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国学名著>郡斋读书志>第八章 卷六 实录类 杂史类

《郡斋读书志》第八章 卷六 实录类 杂史类宋代 · 晁公武

实录类

  △《唐高祖实录》二十卷

  右唐房玄龄等撰。太宗诏玄龄与许敬宗、敬播同修,起创业,尽武德九年。

  贞观十七年书成。

  △《唐太宗实录》四十卷

  右唐许敬宗等撰。起即位,尽贞观二十三年。初,贞观十七年,房玄龄、许敬宗、敬播撰《今上实录》,止十四年,成二十卷。永徽五年,无忌与史臣续十五年後,尽昭陵事,合四十卷。其後敬宗改定。

  △《唐高宗实录》三十卷

  右唐刘知几等撰。起即位,尽永淳二年,凡二十九年。初,令狐德?、许敬宗等撰录,止显庆三年,成二十卷,上之。後知几与吴兢续成。  △《唐则天实录》二十卷

  右唐吴兢撰。初,神龙二年,诏武三思、魏元忠、祝饮明、徐彦伯、柳同、崔融、岑义、徐坚撰录,三十卷。开元四年,兢与知几刊修成此书上之。起嗣圣改元甲申临朝,止长安四年甲辰传位,凡二十一年。

  △《唐中宗实录》二十卷

  右唐吴兢撰。起神龙元年复位,尽景龙四年,凡六年。

  △《唐睿宗实录》十卷

  右唐刘知几撰。知几与吴兢先修《太上皇实录》,起初诞,止传位,凡四年。  後续修益,止山陵。

  △《唐玄宗实录》一百卷

  右唐元载等撰。起即位,尽上元三年,凡五十年。安史之乱,玄宗《起居注》

  亡。大历中,史官令狐?亘裒掇诏策,备一朝之遗阙,开元、天宝间君臣事多漏略。

  △《唐肃宗实录》三十卷

  右唐元载等撰。起即位,尽後元年,凡六年。

  △《唐代宗实录》四十卷

  右唐令狐?亘撰。初,诏?亘撰《实录》,未成书,贬官,卒。元和二年,子丕上之。当时名臣如房?不立传,抗直如颜真卿,略而不载,时讥漏略。起宝应元年壬寅,止大历四年己未,凡十七年。

  △《唐德宗实录》五十卷

  右唐裴?等撰。起即位,尽贞元二十一年,凡二十五年。元和二年,诏蒋?、樊绅、林宝、韦处厚、独孤郁同修。

  △《唐顺宗实录》五卷

  右唐韩愈撰。起贞元二十一年乙酉正月,止永贞元年丙戌八月。初,愈撰录书禁中事为切直,阉官不喜,訾其非实。文宗时,诏路隋刊正。隋建言:“众议以刊修非是,李宗闵、牛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胥,不可参撰,俾臣下笔。臣谓不然,且愈之所书,非已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其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诏レ去元和、永贞间数事为失实,馀不复改。

  △《唐宪宗实录》四十卷

  右唐路随等撰。起即位,尽元和十五年。初,穆宗长庆二年,诏监修国史杜元颖与史官韦处厚、路随、沈传师、郑瀚、宇文籍等修《元和实录》,未及成书。

  大和四年,随与苏景裔、陈夷行、李汉、蒋系续成上之。统例取舍,皆出处厚焉。

  △《唐穆宗实录》二十卷

  右唐路隋等撰。起即位,尽长庆四年。案《文宗实录》:太和四年隋与苏景裔等上《宪宗实录》,後有王彦威、杨汉公、苏涤、裴休,并为史官云。

  △《唐敬宗实录》十卷

  右唐李让夷等撰。起长庆四年甲辰即位,止宝历二年丁未,凡三年。武宗会昌中,诏史官陈商、郑亚同修,让夷监修,书成上之。

  △《唐文宗实录》四十卷

  右唐魏?等撰。起即位,尽开成五年,凡十四年。宣宗大中八年,史官蒋偕、牛丛、王讽、卢告同修。

  △《唐武宗实录》一卷

  右唐韦保衡等撰。武宗以後,实录皆亡,今存止会昌元年正月、二月。国朝宋敏求次道尝补《宣宗实录》三十卷,《懿宗实录》三十卷,《僖宗实录》三十卷,《昭宗实录》三十卷,《哀宗实录》八卷,通百二十八卷。世服其博闻。

