俗以月中桂為娑羅樹。而歐陽咏之。亦曰。伊洛多奇木。娑羅舊得名。常於佛家見。宜在月宮生。《容齋隨筆》引證雖多。由未親見。徒使觀者尚疑。故自云。所謂七葉木。未詳也。殊不知七葉木即娑羅樹。歐陽《定力院七葉木》詩與梅聖俞《送韓文饒宰河南》詩曰。主簿堂前七葉樹。皆是此耳。蓋此木每枝生葉七片。花如栗花。《酉陽雜俎》云。花開如蓮。非也。今南都弘濟寺前有二株。大可二圍。永樂間。三保太監西洋帶回之種。予友王水部曾得孫枝帶回。今已把矣。唐李邕作《娑羅樹碑記》。有惡禽不集。凡草不庇。東瘁則青郊苦而歲不稔。西茂則白藏泰而秋有成。以今驗之。婆娑蔭蔚而下無草矣。惡鳥不集與瘁茂之事不知。亦必有據云然。又琪樹。道經往往稱仙境之木。而詩家亦用為仙樹。故孫綽《天台賦》有琪樹璀璨而垂珠。蔡隱邱亦曰。山上天將近。人間路漸遙。誰當雲裏見。知欲度仙橋。是以人間無者也。予觀《山海經》曰。崑崙之墟。北有珠樹、琪樹。而《六朝事迹》載。寶林寺法堂前。有琪樹。梅摯有詩曰。影借金田潤。香隨璧月流。遠疑元帝植。近想誌公遊。則知實有是樹矣。今乃稱奇頌異。以二樹非人間所有。豈非亦由多生植於仙佛之所。好事者因神之耶。

  王孔多壽

  成化間。濟寧人王士能。年百二十三歲。嘗聞少卿都玄敬云。其人似四十者。問其致壽。則曰。無他術。但不食肉。不知數。不爭氣。不妻妾。日啖一餅而已。近北京有孔無似者。居良鄉。家事之四代矣。自言四百歲。聞御史金燦嘗暑天與之飲食。見其食之無節。遂至吐瀉。予以二人必皆有術之士。王言數事。見其延壽之道。此乃欺人也。不然。愚能言之如是乎。孔之妄啖而吐瀉。亦故為。是省御史窮究其術也。

  子畏詩讖

  唐寅。字子畏。吳縣人。博學有逸才。詩文多婉麗。為人放浪不羈。晚年漫不經思。失之熟俗。弘治間。省試南都。第一試禮部為市科目事。逮繫而歸。歸又緣故出其妻。初為諸生時。作《悵悵詩》云。悵悵莫怪少時年。百丈遊絲意惹牽。何處逢情不惆悵。何處逢春不可憐。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老後思量應不悔。衲衣持鉢院門前。豈非詩之讖乎。予嘗見其與文徵明一書。其情悲慘。其文炫然。使得位成名。當數為吳人第一。惜身不檢而遂致淪落。其私印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又有龍虎榜中名第一。煙花隊裏醉千場。又曰普救寺婚姻案主者。觀此可知矣。

  待友厚薄

  弘治初。教職彭民望。湖廣人也。有學而老貧。謁故友於京。不遇回。閣老李西涯以詩寄云。斫地哀歌興未闌。歸來長鋏尚須彈。秋風布褐衣猶短。夜雨江湖夢亦寒。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閱盡見交難。長安旅食淹留地。慚愧先生苜蓿盤。彭讀之。潸然淚下。西涯載之己集。嘉靖末。客有與成國公厚者。然特與飲食而已。予友俞院判見客衣敝。寄詩云。長安車馬自肥輕。獨爾鶉衣冷不勝。聞說孟嘗多好客。好將心事托平生。成國聞詩。特送衣一篋。又陸參政孟昭。嘗送客出門。偶見丐者於道側。公熟視。令閽人引進。語夫人曰。門外丐者。絕似吾少時友某人。令人問其姓名。果其人也。公即出持其手曰。子何一貧如此乎。遂令其浴。易其衣。與之共飲食者旬餘。其人感謝去。公親送至一室曰。吾為子置此矣。室中器用俱備。又遺米十石。白金十兩。語之曰。聊以此為生。毋浪費也。吳人至今傳為勝事。予以成國武人。尚能義激與衣。西涯身處禁院。豈不能扶持一友哉。彭必不與之厚。亦有激而云也。若參政公之事。古今少其人。嘗親目宦客。見故親戚朋友貧賤者。不能振拔。反恥笑之。是無仁義之心者哉。噫。