  △《建康实录》二十卷

  右唐许嵩撰。始自吴,起汉兴平元年,终於陈未祯明三年,南朝六代四十帝、四百年间,君臣行事及土地山川、城池宫苑、制置兴坏,用存古迹。其有异事则注之,以益见闻。按南朝四百年,除西晋平吴之年并吴首事之年,三百三十一年而已。吴大帝在武昌七年,梁元帝都江陵三年,其实在建康宫,三百二十一年也。

  十父按:“嵩自叙此书云‘使周览而不繁,约而无失’,然自顺帝已后,复为纪传而废编年,其间重复一事相?牾甚众,至于名号称谓,又绝无法。盖亦烦而多失矣。  △《蜀高祖实录》三十卷

  右伪蜀李昊撰。高祖者,孟知祥也。昊相知祥子昶时被命撰。起唐咸通甲午,终於伪明德元年甲午,凡六十二年。

  △《重修太祖实录》五十卷  右皇朝李沆等撰。咸平中,真宗以前录漏略,诏钱若水、王禹?、李宗谔、梁颢、赵安仁重加刊修,吕端监修。端罢,沆代。二年,书成奏御。沆表云:“前录天造之始,国姓之源,发挥无取,削平诸国,僭主伪臣,颇亡事迹。今之所正,率由典章,又益诸臣传一百四人。”按书太宗不夯市及杜太后遗言,与司马温公所书不同,多类此。

  △《大宗实录》八十卷

  右皇朝钱若水等撰。至道三年,命若水监修,不隶史局。若水即引柴成务、宋度、吴淑、杨亿为佐,咸平元年书成,上于朝。起即位,至至道三年丁酉三月,凡二十年。初,太宗有驯犬常在乘舆侧,及崩,犬辄不食。李至尝作歌纪其事,以遗若水,其断章曰:“白麟赤雁君勿书,劝君书此惩浮俗。”而若水不为载。吕端虽为监修,而未尝莅局,书成,不署端名,至抉其事以为专美,若水援唐朝故事若此者甚众,时议不能夺。世又传亿子娶张洎女而不终,故洎传多丑辞。呜呼!若水及亿,天下称贤,尚不能免于流议若此,信乎执史笔者之难也。

  △《真宗实录》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王钦若等撰。起藩邸,止乾兴元年壬戌二月,凡二十六年。乾兴元年,诏李维、晏殊、孙?、宋绶、陈尧佐、王举正、李淑同修,冯拯监修。拯卒,钦若代。天圣二年,书成奏御。

  △《仁宗实录》二百卷

  右皇朝李沆等撰。起藩邸,尽嘉?八年三月,凡四十二年。嘉?八年十二月,诏韩琦提举,王?、贾黯、范镇修撰,宋敏求、吕夏卿、韩维检讨。治平中,又命陈荐、陈绎同编修。熙宁二年奏御。

  △《英宗实录》三十卷

  右皇朝曾公亮等撰。起藩邸,尽治平四年九月,凡四年。熙宁元年正月,诏公亮提举,吕公著、韩维修撰,孙觉、曾巩检讨。三月,又以钱藻检讨,四月,又以王安石、吴充为修撰。二年七月,书成上之。

  △《神宗实录》二百卷  右皇朝吕大防等撰。起藩邸,止元丰八年三月,凡十九年。

  △《神宗朱墨史》二百卷

  右皇朝元?元年,诏修《神宗实录》,邓温伯、陆佃修撰,林希、曾肇检讨,蔡确提举。确罢,司马光代。光薨、吕公著代。公著薨,大防代。六年奏御。赵彦若、范祖禹、黄庭坚后亦与编修,书成赏劳,皆迁官一等。绍圣中,谏官翟思言:“元?间,吕大防提举《实录》,祖禹、庭坚等编修,刊落事迹,变乱美实,外应奸人诋诬之辞。”宣和中,或得其本于禁中,遂传于民间,号《朱墨史》云。  △《哲宗前录》一百卷,《后录》九十四卷  右皇朝蔡京撰。《前录》起藩邸,尽元?七年十二月,《后录》起绍圣元年正月,尽元符三年正月,共十三年。京之意以宣仁垂帘时,政非出于上,故分《前》、《后录》,盖诬之也。

  △《重修哲宗实录》一百五十卷

  右绍兴四年三月壬子,太上皇帝顾谓宰臣朱胜非等曰:“神宗、哲宗两朝史录,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当重别修定。著《唐鉴》范祖禹有子名冲者,已有召命,可促来,令兼史事”。臣胜非奏曰:“神宗史缘添入王安石《日录》,哲宗史经蔡京、蔡卞之手,议论多不公。今蒙圣谕,命官删定,以昭彰二帝盛美,天下幸甚。十八日丙申,新除宗正少卿、兼直史馆范冲,辞免恩命。胜非奏曰:“冲谓史馆专修神宗、哲宗史录,而其父祖禹元?间任谏官,後坐章疏议论,责死岭表。而《神宗实录》又经祖禹之手,今既重修,则凡出京、卞之意及其增添者,不无删改。傥使冲预其事,恐其党未能厌服”。上曰:“以私意增添,不知当否?”胜非曰:“皆非公论”。上曰:“然则删之何害?纷纷浮论,不足恤也。”胜非曰:“范冲不得不以此为辞。今圣断不私冲亦安敢有请”。上复愀然,谓胜非等曰:“此事岂朕敢私!顷岁昭慈圣献皇后诞辰,因置酒宫中,从容语及前朝事。昭慈谓朕曰:‘吾老矣,幸相聚於此,他时身後,吾复何患?然有一事,当为官家言之。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求之古今母后之贤,未见其比。因奸臣快其私愤,肆加诬谤,有玷盛德。建炎初,虽尝下诏辨明,而史录所载,未经删改,岂足传信後世?吾意在天之灵,不无望於官家也。’朕每念此,惕然於怀,朝夕欲降一诏书,明载昭慈遗旨,庶使中外知朕修史之本意。胜非进曰:“圣谕及此,天下幸甚”!臣仰惟神宗、哲宗两朝实录,以太上皇帝圣意先定,爰命宰臣悉令删修,故具载圣语於篇末云。

  △《徽庙实录》二十卷

  右皇朝程俱撰。先是汪藻编《庚辰以来诏旨》,颇繁杂。俱删辑成此书,且附以靖康、建炎时事。

  △《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三卷  右皇朝汪藻编徽宗即位後诏旨,未全。  △《邵氏辨诬》一卷

  右皇朝邵伯温撰。辨蔡卞、章?、邢恕诬罔宣仁欲废哲宗立徐邸事。

  杂史类

  △《汲蒙周书》十卷

  右晋太康中汲郡与《穆天子传同》得,晋孔晁注。盖孔子删采之馀,凡七十篇。古者天子诸侯,皆有史官,惟书法信实者行于世。秦、汉罢黜封建,独天子之史存,然史官或怯而阿世,贪面曲笔,虚美隐恶,不足考信。惟宿儒处士,或私有记述,以伸其志,将来赖以证史官之失,其弘益大矣。故以司马迁之博闻,独采数家之言,以成其书,况其下者乎?然亦有闻见卑浅,记录失实,胸臆偏私,褒贬弗公,以误后世者,是在观者慎择之矣。