  聲音文字統

  《聲音文字統》。計百冊。國初餘姚古則趙先生撰也。書學至趙為極精。趙成此書為至備。作亦不易成也。當時獻之於朝。藏之木天。正統間。修書中官夾借與中書舍人姜立綱。遂失全集。閣中止遺目錄數本。邱文莊見而恨之。批書尾曰。盜此者當身首異處。予嘗聞之長老如此。昨會侍御張鳳溪云。同年蕪湖周少參易任溫州通判時。立綱之孫有事於周。已送此書。周不知其所以。因古則問於中書謝大中。【大中。餘姚人。】予始信前聞不誣。苟有少參相知。勸其進之於朝。此合浦之還珠也。庶不負古則平生精力。

  沈氏藥

  元末。嘉興桐鄉縣後朱村徐通判。素慕洞賓。朝夕供禮。一日疽發於背。勢垂死。猶扶起禮之如昔。偶見淨水盂下白紙一幅。視之。有詩云。紛紛墓土黃金屑。片片花飛白玉芝。君主一斤臣四兩。調和服下即平夷。意其仙方。然不知何物為黃金、白玉。乃召仙。以大黃、白芷為問。仙曰。然。服之果驗。後以之醫人。無不效。徐無子。方竟傳壻沈氏。至今沈以此治生。數百里來貨藥者無虛日。族大而分數十家。惟嫡枝居大椿樹下者藥乃驗。沈子嘗從吾友俞院判學。嘗聞其藥。今加川山甲、當歸鬚、金銀花矣。然大黃既多。以下為主。不問陰陽之毒而投之。恐亦有害者。然源源往醫。又獨於椿樹者驗。豈非天固與之歟。

  寫字誦經

  洪武中。松江孫道明。屠兒也。每偕人書坐肆中。且閱且寫。密行楷字。積寫千餘本也。至今人家書本後。有孫道明識字。正統中。蘇州有僧名道旵。人間所念佛經。無不背誦。惟《華嚴經》略少翻閱。亦如水注。豈非性好而心靜所致。

  顧陸李三子

  元末。吳人顧阿英、陸德原、李鳴鳳。皆富而好古。亦能詩文。至今有膾炙人口者。一時名士。咸與之遊。名振東南。顧有三十六亭館。陸之治財者。沈萬三秀也。李嘗助太祖軍糧二萬斛。入國朝。顧削髮為僧。陸為黃冠。李挈妻子家資浮海去。俱懼法而避之。惜哉。

  沈陳兩進士

  成化初。仁和解元沈繼先。莆田陳音。俱登黃甲。耽書覃思。外務不知也。沈嘗見人軒上彎椽。則曰。山中有許多彎木耶。聞鵞聲。則曰。說何話耶。予以此即晉帝聞蛙而問公私者何異。陳嘗訪人。輿者問所往。則曰。去。去。久於街不得其門。輿人竟歸。陳步入見其妻曰。汝何在是。予以此即北齊劉臻回家。子迎而曰。汝亦來耶。皆切對也。不知其穎悟獨在於內。何也。

  元鎮二香

  元末倪瓚。字元鎮。無錫人也。性好潔。有逸才。詩畫似其人。所居有清閟閣、雲林堂。多蓄古書畫奇玩。家亦富焉。惜品高而不知時。張士誠之弟士信聞其名。使人送幣求畫。元鎮裂其絹素。且罵之。士信一日與諸文士遊太湖。聞漁舟有安息香。意必有異人。急傍。乃元鎮也。士信即欲手刃。賴諸文士勸止。猶鞭背數十。入國朝。盡散其產。奈何不過其稅。而催科者集其室。逃入蘆洲。爇龍涎以自適。因香被執。囚於有司。每傳食。命獄卒舉案齊眉。卒問其故。不答。旁曰。恐汝唾沫及飯耳。卒怒。鎖之溺器之側。眾雖為祈而免。憤哽成疾。今人以漁舟之香為祥止庵。太祖因得而誅。以元鎮為太祖投之廁中。皆非也。

  文誰第一

  太祖嘗問誠意伯。當今文章。誰為第一。劉以宋景濂為對。問次。則曰。臣不敢多讓。予竊以本朝稱三先生為首。乃宋、劉、方正學也。故近刊三先生文為一冊。此則論其國初可也。然三人當又以劉為首。宋次之。方誠為正學之人。恐文又不及二公【明本『公』作『人』】矣。宋雖富贍博雅。故當一代制作。奈格弱語漫。楊鐵崖之言誠是。劉文既雄且深。又況留心術數之學。不屑屑於文者。《清溪暇筆》不知劉有十書之多。而云所作無幾。又在宋下。是未知二公者也。

  武當殿像

  太嶽太和山。玄武修真之地也。以非玄武不足以當此山。故曰武當。今崇奉為宮殿觀祠者。三十六焉。絕頂冶銅為殿。飾以黃金。範金為像。照耀上下。皆我太宗文皇帝之剏建也。至若太和宮之聖像從官。皆銀為之。而飾以金。神帥十人。皆銅為之。而鍍以金。玉虛宮之聖像與從官者。皆銅而金鍍之。水火二堂。以銀以銅。各從其像。其供器銀鍍金者十有四。銅鍍金者二十有二。此憲宗皇帝之所範也。一得於太宗道宮碑文。一得於憲宗神像之記。世人不知。咸以武當金殿聖像種種皆黃金。非也。

  胎語

  河南開封府。有丹客之婦。懷娠甚巨。動躍間似雙胎也。丹客語婦曰。若生二男。當名虎四兒。虎五兒。一日欲出。而天若雨狀。謂妻曰。晴履可耶。抑雨具去可耶。妻未答。則腹中朗應。無雨。丹客驚懼曰。汝何人。則曰。虎四兒也。言未竟。又聞聲曰。雖不落。也有幾點。丹客曰。汝又何人。則曰。虎五兒也。自後凡有言。無不驗。一日。謂丹客曰。汝所為竟鍊不成。必須爐如何置。火如何候。藥如何辦。又曰。如何如何乃毛也。如何如何小點化。如何如何大點化。待吾母為之可也。丹客遂如言行之。火然硫黃。偶客至門。室既不深廣。而客又不行。其婦與二兒俱曰。黃氣迫人。奈何奈何。至夜。薰蒸死。世今有小點化之術。謂其傳也。予則以為豈非天怒其泄。故欲滅其口耶。然亦不知何妖也。

  鉤吻

  嘗聞黃精中有物切肖。食之立死。疑以人必不可食矣。此妄言也。後讀《郁離子》云。陰谷有草。狀如黃精。背陽而生。入口口裂。入肉肉潰。名曰鉤吻。無求美弗得而為形似所誤。又疑此草固形如黃精。安得取精者特雜以害人耶。及遇取黃精者親言。黃精苗青白。葉似杏。根似薑而長。又一種與黃精同穴。對待而生。苗青黑。葉似杏而尖處有鉤。根切似黃精。名曰鉤吻。俗曰斷腸草。真能殺人。偶爾有之也。取時即棄去。而後知之真也。因憶《博物志》曰。太陽之草。故曰黃精。天老曰。太陰之精。名曰鉤吻。是二物性不同矣。且《本草》云。精味甘。吻味辛。又何同穴對待而坐耶。意者陽極陰生。離間有陰之故。陰則惡矣。故殺人。