  △《吴越春秋》十二卷

  右後汉赵晔撰。吴起太伯,尽天差;越起无余,尽勾践。内吴外越,本末咸备。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

  右唐李延寿撰。延寿父太师,尝谓宋、齐逮周、隋,南北分隔,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欲改正,拟《吴越春秋》编年,未就而卒。延寿後预修《晋》、《隋书》,因究悉旧事,更依马迁论体,总叙八代。北起魏尽隋,二百四十二年;南起宋尽陈,百七十年,为二史。删烦补阙,过本史远甚,至今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独阙本志而《隋书》有之,故《隋书》亦传於世。

  △《西京杂记》二卷

  右晋葛洪撰。初序言:“洪家有刘子骏《汉书》百卷,乃当时欲撰史录事,而未得缔思,无前后之次,杂记而已。从学者始甲乙之,终癸为十卷。以其书校班史,殆全取刘书耳。所馀二万许言,乃钞撮之。析二篇以裨《汉书》之阙,犹存甲乙裒次。”江左人或以为吴均依?为之。

  △《五代新说》二卷  右唐张询古撰。以梁、陈、北齐、周、隋君臣杂事,分三十门纂次。

  △《高氏小史》一百二十卷  右唐高峻撰。以司马迁《史》至《陈》、《隋书》,附以唐实录,纂其要,分十例,为六十卷。後其子《辶向》析而倍之。

  △《南部烟花录》一卷

  右唐颜师古撰。载隋炀帝时宫中秘事。僧志彻得之于官阁┺笔中。一名《大业拾遗记》。  △《大业杂记》十卷

  右唐杜宝撰。起隋仁寿四年炀帝嗣位,止越王侗皇太三年王世充降唐事。

  △《贞观政要》十卷

  右唐吴兢撰。兢以唐之极治,贞观为最,故采时政之可备劝戒者,上之於朝。

  凡四十篇。

  △《大唐新语》十三卷

  右唐刘肃撰。辑唐故事,起武德止大历,分为三十类。

  △《明皇杂录》二卷

  右唐郑处晦撰。记孝明时杂事。别录一卷,题《补阙》,所载十二事。

  △《开元传信记》一卷  右唐郑?撰。纪开元、天宝传闻之事,故曰“传信”。

  △《国史补》二卷  右唐李肇撰。起开元,止长庆间事。初,刘饣束记元魏迄唐开元事,名曰《国朝传记》,故肇续之。

  △《幸蜀记》三卷

  右唐李匡文、宋巨、宋居白撰。初,匡文《记》尽孝明崩,巨《记》止於归长安,叙事互有详略。居白合二《记》,以宋为本,析李为注,取二序冠篇,复掇遗事增广焉。  △《次柳氏旧闻》一卷

  右唐李德裕撰。上元中,史臣柳芳与高力士同窜黔中,为芳言开元、天宝年中事,乃论次,号《问高力士》。李吉甫与芳子冕,真元中俱为尚书郎,尝道力士之说,吉甫每为其子德裕言。岁祀既久,遗藁不传,但记十七事。後文宗访力士事於德裕,德裕编次上之。多同《明皇杂录》。

  △《开成承诏录》二卷  右唐李石撰。石与郑覃、李固言相文宗,录当时延英奏对事。开成乃其时年号。

  △《两朝献替记》三卷  右唐李德裕撰。德裕相文宗、武宗,录当时奏对论。

  △《开元升平源记》一卷

  右唐吴兢载姚崇以十事要明皇。

  △《金銮密记》一卷

  右唐韩?撰。?,天复中为翰林学士,从昭宗西幸。朱温围岐三年,?因密记其谋议及所见闻事,止于贬濮州司马。予尝谓?有君子之道四焉:唐之末,南北分朋而忘其君,?,崔胤门生,独能弃家从上,一也;其时?绅无不交通内外,以?取爵位,?之谓矣。而宋子京薄之,奈何?一本?天复二年、三年各为一卷,首尾详略颇不同,互相雠校,凡改正千有馀字云。