  肅愍之識

  正統間。仁和林草。布衣也。乃少保于肅愍之瓜葛。初學書。累欲于公援入中書科而未得。一日。公【明本『公』作『于』】語曰。明日欽考中書。汝但楷書大明一統聖壽萬年八字而已。林如其言。時閣下先生見之。雖不滿其字之不善。不敢言其不佳也。遂置上等。嗚呼。于公忠猷才略。著于史冊大矣。此細事之識。亦過人遠矣。

  鬼神懼威

  嘗聞嘉興有焦通判。陝西人。其叔焦三。有子病痘。求救於城隍。不應。擊敗神額。其妹乃王妃也。一時頭痛難忍。夜夢城隍告以兄擊額事。妃曰。兄過何為罪我耶。城隍曰。彼凶狠難近。又盛都御史旦?永謫官古田時。欲拆土地一祠。夜夢神告曰。予血食有年。且無過失。公何欲毀之。盛愈以為邪。遂拆之。後夜神復托夢於鄉官某。祈其再立。某詰曰。何不訴之盛公乎。神曰。彼威嚴難干也。據此二事。人有福祿。行雖無禮。鬼神亦懼。況行得其正者乎。若今雨暘不時。為守令者未見能詰犯於神。豈其心有私耶。

  茄

  廣東茄子。宿根二三年。枝幹如樹。以梯摘之。直待樹老子少方伐焉。北方之茄雖大。非若廣之為樹。蓋茄種原出廣南也。

  陳節齋

  女翁之姑丈陳節齋。仁和人也。少好學。一日。貨得書一冊。自是厭禳之術動鄉里。欲益人買賣。則至其家。或焚符馬於大門。或易香爐於家堂。則肆中人集如市矣。或怒人薄己。則往過飲食其家。至夜。門戶自開。廚灶不寧矣。正統即位。詔至杭。節齋見之。謂所親曰。似欲再做一遭皇帝。景泰間。京軍來勦處州葉賊。杭人多畏其擾害。但求符燒於門外者。軍過並不肯進。有指揮某。素與之交。欲避從征之役。彼云。汝第去至某地。假以墜馬為辭。告於主帥。必可歸。指揮如其言。果然。常懸小像于室。一日女夫同兄至其家。妻留中飯。陳歸。見像上有墨畫二條。驚問曰。今日何人到此。妻答以女夫弟兄。遂頓足曰。無能為矣。無能為矣。當急辦後事。不旬日。果卒。卒之前夕。召女翁囑其後事。并付其書。其後女夫之家雷聲常繞屋頂。眾意蓄書故也。因焚之。遂絕。

  崇嘏

  五代王衍時。有臨邛女黃氏。能詩。托名崇嘏。以詩謁蜀相周庠。周庠收為府掾。明敏多才。庠欲以女妻之。嘏復以詩辭曰。一辭拾翠碧江涯。貧守蓬茅但賦詩。自服藍衫居郡掾。永拋鸞鏡畫蛾眉。立身卓爾青松操。挺志堅然白璧姿。幕府若容為坦腹。願天速變作男兒。庠大驚。乃問其本末。乃黃使君之女。元未從人。惟老姥同居。一貧如洗。故時人羨其貞潔。書入《五國故事》。予以此黃女特為才使。而不知閨門之道者。必不潔也。無故而偽為男子上詩。一不潔也。服役為吏。周旋於男子之中。二不潔也。事露而不能告求所願。復以詩戲。三不潔也。何謂青松白璧之操耶。故先輩云。文章本是男兒事。女子能詩也不高。若國初蜀之保寧韓氏女者。因孤遇明玉珍之亂。恐為其掠也。托名男子從軍。往征雲南。七年往返。遇族叔而後明其事以歸。此然後謂之貞潔。所以收入國史。

  土乘氣

  予嘗掘地出土而成坎矣。後因無用。復以其土築而實之。則耗四之一矣。深求其故。蓋萬物藉氣以為質。一動則氣泄。氣泄則質為之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