  △《大和辨谤略》三卷

  右唐李德裕撰。先是,唐次录周、秦迄隋忠贤罹谗谤事,德宗览之不悦。后,宪宗以为善,命令狐楚等广之,成十卷。至大和中,文成上之。  △《南部新书》五卷

  右皇朝钱希白撰。记唐故事。  △《晋公谈录》三卷

  右皇朝丁谓撰。多皇宋事。每章之首,皆称“晋公言”,不知何人为润益。

  初,董志彦得之于洪州潘延之家。延之,晋公甥,疑延之所为。

  △《建炎日历》五卷

  右皇朝汪伯彦撰。记太上皇帝登极时事。

  △《五代史阙文》一卷

  右皇朝王禹?撰。录五代史笔避嫌漏略者,以备阙文,凡一十七事。

  △《英宗朝诸臣传》三卷

  右不知何人於《英庙实录》中摘出,凡四十二人。

  △《元和朋党录》一卷

  右唐马永易记牛、李朋党始末,自牛僧孺试贤良,迄令狐?去位。

  △《东观奏记》三卷

  右唐裴廷裕撰。昭宗时,长安寇乱相仍,自武宗以後,日历、起居注散轶不存,诏史臣撰宣、懿、僖三朝《实录》。廷裕次《宣宗录》,特采大中以来耳目闻见,撰次此书,奏记于监修杜让能以备史阁讨论云。

  △《桂苑丛谈》一卷

  右题云冯翊子子休撰。杂记唐朝杂事僖、昭时,当是五代人,李邯郸云姓严。

  △《耳目记》二卷  右题云刘氏,未详何时人。杂记唐末五代事。

  △《入洛记》一卷

  右蜀王仁裕撰。仁裕随王衍降,入洛阳,记往返途中事并其所著诗赋。  △《中朝故事》二卷

  右伪唐尉迟?撰。记唐懿、昭、哀三朝故事,故曰“中朝”。

  △《唐馀录》六十卷  右皇朝王?奉诏撰。?芟《五代旧史》繁杂之文,采诸家之说,仿裴松之体附注之。以本朝当承汉、唐之盛,五代,则闰也,故名之曰《唐馀录》。宝元二年上之。温公修《通鉴》,间亦采之。

  △《唐末?闻录》一卷

  右皇朝阎自若纂。乾德中,王普《五代史》成。自若之父观之,谓自若曰:  “唐末之事,皆吾耳目所及,与史册异者多矣。”因话见闻故事,命自若志之。

  △《五代补录》五卷

  右皇朝陶岳撰。祥符壬子,岳以五季史书阙略,因书所闻,得一百七事。

  △《吕夏卿兵志》三卷

  右皇朝吕夏卿撰。公武得之于宇文时中,季蒙题其後云:“夏卿修《唐史》,别著《兵志》三篇,自秘之,戒其子弟勿妄传。鲍钦止吏部好藏书,苦求得之。

  其子无为太守恭孙偶言及,因恳借抄录於吴兴之山斋。

  △《建隆遗事》一卷  右皇朝王禹?记太祖事十。按太祖开宝九年十月癸丑,崩于万岁殿。先是,赵普以六年罢为河阳节度使,卢多逊至太平兴国元年始除平章事,太祖崩时,宰臣盖薛居正、沈伦也。今此云:“上将晏驾,前一日,召宰臣赵普、卢多逊入宫。”其缪甚矣。世多以其所记为然,恐不足信也。

  △《祖宗独断》一卷

  右皇朝陆经记祖宗独断凡十事。

  △《龙飞日历》一卷

  右皇朝赵普撰。记显德七年正月艺祖受禅事。是年改元建隆,三月,普撰此书。普时为枢密学士。

  △《圣宗掇遗》一卷

  右皇朝余靖撰。记国初至仁宗君臣美事,以备史阙。  △《景命万年录》一卷,《艺祖受禅录》一卷

  右皆未详撰人。记赵氏世次,艺祖历试,迄受禅事。

  △《三朝政录》二十卷

  右皇朝富弼上言,欲选官置局,将三朝典故,编成一书。即命王洙、余靖、孙甫、欧阳修编修,分别事类,成九十六门。  △《仁宗政要》四十卷

  右皇朝张唐英撰。

  △《温公纪闻》十卷

  右皇朝司马光撰。记宾客所谈祖宗及当时杂事。  △《笔录》一卷

  右皇朝王曾撰。皆国朝杂事。  △《嘉?时政记》一卷

  右皇朝吴奎、赵?、欧阳修记立英宗事,并贾易《论韩琦定策疏》附于后。

  △《隆平集》二十卷

  右皇朝曾巩撰。记五朝君臣事?责。其间记事多误,如以《太平御览》与《总类》为两书之类。或疑非巩书。  △《碧???》一卷  右皇朝梅尧臣圣俞撰。昭陵时,有御马名“碧???”,以旋毛贵;用以名书者,诋当时鼎贵之人,然其意专在范文正也。顷年获拜赵氐姑于恭南,因质此事之诞信。答曰:“异哉!圣俞作谤书以诬盛德,盖诛绝之罪也。”

  △《神宗宝训》二十卷

  右皇朝林ж撰。ж,希之?至也,剽闻神宗圣政,辄私记录,分一百门,以续五朝《宝训》。崇宁上于朝。

  △《曾相手记》三卷

  右绍圣初,元?党祸起,曾布知公论所在,故对上之语多持两端,又辄增损以著此书云。

  △《濮王申陈》一卷

  右记治平中,对濮安懿王时宰相奏状及台谏言章。  △《欧阳濮议》四卷

  右皇朝欧阳修撰。其序云:“武之作,人皆谓君可伐,濮议之兴,人皆谓父可绝。盟津之会,夷、齐不食周粟而饿死,世未之知也,后五百年得孔子而后显。

  然则濮议其可与庸人以口舌争一日耶?”熙宁初,永叔知亳州日,书成上之。苏子瞻,永叔客也,亦以台谏之论为直云。

  △《王氏日录》八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撰。绍圣间,蔡卞合曾布献于朝,添入《神宗实录》。陈莹中谓安石既罢相,悔其执政日无善状,乃撰此书,归过于上,掠美于己,且历诋平生所不悦者,欲以欺后世,于是著《尊尧集》及《日录不合神道论》等十数书。此书起熙宁元年四月事,盖安石攻吕惠卿时。莹中谓蔡卞除去安石怒骂惠卿之语,其事当在此际也。

  △《邵氏闻见录》二十卷

  右皇朝邵伯温子文撰。记国朝杂事,迄绍兴之初。序言早以其父之故,亲接前辈,得前言往行为多,类之成书。其父雍也。

  △《传信录》十卷

  右皇朝鲜于绰大受撰。记国朝杂事,多言元丰后朝廷政事得失、人物贤否也。

  △《金人背盟录》七卷,《围城杂记》一卷,《避戎夜话》一卷,《金国行程》十卷,《南归录》一卷,《朝野佥言》一卷

  右皇朝汪藻编。记金人叛契丹,迄于宣和乙巳犯京城。《围城杂记》等五书,皆记靖康时事也。

  △《顺昌录》一卷

  右绍兴十年刘?破女真於顺昌城下,其徒纪其功云。

  △《绍运图》一卷

  右未详何人所撰。自伏羲迄皇朝神庙五德之传及纪事,皆著于篇云。